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基層肥料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主要原因,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強肥料市場監督管理工作的措施,為基層肥料市場監督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關健詞】:肥料; 監督管理 ; 存在問題; 原因; 措施
發展現代農業,是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并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要措施。肥料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關系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產的安全。近年來,我們在執法檢查中發現肥料的質量狀況堪憂,在管理、生產和銷售等環節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基層肥料監督管理工作。
1、基層肥料市場存在的問題
1.1從業人員年齡較大,素質較低
肥料經營人員整體素質偏低,年齡偏高。據調查肥料經營人員大多年齡在50歲以上,文化程度初中以下。不能掌握和了解化肥特征特性、質量標準、科學安全使用、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基礎知識。如此一來、經營戶在購進肥料時不識真假,在銷售化肥時不能全面、準確的介紹肥料產品的使用范圍,安全使用技術和注意事項等內容,甚至有個別經營商以盈利為目的銷售假劣化肥,對農業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造成隱患。
1.2基層肥料經營主體不規范
一是無證無照超范圍經營。特別是村一級,有的是雜貨店代銷,有的是小商店代賣,有的是副食店代銷,還有一些小商小販或不法人員購進一些來歷不明的肥料,走村串巷銷售,這些不規范的經營行為嚴重危及人們的身體健康,擾亂了市場經營秩序。二是無序競爭。肥料供應渠道比較亂,有直接從廠家進貨的,有從二級批發商進貨的,也有無照經營者直接送貨上門的。同一名稱的肥料,有多個企業的產品同時進入一個市場,產品質量良莠不齊。
1.3肥料包裝標識混亂,質量參差不齊
一是有效養分含量低于標識,按國家肥料GB1838-2001標準規定、復混肥料中的養分含量是指氮、磷、鉀三元素的總量,中量元素如鈣、鎂、硫 和微量元素都不加以標識,但有些廠家卻故意將這些中量元素全部加入總養分中,或在一些有機無機復混肥料中將有機質一并寫入總養分中,使實際養分含量只有25%或30%的復混肥通過虛假標識達到40%甚至50%以上。二是二元肥冒充三元肥銷售,如有些二元肥將鈣、鎂、硫等中量元素或有機質含量計入總養分中。三是濫用商品名,有的以化學成分命名,有的以作用機理命名,有的以功效概念命名,五花八門,商品名稱不統一。
2、存在問題的原因
2.1肥料法律法規缺失、市場管理乏力
政府對農業十分重視,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投入,以保護農民的積極性,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但肥料作為農業生產最重要最基礎的生產資料卻未引起政府及社會各界的足夠重視。一是從形式上看,種子、農藥、肥料同為重要的生產資料,為了加強種子、農藥的管理,國家頒布了《種子法》和《農藥管理條例》,而就肥料管理單獨立法至今尚未實行,說明政府依然將肥料作為普通產品對待;二是從實質上看,商品肥料質量瑕疵,假劣肥料危害生產,已不是偶發個案,而是頻發的共性問題,但并未引起各級政府的足夠重視,因此危害了遵紀守法的企業利益,更嚴重危害了農民的利益。
2.2肥料監管部門多,監督管理不到位。
肥料產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體系,行業主管和監督管理部門牽涉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質量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等多個相關單位。工商管理部門執法能力強,但缺乏專業知識;農業部門專業知識強,但執法能力不足,缺乏足夠的政策支持。
2.3 農民科學使用化肥意識淡薄
市場上肥料品種繁多,達80多種,其中復合肥占90%左右。農民購買肥料基本依靠經營戶的推薦和宣傳,本身缺乏科學安全使用肥料的基礎知識,加之有的農民貪圖便宜靠投入大量氮肥和磷肥來保證糧食增產,然而,過量的投入改變了地球氮素和磷素的自然循環鏈條,打破了養分平衡,生態環境造成了影響。
2.4肥料行業競爭激烈,企業及經營戶誠信意識差
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背景下,為穩定市場,爭取利潤,以低有效成分含量化肥冒充高有效成分含量化肥,甚至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化肥。同時,隨著化肥經營戶數量的增加,部分經營戶在進貨時對產品質量和渠道缺乏嚴格把關,銷售時盲目推薦高利潤產品,追求利益最大化。
3、加強基層肥料管理工作的措施
3.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加強肥料監督管理已成為實現農業增產增收、保護環境資源安全,維護農村穩定的主要工作,目前,我國相關的部門規章只有《肥料登記管理辦法》但是其中涉及到化肥管理的條款實際操作性不強,肥料管理立法的缺失是目前肥料生產、銷售混亂問題得不到有效治理的主要原因。
3.2強化肥料法律法規和肥料使用技術的宣傳培訓
一是加強對執法人員的培訓。二是加強對肥料經營戶的培訓。三是加強科學安全使用肥料知識的宣傳、培訓。使廣大農民能夠購買到放心肥料。
3.3加大肥料市場監管力度
加大對肥料市場的打假力度。按季度組織執法大檢查,分月組織小檢查,常規巡查和重點檢查相結合,普查和抽查相結合,明查和暗訪相結合,對肥料市場實行動態檢查,重點做好六查,一查肥料產品是否登記;二查肥料登記證是否過期;三查變更登記的肥料產品是否重新登記;四查肥料產品標簽是否符合要求和是否存在擅自修改經過登記批準的標簽內容;五查是否標明產品名稱,六查產品名稱和推薦適用作物、區域與登記批準是否一致。
3.4加強部門協調,形成執法合力
肥料管理工作涉及的部門較多,任務繁重。遇到違法違規案件,只靠農業行政執法部門單獨執法,很難抓出成效,這就需要工商、質檢、公安部門相互溝通,密切配合,通力協作,為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安全保駕護航。
3.5完善肥料備案制度
對經營者調購的肥料產品,強化源頭監管,實行肥料備案制度。每個肥料品種都要進行備案,從品種來源、進貨手續、肥料登記證、產品質量檢驗報告、進貨發票、生產許可證、尤其肥料包裝袋的標識上嚴格把關,從源頭上有效杜絕假劣肥料進入市場;另外還要組織執法人員不定期深入經營門店逐樣檢查,并一一記錄在案,定時監督,對于經營假劣產品等違法行為嚴格查處,切實保護農民自身利益。
【參考文獻】:
[1]伍德春 張龔 荊門市肥料質量監督管理存在的題及對策《現代農業科技》2014年07期
[2]薛福元 肥料市場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農業科技與信息》 2015年第22期
作者簡介:陳翠英; 女; 大專; 農藝師 ; 從事農業綜合執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