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我國林業建設的進程,森林病蟲害防治對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對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有積極作用。文章主要從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必要性,森林病蟲害防治現狀,森林病蟲害防治方法等方面闡述了如何進行森林病蟲害防治。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防治
森林病蟲害防治是指在森林生態環境中,由樹木和病蟲的關系出發,在生物群落中栽植培育防蟲效果好的林木,并培育有利林木生長的植物,通過生物系統之間的作用,以及與化學和物理方面的因素有機結合統一起來,在防止環境污染的同時,有效控制森林病蟲害的泛濫,既實現環保又保證森林健康。搞好森林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做好這項工作既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又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屏障。
1、目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現狀
目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現狀,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點:危險性的病蟲害在不斷的增大、森林病蟲害所發生的面積不斷的增加、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工作難以實施、成災的病種種類不斷的增多。
1.1危險性的病蟲害在不斷的增多
近年來,我國森林受到了外來有害物種的影響,造成了很大的林業經濟損失。尤其是近年來美國白蛾在我國北方的內蒙古、河北、遼寧等地危害嚴重,對我國的林業安全造成很大影響。由于外來物種沒有天敵,過度繁殖,會對森林生態造成嚴重的影響。
1.2森林病蟲害所發生的面積不斷的增加
我國目前森林病蟲害的發生面積在不斷的增加,因此病蟲害防治的工作的難度也在加大,尤其是隨著我國人工造林持續增長,單一樹種在不斷的增加,這種單一的、人造的生態環境更是加劇了病蟲害的發生,所以需要有效的解決措施來解決目前的狀況。
1.3成災的病蟲害的種類不斷增多
目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很困難,已經導致了森林病蟲害的種類不斷的、迅猛的發展,這些病蟲害種類,有些是外地傳過來的,而有些卻是我國還未發現過的新品種。上面講過的過去屬于危害性很大的“松毛蟲”危險性病蟲害,至今都沒有找到有效的防法辦法,而如今又出現了多種病蟲害,更是導致了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難以實施。
2、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與管理
2.1加強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
預測預報是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礎。不僅要能夠及時掌握全區森林病蟲害發生情況、發展動態,進行區域性短期預報或預警,而且能夠結合林木資源狀況、氣候氣象條件等相關資料,進行主要森林病蟲害的長期預報,為林業主管部門的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各地必須堅持把病蟲害的調查監測工作放在首位,對轄區內的全部森林資源進行病蟲害調查監測,要以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森林病蟲害動態作為基本目標,確定專人、固定地塊、明確對象、指定方法、定時調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除治,堅決避免平時不調查,等到發現已是嚴重危害的局面。從發展看,要以國家級中心測報點為龍頭,以省、市重點測報點為骨干,以縣級測報點為基礎,盡快建立起一個覆蓋全國的、健全的預測預報網絡體系。不僅要能夠及時掌握全省森林病蟲害發生情況、發展動態,進行區域性短期預報或預警,而且能夠結合林木資源狀況、氣候氣象條件等相關資料,進行主要森林病蟲害的長期預報,為我國林業主管部門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2.2做好檢疫工作,防止病蟲蔓延
森林樹木檢疫是預防森林受到病蟲害侵襲的一個重要方法。在已經發生病蟲害的地區可以進行區域性的封鎖,然后再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治理,這樣能夠防止病害在林木間進行傳播。對種子、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調運加強管理,采取嚴格的檢疫措施,確保營造健康森林,減少病蟲害發生。同時用科學的方法偵察病蟲發生、發展動態,并根據偵察的材料結合當地氣候條件、林木狀況,正確推斷病蟲害的發生、發展趨勢,并及時通報。快速掌握病蟲發生情況,避免錯過防治的有利時機。苗木栽定植前要予以檢疫,清除苗木上可能攜帶的危險性害蟲,剔除病、弱苗,噴涂保護劑,以確保定植后苗木能正常生長。當需要從外地訂購大量的種苗,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認真開展產地檢疫、調運檢疫和復檢工作,認真落實產地檢疫合格證發放制度。組織森防檢疫員對出入木材、苗木嚴格依法按規定開展檢疫檢驗工作,嚴令不得放行違規調運的木材出境、過境,力爭從源頭上控制林業有害生物的傳播和蔓延,保證林業生產的健康發展。
2.3加大森防科技含置,改進防治手段
森防工作離不開科技的有效支撐。針對當地的具體情況情況,防治手段要大力改進。第一,堅持搞生態林業。在保護好現有林的基礎上,造林要堅持適地適樹,采用良種壯苗,營造混交林,實行工程造林和集約經營等林業措施,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于林業生產的各個環眚玎全過程),加強早期預防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增強林業自然抵御病蟲害的能力,走出一條林業生產與病蟲害防治協調發展的路子。第二,認真遵守國家有關安全合理使用農藥的規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對硫磷、久效磷、氧化樂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殺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殺蟲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劇毒高殘留農藥,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農藥(BT乳劑和病毒等)、仿生農藥(滅幼脲)、動物源農藥(昆蟲信息素等)、植物性農藥(苦楝素、茴蒿素、煙堿等)、礦物性農藥(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礦物油乳劑等),以減輕對環境和水源的污染。
結束語
總之,森林資源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人類的“氧氣制造機”。它有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美化環境、減少污染,保持和增加物種的多樣性等作用,還能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幫助建設綠色家園,因此,保護好森林就是保護好我們自己的肺。森林病蟲防治要要在深入了解病蟲害的發生與發展的內在規律基礎上,不斷研究出先進除治預防手段,積極引進和推廣國內外先進技術,不斷提升除治預防水平,提高除治預防成效并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趙艷萍.如何有效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J].現代園藝,2016,1.
[2]閆丹丹.森林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4(18):128-129.
[3]周春梅.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