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煒
【摘要】:岳西縣是大別山區的純山區縣,全縣面積23.7234萬公頃,林業用地面積18.5329萬公頃,占國土面積78%,2017年森林覆蓋率已達76%。多年來,該縣堅持“生態立縣”戰略,良好的生態環境,秀美的青山綠水已成為該縣縣域經濟發展的最大的優勢。同時,森林資源管理工作已成為社會關注點,越來越受社會各界的重視。本文從分析岳西縣森林資源管理現狀入手,面對基層現實問題,提出解決建議。
【關鍵詞】:森林資源 現實問題 建議
1、 森林資源管理工作卓有成效
多年來,岳西縣堅持“生態立縣”戰略,全縣上下共同發力,強化林地、林木管理;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確保了森林資源持續、穩定增長。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成效明顯,表現在:一是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制度得到有力的執行,森林覆蓋率逐年提高,森林活立木蓄積逐年增加;二是林地管理逐漸走向規范化,林業用地面積穩中有升;三是破壞森林資源的大案很少發生,林區秩序穩定;四是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日益改善。
2、森林資源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程,涉及面廣,面對的現實問題多。雖然岳西縣在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中成效明顯,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2.1責任體系需進一步完善。2012年以來,岳西縣建立了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推動了保護發展森林資源工作,但同時存在著評估、考核不科學問題。
2.2生態補償機制有待健全。當前,國家對公益林的補償和管護費用投入標準低,不能解決相關林權人的基本需求,直接影響到公益林的管護效果。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沒有納入到生態補償的范圍,挫傷了相關管理人的積極性。
2.3林地管理需進一步強化。主要有:一是對林地的動態監測手段落后,還是依靠傳統的人力巡查監管林地,已不能滿足國家、省市對林地管理要求;二是采礦等臨時使用林地到期恢復、收回難度大。
2.4經營主體的管護責任有待進一步明晰。隨著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任務的完成,家庭承包的經營模式逐漸成為林業經營的主要模式,但外出務工是山區縣農民主要經濟來源之一,許多經營者無法、也沒有真正的履行管護責任,造成部分山場管理不力的客觀事實。
2.5木材流通管理模式有待更新。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出縣的道路越來越多,流通領域,以木竹檢查站為主的定點設卡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現實管理需要。
2.6森林管理隊伍建設有待加強。隨著衛片監測、Arcgis等技術應用到森林資源管理領域,基層森林管理隊伍的業務水平急需更新。
3、完善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建議
隨著林長制的全面推進,森林資源管理、發展的責任主體更加明晰,森林資源管理、發展體系更加完善,對森林資源管理的要求更高。
3.1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森林資源是生態環境的基礎,為社會提供的是大眾共享的生態產品,應將保護森林資源定位到“民生工程”系列,各級政府應逐年增加財政預算,加大投入,讓森林資源的生態價值貨幣化,讓相關林權人為生態保護作出的受損利益得到恰當的補償,以利于解決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現實矛盾。下游和周邊地區是良好生態環境的直接受益者,應該為上游地區生態保護承擔義務,逐步探索受益人給予生態補償的機制;岳西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本級財政財力有限,應加大力度爭取上級的支持,當前,縣本級財政應將保護古樹名木所需經費納入到財政預算。
3.2健全工作機制
3.2.1、建立考核評價制度。將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作為各級林長、各級政府任期考核的重要內容,將林地保有量、森林面積、蓄積、森林覆蓋率、林木綠化率等作為各級政府的具體考核指標,考核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3.2.2、建立工作協調制度
森林資源的管理,涉及到林業、發改、財政、土地、環保、農業、水利、司法等諸多部門。要想相關部門單位履職盡責,合力推進,必須建立科學運行機制。要將這些部門單位納入到林長制領導小組成員中來,要明晰相關單位的職責,制定考核辦法、注重考核結果的運用。
3.3完善林權人主體責任制度
各類林權人是森林資源管理、保護、發展的直接收益人,也更應是直接責任人。要通過引導制定《鄉規民約》等,進一步明確、落實林權人的責任,注重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讓各類林權人知曉自身的職責,要制定約束機制,保障各類林權人履行職責。
3.4突出重點,完善林地管理工作
林地管理 “點多、面廣、線長”,管理難度大、管理任務重,一方面,要加強源頭管理網絡建設,充分發揮基層護林員的作用;當前,應在應用科技手段上有新突破,與國土測繪部門溝通,適時共享最新衛片成果,讓縣級林業主管部門每季度能獲得最新衛片,充分利用衛片及時發現侵占林地行為,監督工程施工進度,防止超范圍使用林地。
大多小型礦山都是多年來的老礦,選址時,沒有“三線三邊”等特定區域的規定,按照臨時用地進行管理的。近年來,國家林業局、安徽省林業廳對礦山項目使用林地政策作出較大調整,收回小型礦山使用的林地任務重、難度大。解決該問題要抓好以下三個方面:一要加大林地管理政策宣傳力度,讓社會方方面面理解、支持新政策的貫徹執行;二要主動與國土等相關部門會商,共同制定治理方案,尤其是充分發揮國土部門收取的墾復保證金的作用,利用經濟手段促使小型礦山臨時用地恢復林業生產條件;三是加大執法力度,利用法律手段促使業主履職盡責。
3.5 推進林業執法綜合改革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進出縣境公路劇增,木竹檢查站定點管理方式已不適應日益發達的交通現狀,已不能有效監控木材、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運輸,木竹檢查站定點執法的傳統模式已無法做到對森林資源有效保護。因此,推進林業綜合執法改革,是當前迫切的任務,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整合林業行政執法隊伍,組建林業綜合執法大隊; 二是加大林業行政執法人員的培訓力度,著力提高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三是改變管理模式,將木竹檢查站定點執法、定點管理為主的模式轉變為源頭管理,流動執法為主的管理模式。四是建立林業行政執法的督查機制,督促執法部門履職盡責到位。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已漸入正軌,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要使森林資源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就要不斷地完善相應的管理措施,從多方面提高管理效率,從而使森林資源得到更好的保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蓉.淺談基層森林資源保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此[J].福建農業,2015(01).
[2] 李天軍.淺談基層林場森林資源管理保護工作[J].農民致富之友,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