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純
[摘要]推進畢節市倒天河兩岸濱河道路工程建設,打通學院路片區中部的橫向通道,可加強學院路、青龍山路兩條縱向干道之間的交通聯系。借助倒天河河道綜合治理,同步推進沿河兩岸濱河道路建設和景觀重塑,打造活力濱水地帶。本文淺析畢節市倒天河綜合整治工程道路設計。
[關鍵詞]道路 邊坡 路基工程 路面工程
引言
濱河道路的建成投用可帶動兩岸濱水區域的用地開發,推動城市發展。道路建設同時,完善慢行交通和濱水步道等設施,聚攏人氣、提升城市活力。根據城市規劃發展方向和規劃的路網進行設計,結合現狀倒天河兩側建設條件及規劃用地情況,合理布設線位走向。本次配建市政道路分別為緯六路(學院段)、開行路一學院路連接道,均為規劃城市支路,其中緯六路紅線寬度20m,連接道路紅線寬度30m。設計時速30km/h。本項目功能定位為配建兩條道路以服務功能為主,服務于倒天河碧陽大橋至德溪大橋段的兩側出行集散人群,使倒天河與兩側地塊互通和交流,營造舒暢適宜的生活氛圍,創建愉悅時尚的城市生活方式。同時便捷的交通也將帶來相鄰土地的增值,帶來土地更加高效的利用,提升相鄰地區的地塊的整體價值。依據道路設計相關規范,結合沿線道路現狀及相關規劃,本項目采用各項技術指標如下:道路等級為城市支路,計算行車速度為30km/h,路面結構設計荷載為BZ-100,路面結構設計年限為15年。
1路線平面
緯六路(學院段)起點接學院路下拉槽輔道K1+243,終點K0+280,道路總長280m,全線無平曲線(注:學院至、三號路以及終點德溪大橋段道路因和學院東區規劃銜接需架設橋梁,配建擋墻以及開挖山體對環境景觀的破壞,根據相關部門及專家意見,待進一步論證)。開行路一學院路連接道起點接開行路,終點至于學院路下拉槽K0+900,道路總長600m,設置2處平面交叉口,1處平曲線,平曲線半徑600m,平曲線長度123.152m。本項目道路平面設計技術指標滿足國家相關規范要求。
2道路縱斷面和橫斷面
2.1道路縱斷面
本方案受在建道路學院路下拉槽豎向標高的控制,同時受在建學院東校區在建建筑豎向的限制,因此本項目在豎向上不作比選方案。開行路一學院路連接道起點接現狀開行路,終點接現狀學院路,K0+310至K0+840段設置橋梁,橫跨倒天河,全線無變坡點,道路縱坡(對應坡長)為:2.042%/592.475m。縱斷面設計指標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設置。緯六路(學院段)起點接學院路下拉槽,終點接規劃緯六路,全線無變坡點,道路縱坡(對應坡長)為:3%/280m。各縱斷面設計指標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設置。
2.2道路橫斷面
根據道路路網規劃,結合本項目的技術標準論證,結合沿線景觀及兩側地塊出行需求,根據實際情況橫斷面采用的形式:
緯六路(學院段)標準橫斷面布置(雙向四車道):紅線寬度=2.5m+7.5m+7.5m+2.0m=20m;其中車行道分配如下:[0.25m(路緣帶)+2x3.5m(車行道)+0.5m(雙黃線)+2x3.5m(車行道)+0.25m(路緣帶)=15m。
開行路一學院路連接道標準橫斷面圖布置(雙向六車道):紅線寬度=7.0m+8.Ore+8.0m+7.0m=30m;其中車行道分配如下:[0.5m(路緣帶)+2x3.5m(機動車道)+1.0m(雙黃線)+2x3.5m(機動車道)+0.5m(路緣帶)=16.0m。
3路面工程
本項目道路設計為瀝青混凝土路面,詳見道路工程《路面結構圖》(DL-04)。路面結構層總厚度87cm,機動車道的路面結構設計詳見表2。
4結語
根據城市規劃發展方向和規劃的路網進行設計,結合現狀倒天河兩側建設條件及規劃用地情況,合理布設線位走向。本道路工程設計是根據畢節市規劃發展方向和規劃的路網進行設計,充分考慮沿線的各種自然因素,結合景觀特色使之與倒天河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