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明
[摘要]在我國農村的金融發展過程中,由于民間資本市場不規范,金融貸款政策指向不明,金融機構不完善,融資較為困難。本文對我國農村金融的融資問題進行研究,分析了當前制約農村融資發展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促進農村金融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更多助力。
[關鍵詞]農村 金融 融資
一、我國農村金融的融資問題分析
(一)農民的資信度不高,貸款面臨困難
在我國金融市場如火如荼發展之時,農村金融也逐漸打開了局面,國家在農村金融方面給予了更多扶持。但是,農民的自信度較差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由于大部分的農民都是個體戶,在經營方面有著明顯的劣勢,不足之處表現的非常明顯。大多數農戶很少關注市場,也處在產業鏈末端,經營手段和理財觀念都跟不上時代發展,特別是難以獲得最新的社會資訊。所以,農民的經營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遇到資金難題時,一旦金融機構給農民貸款,那么風險將會非常之高。其次,農民的經濟實力較差,他們本身就缺乏資金,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只能依靠穩打穩扎來獲得較為微薄的利潤,所以資信度并不高。在我國政府對農村的融資體系并不完善的情況下,農民想要獲得融資,也很難得到個人或政府的擔保。而農民要從銀行獲得貸款,那么在前、中、后期都要經過大量的審批,需要農民提供相當多的資料,辦理許多手續,而農民手續無效、手續不全的事比比皆是,這就讓他們更加難以獲得貸款,在融資方面束手無策。
(二)農村融資政策過于宏觀,難以深入實踐
雖然我國已經開展對農村金融的扶持政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雖然政策在前,卻并不容易執行。特別是我國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更為關注,而農民往往是個體戶,在融資上很難具有優勢,即便是有政策傾斜,卻往往是一些宏觀意義上的內容,沒有規定具體的操作辦法,可操作性和強制性不強,難以展開深入實踐。而且農民大多數是散戶,分布在各行各業中,每個行業的支持體系都不全面,這就造成了缺乏系統的微觀支持體系。在法律法規中,也缺乏對農民融資問題的具體內容的規定,特別是沒有對金融機構提供融資的問題做出要求,風險評估體系更是讓農民難以達到貸款的標準,存在著許多的局限性。
(三)農村缺乏相應配套服務,市場秩序不穩定
由于農村并不是金融發展的主要陣地,所以專業人才不足、業務范圍狹窄、服務功能單一等問題讓農村經濟難以得到發展,農民更是在此過程中遇到種種融資難的問題。在農村地區,由于政府監管不到位,還出現了一些“地下錢莊”,專門用各類手段套取貸款,對農村金融信貸秩序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此以來,在缺乏配套的服務體系下,特別是在這種不合理的信貸體系之下,農民想要從正規渠道獲得貸款就顯得難上加難了。
二、我國農村金融的融資問題解決對策分析
(一)加強政府調控,確保農村金融體系平穩暢通
從長遠的角度來講,針對三農問題,我國政府已經出臺了大量的政策。而且政府也是化解農村農融資難題的主要領導者,只有依靠政府才能有效解決農村融資難的關鍵問題。首先,政府要直面金融難題,針對農村融資問題要求各級金融機構轉變自身的職能,充分發揮金融主力軍的作用,讓農村信用社積極地履行自己的義務,強化服務功能。其次,農業發展銀行應當制定針對農業貸款的標準和業務范圍,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補充資金去進行長中期貸款支持。最后,政府要鼓勵大中型銀行針對三農問題的可持續發展來提供農業貸款,讓農民有著更多的融資渠道,合力化解融資難題。總而言之,政府要鼓勵發展農村合作金融,改善原先的封閉性管理局面,讓民主管理制度成為這時合作金融開展的重要手段,合力探索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從而為農民提供金融擔保資金。
(二)金融機構加強服務理念,落實各項政策
金融機構要加強對弱勢群體的金融服務,從根本上緩解農村融資難的問題。首先,金融機構應該將證券、保險等納入到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當中,豐富農村金融的服務形式。要以大中型銀行為縣域網點,增加網點的服務范圍,讓更多的金融網點為農業服務。其次,要更好地覆蓋基礎金融服務,在合理補償成本和完善補貼政策的基礎上,特別是要將金融服務覆蓋到偏遠的鄉鎮地區,讓每個村落都能夠有著定時定點的金融服務。三是要加強扶貧力度,在我國精準扶貧的支持之下,金融機構要開展互補優勢,通過對少數民族、農村婦女、農民工進行金融服務,讓國家也能更好的開展扶貧攻堅的工作,適當的進行政策傾斜,讓貧困地區落實貸款優惠和貼補政策,從而緩解農村地區融資難的問題。
(三)提高農民資信水平,實現共贏發展
在農村金融的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融資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農民本身存在資信問題,所以必須緩解這一問題,才能讓農村金融得以順利發展。一是對農戶實施小額信用貸款制度,培育樹立“信用村”、“信譽人”。要加大對農民日常信用狀況的掌握,由銀行工作人員和農村信用經紀人對農民進行信用等級評定,再依據農民實際情況確定放款額度與期限;建立小額的信貸扶貧制度,解決困難農民融資難題。二是提倡責任感和誠信心,推廣農民、農戶與涉農企業的聯保制度。促成本地涉農企業與有借款要求農民在自愿互利基礎上構建聯保聯合體,銀行本著風險共同控制的原則,對聯保聯合體組成人員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