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安虎
[摘要]本項目緯六路給水可由學院路給水系統接入,而開行路學院路連接道不需要給水系統,因兩側供水可由開行路或學院路直接接入。根據《畢節市中心城區控規整合》的要求應實行雨污分流排水體制。本文淺析畢節市倒天河整治給排水工程設計。
[關鍵詞]給排水 工程設計 排水體制 倒天河
引言
本項目以《倒天河兩岸通暢整治工程方案設計》(總方案)為主要編制依據,并進一步結合河段四現狀及區域控規情況,合理制定細化工程方案。《畢節市倒天河三期綜合治理工程》方案對河段四水面線進行了測算,本次設計洪水位及常水位改建方案直接采用該計算結果。本次給水工程為新建兼改造項目,工程范圍線內無其他現狀綜合管線,給水管道為新建管道。本次工程給水設計為綠地灌溉用水,接入點水壓需滿足0.3MPa,范圍內綠化用水量為60m3/d。本次排水工程為新建兼具改造項目,工程范圍線內無現狀排水系統。
1工程范圍
根據《畢節市中心城區控規整合》的要求應實行雨污分流體制。本項目以管綜規劃作為設計依據,本次設計考慮管綜主要有給水管道、排水管道、電力管道、通信管道等。其中,過街管道實現與道路同步施工,避免后期因埋設需要開挖道路,影響交通出行。本次排水工程設計范圍與道路一致,設計內容包括道路范圍內的給排水設計。本項目道路共4條,管綜布置斷面形式分別如下圖所示,其中道路D為改造道路,已布置有管道,在此就不作具體管綜布置圖,施工階段時根據實際情況與其他幾條道路在平縱上管綜相銜接。
2給排水方案設計
2.1給水方案設計
2.1.1給水現狀。本項目兩側目前無居住及商業給水需求,無給水系統。本項目緯六路給水可由學院路給水系統接入,而開行路一學院路連接道不需要給水系統,因兩側供水可由開行路或學院路直接接入。
2.1.2給水工程設計
根據規劃及兩側地塊未來用水量估算,緯六路給水管道采用DN300PE管,為兩側地塊供水及景觀用水。直埋敷設的管道均采用鋼絲網骨架聚乙烯復合管,電熱熔連接或法蘭連接。
本給水管道工程,應嚴格遵守《給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68-2008)實施,經過竣工驗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其中隱蔽工程應經中間驗收合格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本給水管網工作壓力小于等于0.5MPa,試壓試驗的試驗壓力為1.0MPa。管道試壓試驗前應先編制試驗設計,并按試驗設計循序進行。
緯六路給水管道設計:
(1)本項目緯六路給水管道單側布置在人行道下,距人行道路緣石1.0米,具體詳見圖5-7緯六路管綜標準橫斷面圖。
(2)設計管道均按道路標準橫斷面圖定位。
(3)本項目緯六路給水由學院路給水系統引入,沿線每100-120m和道路交叉口均設置地上式SS100/65型消火栓,位置在人行道邊,消火栓的布置設計按07MS101.1國家標準圖。
2.2排水方案設計
2.2.1排水現狀。區域內排水系較為簡單,本項目現狀道路兩側雨水系統主要沿現狀自然溝渠、現狀道路邊溝、地勢高側散排入倒天河內;污水系統因兩側無成形污水系統,現狀污水排放均為散排。本次排水根據現狀情況分析,本項目緯六路雨水、污水管道單側布置在車行道下,雨水管道距人行道路緣石1.5米,污水管道距離人行道路緣石邊1.5米。具體位置詳見緯六路管綜標準橫斷面圖。開行路一學院路連接道雨水管道雙側布置在人行道下,均距人行道路緣石2.0米。具體位置詳見開行路一學院路連接道標準橫斷面圖。
2.2.2排水體制。本工程根據《畢節市中心城區控規整合》的要求實行雨污分流排水體制,雨污水通過排水系統就近排入相交市政道路排水系統或就近排入倒天河排水系統。
其中:t1地面集水時間,一般道路取5min;t2管道內流行時間;取m=2.0
設計暴雨重現期:城市雨水主干線P=20年(具有防洪功能);城市雨水干線P=IO年(具有防洪功能);城市雨水支線P=1-3年。穿路涵管P=10-25年;穿路涵洞P=25-50年。
本工程選用重現期:P=3年。
設計流量公式:Q=ψ×q×F(L/s)
其中:ψ為綜合徑流系數,視地面的不透水層覆蓋情況而定,采用加權平均值,其中砼和瀝青路面取0.9,地塊取0.6,綠地取0.15;F為匯水面積(ha)。
2.2.3緯六路排水設計
由起點接到學院路輔道的排水系統。詳見《排水平面設計圖》(SS-03)。
2.2.4開行路一學院路連接道排水設計
(1)K0+000-K0+302.5段由起點排至K0+302.5,再引排雨水至倒天河。(2)K0+487.5至終點由K0+487.5排至終點接入學院路輔道雨水系統。
3結語
畢節市倒天河整治給水工程為新建兼改造項目,工程范圍線內無其他現狀綜合管線,給水管道為新建管道。排水工程為新建兼具改造項目,工程范圍線內無現狀排水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