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明銳 周茜 任曉林
【摘要】:生態農業在現如今來說是一個新興的詞匯,最近這幾年全國各地都在搞生態農業,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從汶川縣的生態農業來看,在現如今汶川縣生態農業的基礎相對較差,生態農業生產面臨著很大的困境,所以需要有效地結合生態農業氣象服務的需求,強化對于氣象服務的工作,以便于減少氣象災害對于農業而造成的損失,提高氣象對生態農業服務的對策,本研究針對于此進行簡要的敘述,希望所得結果能為相關領域提供可行參考。
【關鍵詞】:生態農業;氣象服務;需求對策
農業氣象服務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最近這幾年汶川縣逐漸朝著生態農業方向進行轉變,所以傳統的農業氣象服務無法滿足現如今農業發展的需求,因此分析汶川縣生態農業氣象服務的需求和對策顯得尤為緊迫。
1、汶川縣生態農業氣象服務需求分析
1.1需合理進行氣候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現如今汶川縣有很多地區還在進行傳統的農作物的種植,所以氣候資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也沒有得以充分的開發。為有效地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需要合理的對于氣候資源進行開發和應用,使其能夠對生態農業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并且做好氣候的論證,進而作出科學的調度。
1.2需要有專門針對生態農業的氣象服務產品
汶川縣應該結合當地的氣候狀況做好對于農業生產的調研工作,以便于實時的對于生態農業對氣候服務的需求進行了解,這樣可以作出調查報告,根據相關報告進行分析統計,然后進行研討,通過不斷的錘煉能夠已經開發制作成為專門能為生態農業提供服務的產品。需要不斷地對農業氣象服務產品進行豐富,在繼續做好常規農業氣象服務的基礎之上,要積極的對于其他特色和專項氣象服務進行拓展,以便于能促使日報服務產品向著多元化和專業化的角度發展[1]。
1.3對農業氣象傳播途徑進行拓展
從當前的角度來說汶川縣的氣象服務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相對較為滿意,主要通過廣播、電子顯示屏、手機短信、電視網絡媒體等手段來實現。在現如今社會高速發展的前提背景下,很多農村基礎設施雖然已經得到了較為有效的改觀,但是絕大部分的農民朋友在獲取天氣預報的時候,其主要的獲取方式仍然是通過電視來獲取。因為汶川縣受到地形的影響,使得地區經濟發展存在有不平衡情況,農村經濟相對來說比較落后,很多地方的通訊也不發達,那么導致信息閉塞情況較為嚴重,這會使農民的氣象信息獲取渠道存在著一定的阻礙。如果氣象信息不能順利地傳達到農民朋友的手中,所以一旦出現有突發性的災害性的天氣狀況,天氣預報信息如果無法在第一時間傳達,就會對農業經濟產生一些不可挽回的損失[2]。
1.4提升天氣預報的精細化水準
生態農業對天氣預報的精準度具有較高的要求,但是對于天氣變化產生影響的因素多種多樣,不僅會受到大氣運動的影響也會受到地形的作用,太陽活動和相關植被分布等原因都會對其產生影響,這些因素會使大氣預報的準確性受到一定的影響。同時再加上氣象預報用語不夠細致,單純的根據晴雨的表述就不能真正的將天氣的各種變化情況體現出來,就會使農民朋友對于氣象信息的理解產生歧義。所以迫切需要提升氣象預報的精細化的水準。
2、汶川縣生態農業氣象服務發展對策
2.1改善農業氣象服務的管理機制
需要根據汶川縣的實際的生態農業建設發展的情況進行思考,逐漸的改善和健全生態農業氣象服務的管理機制,對于各級氣象業務崗位職責進行明確,能做好氣象服務的合理的分工工作,確保生態農業氣候管理服務不斷的朝著規劃的方向而運轉。與此同時需要加大資金和人力技術的投入,對于農村的氣象預報預警系統進行完善,從各個方面入手,對農村氣象預報預警系統進行完善,改善生態農業氣象災害的防御水平,以便于能全面促進生態農業氣象服務順利的落實。
2.2對氣候資源的開發應用
作為氣象部門,需要對于汶川縣的氣候資源進行充分的考慮,同時還需要對產業結構進行相關指導,并且作出規劃和調整,要做好趨利避害,使產業和產能能夠取得最大的收益。特別是在進行新的優良品種引進的時候,對于新的農業技術和項目在進行改觀的過程中,應該為農業生產提供詳細的氣候分析資料。在氣象防災和減災的角度上,應該根據氣候條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規避,氣象部門應該對當地的氣候特征進行熟悉和認知,這樣能夠指導農戶因地制宜地進行相關的農業生產,可以提升產量,也能增加農民朋友的收益,可切實促進生態農業的良性發展。
2.3對氣象信息發布渠道進行拓展
應該充分地利用電視廣播、通過手機短信、預警大喇叭、互聯網、氣象信息員、電子顯示器以及氣象信息服務站等多種方式,對于氣象信息發布。要實現氣象信息在全市各個縣和各個鎮的全覆蓋,要保證有一種方式手段能夠在五分鐘之內將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出去,最好能夠覆蓋90%以上的區域,因此需要做好對于各個農村區域村民手機號碼的統計和錄入工作,并且進行相關的聯網,這樣就能夠借助手機短信,實時的對于氣象信息進行發布,確保農民朋友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有效的天氣預報信息,有效為生態農業提供可行的指導。
2.4提升天氣預報的水平
氣象部門應該強化科技研究工作,對于天氣預報和相關氣象預報預警系統進行不斷的完善,做好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落實精細化的評價指標,這樣才能夠積極地面向現代化,打造全新的生態農業氣象預報服務系統。需要充分對氣象現象的發展方向進行把控,并且農業生產的需求作為引導,借助于現代化的技術來推動,業務技術的進步和成果的轉化,可有效實現氣象的現代化和精細化的預報能力,完成氣象服務生態農業的重點轉型。
3、結論
綜上所述,本研究簡單分析汶川縣生態農業氣象服務的需求和對策。筆者認為,針對汶川縣的實際情況加以分析,了解汶川縣的地形和氣候特征,探討汶川縣生態農業的氣象服務的需求,并根據相關情況提供一些對策,這樣能夠更好地保證汶川縣的生態農業朝著良性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永慧.農業氣象服務現狀與發展趨勢[J].農民致富之友,2017(13):164.
[2]賈成剛.生態農業氣象服務的需求與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6,36(24):217+232.
第一作者簡介:毛明銳(1988.07-),男,羌族,四川汶川人,大學本科 ,助理工程師,從事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