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詠慧
[摘要]文章針對綿陽市高新區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鍛煉鍛煉的現狀問題,在綿陽市高新區進行隨機抽取參與體育鍛煉活動人群的問卷調查,然后根據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調查結果,提出相對的建議,同時也為做好社區居民體育鍛煉工作,促進綿陽市高新區社區體育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綿陽市 社區居民 體育鍛煉 現狀調查
前言
本文通過對綿陽市高新區社區居民體育鍛煉活動的調查,了解當前綿陽市高新區社區居民體育鍛煉的發展趨勢,找出社區體育存在的不足,經過詳細分析,針對社區體育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這對于相關政府部門做好社區居民體育鍛煉工作,促進綿陽市高新區社區體育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文就綿陽市高新區部分社區參與體育鍛煉的200名居民進行研究。采用了調查問卷法、專家訪談法、文獻資料以及數理統計法針對綿陽市高新區社區居民體育鍛煉現狀設計了22個問題進行調查。對部分社區參與體育鍛煉的居民隨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綿陽市高新區教體局工作人員和街道辦事處,向相關工作人員及專家進行咨詢和訪問,了解社區體育的組織管理和社區體育的現狀,獲得綿陽市高新區社區居民體育鍛煉的相關數據并進行整理。通過在綿陽師范學院圖書館查閱與社區居民體育鍛煉的相關書籍及論文、資料,進行統計整理。然后對問卷調查結果的數據運用Excel進行常規處理,并通過百分比的形式呈現出調查的內容。
二、社區居民體育鍛煉活動現狀與分析
1、對綿陽市高新區社區居民的基本情況調查結果與分析
參加本次調查的總人數有182人,根據結果顯示,男性有84人,女性有98人,其中男性占總人數的46.2%,女性占總人數的53.8%。由此可以看出居民參與體育鍛煉鍛煉的女性占多數,調查數據表明,參加此次調查的182名社區居民中,30歲以下的占23.1%,30-40歲的人占21.5%,40-50歲的人參加鍛煉的人最多,占總人數比例的34%,50-60歲的人占總人數的14.8%,60歲以上的占總人數比例的6.6%。以上的數據說明在社區居民鍛煉趨于中年化。
2、綿陽市高新區社區居民體育鍛煉現狀調查研究與分析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社區居民每周鍛煉在3次以上的人數有76人,所占百分比為41.8%,每周鍛煉2次的人數有58人,所占百分比為31.9%,每周參加鍛煉一次的人數有48人,所占百分比為26.3%。統計的數據表明,每周運動1次到2次的社區居民占多數,表明綿陽市高新區社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鍛煉的頻率低,鍛煉效果不明顯,并不利于社區居民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對綿陽市高新區社區居民參加鍛煉的強度進行了分析,參加此次調查的人數共有182人。根據調查顯示,其中社區居民參加鍛煉在30分鐘以內的人有28人,占15.4%:49.5%的社區居民每次堅持鍛煉在60分鐘,共有90人;22.5%的社區居民每次堅持鍛煉90分鐘,共41人;9.3%的社區居民參加鍛煉時間在120分鐘,共17人:3.3%的社區居民每次堅持鍛煉時間超過120分鐘,共有6人。由此可見,綿陽市高新區社區居民在參加鍛煉時間長度方面是很合理的。在本次參加調查的182名社區居民中,對綿陽市高新區社區居民日常鍛煉的場地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表明,綿陽市高新區社區居民在公園廣場進行鍛煉的人比較多,選擇在學校或單位、體育館、體育鍛煉房等等的人比較少;社區居民選擇在公園或廣場進行鍛煉,可見社區居民對體育鍛煉鍛煉場所的選擇趨向于免費,同時也可以滿足陪伴家人的需要;在社區體育鍛煉活動場的居民比較少,與他們交流發現,社區的體育鍛煉器材不完備、社區指導員的缺乏以及社區體育組織不規范,導致居民在都喜歡在免費的公共場所進行體育鍛煉。
根據調查顯示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鍛煉項目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跑步或散步、體育鍛煉操、太極拳。調查結果表明,綿陽市高新區社區居民有53.3%認為參加體育鍛煉是很有必要的,這從側面反映了大部分居民把體育鍛煉當作是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們認為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增強人體的抵抗力,還可以適當的緩解壓力,使人身心愉悅,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11.0%的居民表示喜歡體育鍛煉,他們認為運動使人身心得到發展,獲得愉快的體驗:29.1%的居民覺得可有可無:也有少部分居民覺得不喜歡(3.9%)或者沒有必要(2.7%)參加體育鍛煉,與他們交流發現:首先他們認為雖然鍛煉對人體有好處,但是由于工作或者其他原因導致他們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參加體育鍛煉;其次由于自身身體條件不支持,導致無法參加體育活動。
隨著經濟的發展,綿陽市高新區的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呈現多樣化。體育鍛煉、減肥減脂、促進朋友之間的交流、娛樂等,大部分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是體育鍛煉減肥。可以看出,56.0%的社區居民參加鍛煉的目的是為了體育鍛煉減肥,首先是人們希望通過體育鍛煉來改變自己的形態;其次是控制體重,減少“三高”的發生幾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人們的肥胖指數也逐漸增高,人們急需通過鍛煉來降低脂肪含量;最后是增強身體素質,提高生活質量,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大,亞健康人群不斷增多,人們選擇通過鍛煉來提高對壓力的抵抗力,延長壽命;當然也有14.3%是因為感興趣才去參加體育鍛煉的,居民可以通過運動,緩解消極情緒,提高自信,增加社區居民之間的人際交流。關于體育鍛煉的認知,可以使人們對體育鍛煉項目、具體方法、注意事項等的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在可以了解到,綿陽市高新區社區居民對體育鍛煉的認知程度并不高,只有18.2%的社區居民表示對體育鍛煉方法、注意事項相對比較了解:68.1%的社區居民表示對體育鍛煉方法、注意事項只了解一點;13.7%的社區居民表示沒有聽說過。由此可以推斷出,社區居民對體育鍛煉的具體方法掌握程度參差不齊,總體差別較大,大部分人對體育鍛煉的相關知識了解不多。通過對以上調查,可以反映出綿陽市高新區社區居民在在體育消費上意識不強,消費的項目一般是在服裝上,可以說消費項目是非常傳統的。當然出現這種情況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和人們經濟水平相關,經濟水平決定上層建筑,只有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前提下,人們才會去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其次是和居民的消費理念有關;最后是和生活環境相關,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想,人們在體育活動開展好的環境下,對體育鍛煉的知識了解的更多,在體育鍛煉的裝備上更加的專業化,比如對服裝、器材、場地的要求都會提高,自然就會想購買符合自己需要的體育鍛煉用品。
3、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外因及分析
每個社區都應有專門的社區指導員,但由于政策的局限性,并不是每個社區都擁有社區指導員。通過調查結果表明關于社區指導員只有小部分社區才有,很多社區還處于沒有的狀態,很少有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專業人員的指導與宣傳對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鍛煉鍛煉相關知識的了解與正確技能動作的練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區經常組織體育活動不僅可以提高社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鍛煉的積極性,增加社區居民之間的交流,同時還可以促進社區居民形成終身體育觀念。根據調查顯示在本次參加調查的綿陽市高新區社區居民中,由社會團體組織的占52.7%;由社區組織的占19.2%:體育鍛煉者自發組織的占23.1%:也有少部分社區居民表示是在小區物業管理機構幫助下組織的,當然這部分居民只占4.9%。根據調查可以推斷出,社區居民在參加鍛煉多數是由社會團體組織組織,社區自發組織的很少。
三、結論
綿陽市高新區社區居民在體育鍛煉意識上已經有了較大的提高,通過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綿陽市高新區社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女性比男性多,總體來說鍛煉頻率低,但是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大部分在60分鐘以上;對鍛煉場地的選擇趨向于免費,大部分人選擇在附近的公園廣場,選擇收費場地不是很多,對體育鍛煉設施毀壞后的維修或更新速度很慢,社區居民對此滿意度非常低;對鍛煉項目的選擇偏向與傳統簡單、對場地要求不高的項目,比如:跑步、太極拳、體育鍛煉操;對體育鍛煉鍛煉相關知識的認知度不高,容易導致出現運動損傷,并且大部分居民不會運動損傷的治療技能;消費意識不強,對體育的消費一般是在服裝上,消費項目也比較傳統。
四、建議
根據對綿陽市高新區社區居民體育鍛煉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提出了以下建議:加大對社區體育的宣傳與推廣,增強社區居民體育鍛煉意識。充分利用各種傳播媒介,讓居民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意識觀,創造良好的體育鍛煉鍛煉氛圍,讓居民在體育鍛煉鍛煉氣氛濃郁的環境下進行鍛煉,有助于提高居民的體育鍛煉意識,有利于促進終身體育觀的形成。政府應鼓勵高校專業老師,醫院醫師進入社區進行運動知識講座宣傳,可以讓社區居民對體育鍛煉鍛煉的時間長度、鍛煉強度、鍛煉頻率有更清晰的了解,這樣既能加強鍛煉的效果,又進一步的減少社區居民在體育鍛煉鍛煉中發生的運動損傷。針對綿陽市高新區社區體育鍛煉場地與設施損壞后,維修和更換工作并不及時的現狀。社區可以與政府相聯系,由政府制定并落實一系列政策,在體育場地與設施受到損壞后,能及時得到維修或更換。政府應鼓勵體育專業學生,運動員,社區指導員走進社區,首先是對社區居民進行疏導,讓社區居民知道專業服裝器材的重要性,轉變社區居民的體育消費觀念;其次是在居民體育鍛煉活動場地,對社區居民體育鍛煉運動的動作進行指導與糾正,示范正確動作,讓社區居民更直觀的掌握動作的精髓,有助于學習正確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