耿若詩 王鵬程
【摘 要】隨著各類新興媒體運用的的普及,人們的社會生活的網絡化程度越來越高,它打破了社會的一些傳統觀念和思維活動方式,變革著組織的管理模式。高校作為社會組織的一員,也應當深刻認識到網絡化為其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網絡化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創新已是大勢所趨。本文分析了網絡化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相應地提出了一些舉措,力圖為變革高校學生管理模式、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效率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建議。
【關鍵詞】網絡化;高校學生管理;機遇;挑戰
一、智能網絡時代下學生管理工作所面臨的挑戰
網絡豐富了大學生的交流和學習方式,但是大學生思想不成熟、自制力差、容易受到外界誘惑,其思想觀念及身心發展易受到不良影響。另外,由于網絡的特殊性,也加大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
(一)網絡環境挑戰了高校管理人員的權威
在傳統教育觀念中,高校管理者和教師具有崇高的地位,控制著教育等資源。而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學生所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來源不再單一地局限于高校管理者和教師,教育資源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共享。教育者已不再是信息發布的權威,大學生可以借助網絡更快捷、更全面地獲取信息,甚至可能比管理者了解更多的前沿知識。網絡導致學校控制作用的削弱,以及德育工作者的“灌輸”作用被弱化。
(二)網絡環境侵襲了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
首先,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網絡信息所傳達出的多元價值觀對其影響較大,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難度。其次,網絡環境的開放性、自由性鍛造出反叛心強、無獨立人格、盲目跟風、不能明辨社會曲直的人物性格,這與大學生應有的“博學、慎思、明辨、篤行”的素質相背離,使其思想觀念產生偏離。大學生不再輕易接受老師的說教,從而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最后,網絡創造出的虛擬空間使得大學生過度沉迷于網絡世界而逐漸與現實生活脫離,忽視了現實的人際交往,導致學生班級觀念、集體觀念的淡化,也加大了輔導員及時、準確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的難度。
二、智能網絡時代下學生管理工作所面臨的機遇
隨著網絡化的普及,網絡新媒體的出現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發揮著主要促進作用,也為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
(一)網絡提高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網絡能夠不受空間限制的進行信息交換,其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便捷性能增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其可靠性也遠遠超過了常規的通信方式。高校開展學生管理工作離不開信息的獲取、選擇和傳播,而網絡環境為高校學生管理提供了一個新的工作平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借助網絡快速收集和發布相關信息,使得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只需通過一個網絡平臺即可完成。此外,各種網絡工具的更新和出現,豐富了高校管理工作者的方法和手段,讓學生管理工作轉向數字化、自動化、網絡化。
(二)網絡為高校學生管理者提供了預警及時的信息
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學生的消極情緒及其它問題傾向是一大難題,而網絡則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預警信息。如今,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和開放性,使得網絡已成為大學生宣泄情緒的一個窗口。與現實相比,網絡中發表的言論更無障礙,許多對現實的不滿,在生活中不愿說、不敢說的意見,都可以在網絡上發表。這種網絡的開放性正是追求自由的大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當學生的負面情緒在網絡上表現出來時,只要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者密切關注網絡或者有其他同學向其反映,這些表現都可以成為有效的預警信號,使得管理工作者及時把握學生思想動態,防止嚴重事件的發生,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探索網絡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建設途徑
(一)加大網絡投入與監督,健全高校校園網絡建設
校園網站平臺的建設為學校對學生的管理、管理工作者與學生的互動搭建了橋梁,實現雙向互動提供了很便捷的工具。這在很大程度上為學校實行綜合管理降低了難度,縮短了上級向下級發布信息、下級向上級反饋信息的時間。同時,要加強網絡監督與控制,創造綠色的網絡環境。網絡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學校要加大力度對網絡信息的監管力度,通過篩選把不良信息阻隔在高校的大門之外。
(二)加強網絡管理隊伍建設,建立和培養一支有效的網絡德育隊伍
網絡德育工作者既要有深厚的政治理論水平、馬列主義理論修養和思想政治工作藝術,又要能熟練地使用網絡、參與網絡、駕馭網絡,還要有快速的反應能力和強烈的開拓進取精神。這支隊伍既要當好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又要當好德育網站建設的工程師。各高校要按復合型人才的要求對德育工作者培訓,既要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又要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網絡德育將最大限度地實現德育隊伍的社會化,使高校每個成員參與德育成為可能。
(三)開辟網上德育新陣地,把握教育的主動權
高校要牢牢把握網絡德育的主動權,充分利用網絡傳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蓋面廣及交互性強等優勢,開辟、占領網上德育新陣地。建立一批具有鮮明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的德育專題網站,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用科學、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領網絡陣地;依托其他網站,進行外圍性教育,使網絡真正成為大學生開放求知的渠道、德育的課堂、精神的家園。
總之,我們既要看到網絡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的機遇,也要看到帶來的挑戰,以客觀科學的態度來探索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應對策略。高校管理者要探索新途徑、開拓新思路、不斷創新學生管理的方式方法,使網絡成為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楊潔,方小玉.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工作的創新與實踐[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0,12(2):11-13.
[2]陳建萍,楊勇.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管理創新[J].科研管理,2002,23(6):52-58.
[3]鄭榮,靖繼鵬,宿慧爽.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管理創新研究[J].情報科學,2004,22(10):1206-1210.
[4]廖遠琳.淺論信息化環境下高校輔導員工作[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25(1):36-37.
[5]洪瑩,吳健豪.網絡時代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創新[J].中國電力教育,2008(121):167-168.
[6]霍泓,金明哲.中國高校傳統管理模式分析[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3,5(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