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摘要】:通過對農業產業結構的論述,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 龍頭企業 結構調整 規模經營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業效率,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近年來,東阿縣依托農業資源,按照“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帶動、金融機構支持”等多種形式的產業化運行模式,不斷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
1基本現狀
1.1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迅速。
1.1.1 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
截至目前,全縣共發展農業龍頭企業87家,其中省級3家,市級31家,縣級53家。涵蓋7大類不同行業:阿膠加工類23家,糧食加工類14家,畜牧養殖加工類13家,蔬菜加工2家,木材加工11家,紡織加工9家,其他類15家。銷售收入總額近105億元,帶動基地農戶增收總額近2.6億元。
1.1.2 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
截至目前,全縣共注冊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933家,以種植業、畜禽養殖、林業種植、社會化服務組織等產業為主。其中東阿縣皎月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東阿縣綠豐養雞專業合作社為國家級重點合作社,輻射帶動農戶總數9萬余戶。成立各類家庭農場58個。共有50畝以上種糧大戶194戶。
1.1.3農產品品牌的建設。
全縣“三品”認證個數達到121個,其中綠色67個,無公害54個。地理標志認證5個:小麥、東阿魚山大米、東阿黃河鯉魚、東阿黑毛驢,東阿草莓。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21萬畝。
1.2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從20世紀90年代初,側重調整糧食經濟作物比例。從21世紀初期開始,以糧經為主的二元結構開始向糧經飼養為主的三元結構調整。自2008年以來,以特色農產品為主的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興起,使東阿縣農業產業結構開始有了新的變化。凡是種植結構調整比較好的村,都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并從中獲益。
1.3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不斷推進。
引導農民有序開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截至2017年底,全縣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4.92萬畝,占全縣家庭承包經營總面積的24%,適度規模經營成效明顯。
1.4互聯網農業初現成效。
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有線電視和有線廣播等傳播媒體,將農業信息與電視節目、農業信息網、“三農”服務熱線等充分整合,提高了農業互聯網水平。按照農業物聯網項目建設要求,共建設4個小麥玉米“四情”信息自動采集監測點,小麥玉米“四情”信息人工采集系統和“四情”信息數據傳輸系統。
1.5一二三產業融合機制初步建立。
目前我縣一二三產業融合機制正在逐步建立,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實行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金融支持、農戶參與、合作社管理的“五位一體”運作模式,逐步實現了企業和農戶的互利共贏。
2、存在的問題
2.1、產業化規模發展受限。
受生產規模的制約,很多龍頭企業及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在融資籌資方面都存在著一定困難。大部分合作社、家庭農場運作不規范,深加工能力不強,處于出售原料或生產初級農產品的階段,產業鏈條難以向生產環節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拓展,難與第二、三產業有機融合。
2.2、農業品牌建設存在困難。
一是品牌宣傳難度大。特色農產品主導產業不突出,企業忽視品牌形象塑造和優勢培育,品牌創優創強困難。二是品牌運作水平不高,農產品品牌共享機制形成難。生產的同類農產品,達不到品牌、標識、包裝、價格、銷售五統一要求,同產品不同商標、品牌的現象普遍存在,難以形成集中打響品牌的合力。
2.3、利益連接機制不緊密。
農民與企業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尚未建全,龍頭企業與農業基地對接不完善,主導產業與加工業、服務業無法充分融合。大部分產銷合作層次低,沒有真正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經濟利益共同體,“訂單農業”不規范。
3、幾點建議
3.1、積極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一加強政府指導,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目標。二加強示范引導。在不同行業及領域,樹立一批融合發展的先進典型,加以宣傳推廣,由點到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三要政策激勵。通過財政獎補、稅收優惠、金融扶持、通報表彰等形式給予適當獎勵。
3.2、加快農業集約化適度規模經營。
一是積極引導從事二、三產業和小規模的農戶,把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出來,促進生產要素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集中,繼續爭取各級產業化專項資金,加大扶持力度。二是完善農業信息平臺建設,實現農村土地信息化管理。指導各鄉鎮正確使用農村綜合產權平臺,繼續推進兩個試點村的產權制度改革,完成資產量化、股權設置等重點工作。
3.3、繼續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一大力發展特色種養基地,形成產供銷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的產業格局。拓展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農業,打造富有東阿特色的旅游村鎮。二繼續抓好兩個千億產業,圍繞千億牡丹產業,抓好油用牡丹核桃間作模式的推廣和綜合效益的提高,打響“中國油用牡丹之鄉”品牌;圍繞千億阿膠產業,做好黑毛驢的養殖、繁育、屠宰深加工及品牌建設,加快實施東阿黑毛驢“省級農業科技園區”規劃建設,帶動我縣黑毛驢繁育養殖、科技研發、精深加工一體化發展。
3.4、加快農業品牌建設。
推行標準化生產,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檢測和認證體系,組織好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打造東阿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扶持農副產品加工、儲藏、保鮮、運銷企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 參考文獻】:
[1]:試論當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幾個著力點 2011 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