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摘要】: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是提高空氣質量,做好大氣保護的有效措施,但是目前我國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體制還不成熟,在具體建設方面還存在著不少突出問題,本文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簡單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了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體制改革的基本對策。
【關鍵詞】:空氣質量監測;體制改革;對策
近年來我國對于空氣環境質量的監測越來越重視,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使得我國各大城市的空氣環境質量有了較大的提升,同時也使得廣大公眾對于空氣環境質量的知情權得到了重要保證。但是目前我國的空氣環境質量仍然沒有達到預期的良好效果,隨著時代發展和進步,人們對于空氣環境質量監測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這種情況下來說,進一步做好空氣環境質量監測體制的改革勢在必行。
1、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體制存在的突出問題
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體制存在著不少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效率較低
我國負責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主要承擔部門是一些公益類的事業單位,這些單位開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工作的主要方式是計劃經濟形式,因此部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不高,嚴重影響了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效率。另外,部分承擔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事業單位排斥體制改革,導致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體制改革無從談起,使其始終在一種低效率下運行,不利于提高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質量。
1.2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相關投入少
首先,資金投入少。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的監測工作需要大量現金設備的支持,而這些設備的購進和維護需要大量的資金,而我國部分地區在這方面的資金投入較少,導致部分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其次,人員投入少。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只有80%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人員編制達到了國家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會嚴重影響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的運行質量[1]。
1.3屬地監測原則影響其正常運行
目前我國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遵循的是屬地管理原則,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工作由當地的政府來負責,行政干預的現象普遍存在。另外,空氣的污染是沒有國界的,屬地管理的原則會在一定情況下導致大氣污染的互相推諉,非常不利于形成監測和治理環境空氣質量的合力。
2、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體制改革的基本對策
針對目前我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應當進一步做好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體制改革,為真正提高環境空氣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2.1建立新型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體制
本文認為我們應當探索建立以中央管理為主和地方管理為輔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體制,徹底解決屬地管理機制下所衍生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問題。具體來說就是要將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重心向上移,由中央對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職責和權力進行科學合理劃分,以保證在全國范圍內形成治理大氣污染的合力。此外,建立以中央管理為主和地方管理為輔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體制,還能夠由中央調撥財政資金投入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建設,利于解決其資金不足的問題[2]。
2.2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高監測效率
正確處理好市場與計劃的關系,是我們搞好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做好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重要保證[3]。因此除了要切實發揮政府部門在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方面的重要作用之外,還要適當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通過服務外包的方式來做好環境空氣質量的檢測,切實提高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效率和質量。此外,還應當歡迎和鼓勵社會上的公益團體加入到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工作中來,補充政府部門工作的不足,形成更大的工作合力。
2.3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實現規范發展
完善的法律法規是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根本保證所在,但是由于我國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起步比較晚,在這方面的經歷和實踐不夠多,因此在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比較滯后,相關的法律法規的不夠完善,這就為很多的大氣污染事件提供了可乘之機,并引起了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混亂,導致我國的大氣污染日益嚴重。所以,我們應當積極制定和完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相關法律法規,用法律的力量促進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規范化發展,用法律的武器杜絕大氣污染事件的發生,切實提高我國的環境空氣監測質量[4]。
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今年來我國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取得較大的進步,但是其體制仍然存在的突出問題,表現在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效率較低、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相關投入少、屬地監測原則影響其正常運行等方面。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建立新型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體制,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高監測效率,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實現規范發展,進一步做好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體制改革,真正提高環境空氣質量,造福廣大人民。
【參考文獻】:
[1]黃春蕾,劉文華,李強楠. 環境監測領域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與改革路徑——基于山東省的實踐[J]. 華東經濟管理,2017,31(05):42-47.
[2]曲凱,林晶晶. 山東省空氣質量監測“轉讓—經營”模式改革的思考與探索[J]. 中國環境管理,2017,9(04):84-87.
[3]陳吉寧. 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 全力打好補齊環保短板攻堅戰[J]. 環境保護,2016,44(02):10-24.
[4]蔡守秋. 中國環境監測機制的歷史、現狀和改革[J]. 宏觀質量研究,2013,1(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