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燦
摘 要:課程編排工作是高等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最基礎的環節,課程編排直接關系到高校的教學質量。高校招生規模擴大,師資團隊力量、教室等硬件建設相對緩慢滯后,高校教學改革不斷推進深入,教學方式不斷創新,如采用小班化討論、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個性化培養、過程化管理的要求都給課程編排工作帶來難度和挑戰。本文從課程編排的核心要素、基本原則、基本要點,對高校課程編排工作進行分析。
關鍵詞:課程編排 教學計劃 科學性 人性化
中圖分類號:G647.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2(a)-0190-02
課程編排工作是高等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最基礎的環節。良好的課程編排是建立穩定教學秩序的根本前提,課程編排科學化、效率化、人性化,直接關系學生的學習體驗,關系到高校的教學質量。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通過軟件系統排課、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是完成課程編排工作重要的保障。目前,高校課程編排工作也面臨了一些新的難度和挑戰:招生規模擴大導致的師資軟件資源、教室等硬件資源相對不足;高校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小班化討論等教學方式不斷創新;個性化培養、過程化管理的要求;如何進行科學、有效、人性的排課,值得教學管理人員分析和思考。
1 高校課程編排的核心要素
課程編排涉及到培養方案、教室資源、師生、可安排的時間段等眾多因素。需要教學管理人員充分了解各要素,方能要編排出體現科學性、人文關懷性化、科學性、高高效率的課程表,需要教學管理人員充分了解各組成要素。
1.1 充分了解各專業培養方案
排課前需仔細研究培養方案,熟悉各專業培養方案,了解各專業課程的學分、理論課時、實驗課程、班級人數、必修課還是選修課,這樣在規劃和編排設計課表時,以培養方案為依據,落實開設的課程和開課的學期,不至于出現學期間課程分布不均衡的情況,也應注重課程安排的均衡性,注重課程之間的銜接,如前置課程、配有實驗的課程等。
1.2 了解學校教學設施情況
熟悉公共教室、機房、實驗室、討論教室、錄播教室、體育場館等教學用房情況,對教室的位置、容量、多媒體配備、教室可變化情況等了如指掌。只有全面了解的教學設施的情況,才能根據課程、教師、學生的需求靈活配置,做到人、物的合理配置。
1.3 了解師生基本情況
對教師的專業背景、作息習慣、是否兼任行政職務、交通情況等有一定的認識,了解并掌握學生所在專業、年級、班級、宿舍分布等情況。完整的數據庫建設與運用有助于教學管理人員了解和掌握教師與學生的基本情況。在課表編排時充分考慮師生的合理需求,合理編排,做好服務工作,使課堂教學更有效果。
1.4 熟悉學校校歷安排
熟悉學校校歷安排,對開學、法定節假日、學生節、運動會、校慶日、寒暑假等等銘記于心,提前做好對策,及時對非標準教學周進行調整。這樣在排課的過程中,不會因為這些因素導致教學秩序出現混亂。
2 課程編排的基本原則
2.1 課程編排要以人為本
堅持以人為本。教與學是教學活動的核心。課程安排要盡量均勻,教師連續授課時數不宜過多,盡量不要集中安排在同一個半天,不能相近時間段內跨校區上課。在不影響課表合理性、科學性原則上,對個別有特殊情況的教師可以適當考慮。如,外聘教師、擔任行政職務的教師、身患疾病的教師、年紀大的教師、懷孕教師、交通不便的教師等等,課表上給予適當照顧。
2.2 課程編排要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課程編排服務的中心主體是學生,所以課程編排要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目標。課表要均衡,避免一天過多、一天又沒課的情況,相同專業的課程盡量安排在同一片區域,便于學生課間調換教室。專業核心課程、量大面廣的通識課程優先安排考慮黃金時間段,利于學生有較好的上課狀態上課思想集中,專業課、通識課、體育課等要交叉編排,避免較難課程過于集中,影響學生的積極性。
2.3 課程編排要提高教學設施利用率
隨著高等教育招生人數規模的不斷增加擴大,教學設施和設備不足、設備更新等問題較為突出,多媒體教學成為常態,同時異地授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各種形式的教學對教學設施要求不斷增加。編排課表時要使教室、儀器設備、場地得到充分運用,減少閑置和浪費,從而降低辦學成本。通過合理的課程編排,使各種教學設施在使用、維護達到動態平衡。充分利用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構建完整的教室數據平臺,使教室使用情況動態展現,及時更新,以應對調課、停課帶來的教室資源空置問題。
2.4 本科、研究生排課需統籌安排
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的管理部門分別為本科生院(教務處)和研究生院。這兩個管理部門都有各自一定的教室資源。在教室資源相對寬裕的情況下,分別進行排課尤其便利性和可行性。較為便利。隨著教室資源的緊張,這種管理模式則會制約教室資源的科學、合理使用。同時,會造成教師上課信息無法通過系統進行比對,容易出現同時擔任本科與研究生教學的教師課程安排沖突。排課后與實際授課期間,如需調整課程,要跨部門協調。所以,最好有統一的教學資源中心整理協調,本科生、研究生課程編排錯開時間,先將本科生課表整體確認后報教學資源中心,然后提供可用教學設施信息表給研究生院,實現整體統籌安排。
3 課程編排的基本要點
3.1 嚴格執行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是學校保證教學質量和進行人才培養,保證教學質量和目標的重要文件,是編排課程表的直接依據性文件。因此,課表的編排必須依據教學計劃,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執行。對于有特殊原因需要調整教學計劃的,必須通過專業、系、學院教學負責人審批才能予以調整,保證教學計劃的嚴肅性。
3.2 通過人機交互,優化排課策略
以現在高校的辦學規模,人工根本無法完成如此大規模的教學任務安排,必須依托計算機強大的運算能力,利用計算機智能排課。但在人性化排課方面,智能排課存在不足,對各種特殊要求無法做到合理安排。通過手工操作,預先安排一些有特殊要求的課程。自動排課時,可與預先設定一些條件,同時參考歷年排課數據進行排課,不能自動排課的課程以及檢查過程中發現的排課不合理的課程,可以通過人工進行優化。
3.3 多人、反復核查課表,確保課表的準確性
排課工作關系到眾多因素,單靠教務人員個人很難保障課表的準確性。所以在核查環節,必須與任課教師保持密切聯系。課程編排完成后,將課表給相關教師進行核查、糾錯、調整,將他們的意見匯總,整理,再如此反復。經過三輪這樣的確認工作后,課表出現問題的概率大大降低。當然,這也要求教學管理人員的細心和耐心,也需要教師們的配合。
在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中,排課工作是教學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一個環節,是落實學生培養目標、貫徹執行培養方案、落實學生培養目標、開展正常教學活動的保證。課程編排工作數據量大、類型多樣、工作任務繁重。教學管理人員在實際操作中,應遵循既定的工作原則,,充分運用大數據與信息化手段,善于獲取數據、分析數據、運用數據,不斷提高對課程編排發展規律的把握能力,通過教學管理系統將教學過程中的各項要素優化組合,科學、合理地編排課表,還要通過借助人思維的優勢,妥善解決排課中的各類困難與矛盾各種矛盾和困難,為保障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質量,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重要支持與保障。
參考文獻
[1] 徐明麗.人性化排課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7):37-38.
[2] 秦昊.高校學分制下如何排課與選課芻議[J].吉林教育,2009(34):3-4.
[3] 石徵.高技自動排課系統的設計[J].軟件導刊,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