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梅
【摘要】:當前,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數據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推進全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聯網共享,開展生態環境大數據分析;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要加強生態環境大數據綜合應用和集成分析,構建“互聯網+”綠色生態網,為生態環境保護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智慧環保 建設思想
目前,環境信息化存在體制機制不順,基礎設施和系統建設分散,應用“煙囪”和數據“孤島”林立,移動執法和污染源監控、河流水質、空氣質量等均有各自的系統,分別有不同的操作步驟,各個系統難以兼容,各業務系統的接口不同導致數據無法共享,業務協同和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低,綜合支撐和公眾服務能力弱等突出問題,難以適應和滿足新時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需求。為加強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全面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決策、監管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加快轉變環境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1、“智慧環保”的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應用導向。圍繞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開展大數據頂層設計,頂層設計開放、創新應用全面、基礎架構靈活,不斷適應生態環境管理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統籌整合內外部數據資源,邊整合邊應用,推動數據資源開放共享。鼓勵業務創新、管理創新和模式創新,逐步形成生態環境大數據應用新格局。一是強化環境監管手段。建立全國統一的實時在線環境監控系統,實現生態環境質量、重大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監控全覆蓋。二是推動環評統一監管。建立環境影響評價數據標準、共享機制,建設全國環境影響評價管理信息系統,提升環評統計分析、預測預警能力,推動環評監管事前審批向事中和事后監管轉變,實現全國環境影響評價數據“一本賬”的管理模式。三是環境信息資源共享建設應整合來自各種環境業務應用系統中的數據,實現不同位置、不同格式的數據的共享和訪問,并利用ETL、數據倉庫、OLAP等數據處理和加工工具,對數據進行整理、轉換、匹配、校驗、整合和分析,通過統一的入口實現環境數據的共享和綜合利用,解決信息孤島的問題,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高質量的數據支持。
2、 “智慧環保” 總體架構
總體架構為“一個機制、兩套體系、三個平臺”。一個機制即生態環境大數據管理工作機制,兩套體系即組織保障和標準規范體系、統一運維和信息安全體系,三個平臺即大數據環保云平臺、大數據管理平臺和大數據應用平臺。如下圖所示:
一個機制:生態環境大數據管理工作機制包括數據共享開放、業務協同等工作機制,以及生態環境大數據科學決策、精準監管和公共服務等創新應用機制,促進大數據形成和應用。
兩套體系:組織保障和標準規范體系為大數據建設提供組織機構、人才資金及標準規范等體制保障;統一運維和信息安全體系為大數據系統提供穩定運行與安全可靠等技術保障。
三個平臺: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分為基礎設施層、數據資源層和業務應用層。其中,大數據環保云平臺是集約化建設的IT基礎設施層,為大數據處理和應用提供統一基礎支撐服務;大數據管理平臺是數據資源層,為大數據應用提供統一數據采集、分析和處理等支撐服務;大數據應用平臺是業務應用層,為大數據在各領域的應用提供綜合服務。
3、加強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美麗中國,保護自然環境、要用科技手段提高環境治理和管理的能力,這就需要不但熟悉環保業務知識還熟悉技算機業務知識的綜合型人才技術人員。一是建立完善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制度,定期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包括崗位技能培訓、信息化能力建設標準、安全技術培訓、系統維護培訓等;并針對崗位需求和干部工自身特點,通過送出去、請進來、崗位練兵、技能比賽、多層次、多樣化培訓等形式,提升干部職工的崗位技能,為環境信息化建設及應用推廣提供保障。二是切實加大經費投入,為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供經費保障。牢固樹立人才投資優先保證理念,健全用人單位、社會和個人多渠道的高技能人才投入機制。各級財政進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工作經費投入,確保高技能人才發展重大項目實施,并對高技能人才培訓、技術職稱評選、表彰、科研項目開發等工作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
【參考文獻】:
[1]:《環境信息能力建設技術指南》2011
[2]:《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總體方案》2017
[3]:《從“數字環保”到“智慧”環保》2016青格東圖-《魅力中國》
[4]:HJ/T 419 《環境數據庫設計與運行管理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