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娜
【摘要】: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經濟需求,人類過度開發自然資源,資源開發的不合理損害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破壞了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生態補償制度不僅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于生態環境的保護,還能給相關利益的受損者提供發展和生存的新機遇。因此,生態補償勢在必行。基于此,本文首先解釋了什么是生態補償,然后分析了目前存在于生態補償法律制度中的不足,最后,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完善生態補償法律制度的思考。
【關鍵詞】:生態補償;法律制度;制度完善
保護和修復生態系統的價值與功能是可持續發展發展的基本要求,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工作進一步的深入,在《環境保護法》中,生態補償的內容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由于人類不合理的資源開發而被破壞,無論是從社會公平還是環保的角度,生態補償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1 生態補償的概念
生態補償是一種制度安排,基于生態保護,采用政府與市場的監管措施,旨在可持續利用、保護生態系統服務、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鼓勵、協調、規范利益相關者利益的各種規則。狹義上說,是對因為人類活動而導致的生態環境污染與破壞進行修復、補償。廣義上而言,生態補償則還應包含對因環境保護而利益受損者的資金、技術的補償,以及為了加強科學研究和教育、加強環境保護、提高環保水平等方面而使用的相關費用。
2 生態補償法律制度中主要問題的思考
2.1 操作性不強,結構不平衡
目前我國現行的環境保護法偏重于防治環境污染,缺少對生態補償法的明確、具體的規定;原則性很強,相關的補償條例和規則存在缺失,缺乏明確、具體的補償費用計算,實施和管理,缺乏明確的補償程序。我國生態補償法律制度,由于過分分散和過度原則化,生態補償立法結構失衡,難以形成科學、合理的系統,導致我國生態補償結構失衡,操作性低,只有原則性指導,缺乏具體規則。
2.2 現有稅種“生態乏力”
目前我國與生態環保相關的稅種呈現一種“生態乏力”的情況,具體表現在:與生態環保相關的稅種,如消費稅、資源稅和所得稅,缺乏具體的相關規定,難以發揮其在環境資源消費中的調節作用。資源稅額度低,征收范圍是在小范圍內,其包含的生態環境資源少,生態環境保護稅收的優惠少等。
2.3 部分制度內容不成熟
當前,生態補償制度中存在立法內容不成熟的問題:法律保障措施不力、法律依據不明確、輕程序重實體;缺少明確、實質性的內容和科學合理的程序性規則,很多地方缺少具體的實施細則;由于缺乏以執行為主的補償標準和方法以及對象,造成環境資源利益受損者沒有得到其所應得的、合理補償的,降低了其生態保護的積極性等缺陷。
3 完善生態補償法律制度的思考
3.1 設置科學、合理、完善的補償模式
基于“誰受益誰補償、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來對科學、合理、完善的補償機制進行構建,采用一種并行的補償模式:生態補償立法的“取得”和生態補償立法補償的“減損”,提高制度的靈活性;根據當地發展水平,適用的規定生態補償目標范圍、補償標準、補償方式和具體方式。
3.2 完善環保法中的生態補償
修改、補充、完善現行環境保護法中有關生態環境補償制度的內容,對立法理念進行再一次的更新,開拓生態保護的新思路,明確環境保護法中相關的生態補償條款,強調保護環境,并對被污染、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生態修復;立法保障生態補償專項基金,加入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的內容于國民經濟發展規劃中。
3.3 實施宏觀調控
(1)對保護生態環境資源區域內,居民的犧牲與付出給予如勞動力轉移等合理的“機會補償”。
(2)進行生態補償財政轉移支付的加強。 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不僅可以減輕生態建設成本和環保問題的負擔,而且還可以保證用于改善生態環境、生態補償的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專項專用,提高其實施力與供給力,確保生態補償的有效實施,保證生態補償法律制度的有效落實。
(3)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環保稅種。稅制改革,調整和完善收費制度,開設燃油稅、污排稅、污染稅等專項生態稅。
(4)成立專門的市場,進行環境資源保護產權的交易。對生態環保的產權關系、生態環境資源的產權責任主體、資源使用者的權利與義務進行合理、明確的界定,規范生態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使生態環境資源的利用具有透明性和開放性。
3.4 完善生態救濟
立法保護生態資源提供者的權利,利用立法的方式,標準化和制度化具體生態補償的補救措施,包括生態補償程序和責任的方式,提供科學、合理的補救措施,為生態補償機制的正常運行提供保障。 科學、合理、清晰的界定生態環境資源提供者擁有的收益、使用以及發展的權利,通過法律手段能夠維護其合法權益等。
結束語
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生態系統為人類生活供給原料,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推動了國家能源的建設。作為可持續發展發展的基本要求,生態系統的價值與功能的保護和修復十分重要,生態補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總而言之,進一步完善、調整我國的生態補償法律制度,有利于促進美麗中國的建設,能夠協助調整生態補償中的各種社會關系,彌補現行生態補償法律制度中的缺陷和問題,健全、完善《環境保護法》,有益于生態環境受損地區的生態恢復和利益補償,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邱夢.國內外生態補償制度對比研究[J].法制博覽,2016(35):233.
[2]龔思敏. 論我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完善[D].江西理工大學,2017.
[3]張超. 生態保護補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7.
[4]張君明.我國生態補償法律保障機制的構建[J].法制博覽,2017(26):44-45.
[5]李國志,董俊迪.農業生態補償的國際經驗及啟示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7,42(08):15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