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各地區的環境監測工作投以更多的關注。環境監測工作是整個環境管理當中的重要環節,其作用也比較明顯。本文將結合相關資料,分析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環境監測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自己的建議,希望能夠給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環境監測部門帶來一些啟示。
[關鍵詞]: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環境監測;人才隊伍建設;建議
環境監測工作具體是在上個世紀開始逐漸被重視起來,在將近半個世紀的發展過程當中,不管是監測的設備還是技術都獲得了極大程度的發展。環境監測工作的人才隊伍也逐漸壯大,為地區的環境監測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成為當前環境保護的主要力量。我國從十八大以來,對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標與要求。要想發展好環境監測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保證儀器設備的精良,包括人才隊伍的建設。所以發展環境監測人才隊伍建設,能夠促進當地的環境監測工作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為當地的環保事業提供方便。
1當前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環境監測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1.1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相對不足
我國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人口數量比較少,因此專業的監測人員總量也常常面臨不足的情況。隨著環境監測工作的展開,在原始的環境監測工作基礎之上,還增加了一些新的環境監測工作,比如針對西北地區河流流域以及生態環境的考量,以及工業重金屬污染、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等等。這對給予當地的環境監測部門更大的工作量以及工作壓力。為了完成這些任務,必須要吸納一批新的高技術人才作為支撐。但是隨著工作量的持續上漲,環境監測人才隊伍的腳步卻沒有加快,專業的監測人員數量遠遠無法達到標準。因為人員數量的不足,所以整個監測機構和監測部門的人員狀態都比較疲憊,對于工作也不能做到精益求精。但是環境監測的相關數據必須要滿足精密性和完整性等要求,這樣一來監測工作就無法為后續的環保工作提供相關的數據支撐。
1.2專業技術人才流失比較嚴重
當前環境的形勢變化比較快,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水平和實力往往比東部沿海地區要慢一些。很多西北地區的環境監測技術人員,為了獲取更好的發展,選擇離開西北地區,往東部地區發展。本地的監測機構對于人才的培養還沒有形成一定的意識,導致工作人員在工作的時候疲于應付,缺少工作的激情,待遇水平比較低,工作量也比較大,所以也很難留住這些人才,人才隊伍流失嚴重。
1.3環境監測人員工作定位低
當前部分地區的環境保護管理部門對于監測工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將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其他部門上。很多監測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傾向于做科研工作,對于監測工作不夠上心。因為環境監測人員對于自身工作比較低的定位,導致環境監測部門的工作氛圍比較散漫,人員結構也不健全。部分環境監測部門的相關領導,在人才培養機制上沒有設定較為科學合理的機制。對于人員沒有進行定期的培養工作,僅僅是采用簡單的集訓來提升他們的工作水平。
2加強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環境監測人才隊伍的建議分析
2.1補充完善監測機構,增加監測人員數量
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環境監測機構基本上是要依附于當地的政府或者是更高一級的環保部門之下的,針對這種現象,當地的政府要支持地區環保監測機構的獨立運行,提高標準化建設。其次是地區的環境監測任務比較繁重,政府應該著眼于人才方面的補充和選拔,或者是雇傭一些非在編的人員來解決相關的問題,提高環境監測人員的待遇,讓他們能夠留在環境監測部門繼續工作。
2.2提高環境監測人才素質,提高環境監測隊伍軟實力
不斷更新環境監測機構的技術水平和科技水平,尤其是加強環境監測人員的素質問題,加強人才隊伍的創新性。傳統的對于環境監測人員的認識就是對于環境監測的樣本進行提取和分析。但是新時期,環境監測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所以需要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環境監測機構要發揮人才隊伍的作用,給予他們更高層次的研究項目,充分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不斷提升自己的科研水準的同時,還能夠不斷提升環境監測機構的監測水準。對于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不僅要關注其業務水平,還要認真關注其思想政治素質和創新能力,以及工作責任心等等,才能夠真正提升環境監測隊伍的軟實力。
2.3建立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機制
當前要建立健全專業的技術人員的評價機制,要以基本的崗位職責為主要的基礎,同時以業務能力、業績以及思想政治素質等作為主要內容的評價機制。對于專業的科研技術人員,要加強個人檔案的建立。對于科研技術人員科研成果、工作業績以及各方面能力、以及參與活動情況等都一一記錄在案。將來人員的晉升和調配都是以個人檔案的記錄為標準的。
2.4完善專業技術人才激勵機制
當前部分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環境監測機構內部存在技術人員工作熱情不高,工作態度懶散的問題。所以要完善專業技術人才的激勵機制,從人才的角度來驅動監測工作的發展。可以在工作制度當中進行調整,實行輪崗制度,人員通過競爭上崗的方式,能夠讓他們最大程度上發揮自己的工作積極性。在年終考核當中,從多個方面進行考評。對于在考評當中表現比較突出的人員,要給予一定的精神鼓勵和物質鼓勵,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讓相關的工作人員能夠自主激發自身的工作熱情,為地區的環境監測工作做貢獻。
[參考文獻]:
[1] 潘本鋒,李莉娜,解淑艷,王瑞斌. 如何加強我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體系建設[J]. 環境保護. 2014(04)
[2]段玉紅. 強化環境監測管理 提高環境監測地位[J]. 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4(04)
[3] 任官平. 試論環境管理要依靠環境監測環境監測要為環境管理服務[J]. 中國環境監測. 1991(01)
[4] 張少梅,曹伯翔,蘇方彬,潘柳青,段玉林. 淺談廣西基層環境監測面臨的困難及對策[J]. 輕工科技. 2015(02)
[5] 鄧建明,譚慶梅. 后發展地區水環境監測現代化進程的人才發展對策探討[J]. 水利發展研究. 2016(09)
作者簡介:邱福國(1986-),男,甘肅天祝人,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監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