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珊
【摘要】:本文介紹了我縣夏糧生產情況,三夏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的措施和我縣種植業結構調整情況。
【關鍵詞】:三夏 夏糧情況 問題 措施 結構調整
三夏生產在即,東阿縣農業局牢固樹立“豐收不到手、管理不放松”的思想,早行動早部署,以抓好夏收工作為前提,突出結構調整,以搶收搶種為重點,把麥收準備工作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立即行動起來,全力以赴抓緊抓好,確保今年夏糧顆粒歸倉,豐產豐收。
1、夏糧生產情況
。去年秋種至今,全縣高度重視夏糧生產,大力推廣了濟麥22、魯原502等優良品種和小麥寬幅精播、深耕深松、氮肥后移、一噴三防等關鍵技術,小麥長勢好于預期。加之年后氣候適宜,氣溫和墑情利于小麥生長、灌漿期間溫差較大,都為小麥豐收創造了條件。目前來看小麥長勢喜人,成熟均勻,籽粒飽滿,豐收在望。
2017年全縣小麥播種面積51.37萬畝,據近日農業局技術人員對全縣小麥
產量預測結果顯示畝平均成穗數為44.8萬,平均穗粒數30.7。產量構成三要素表現為畝穗數增加,穗粒數略減,預計千粒重持平,全縣小麥平均單產預計可達到528公斤以上,比去年多20公斤增幅4.9%總產26.9萬噸比去年的25.8萬噸多1.1萬噸。目前距離麥收不足半月時間,如不出現干熱風或極端天氣,今年我縣夏糧有望穩中有增。
2、三夏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2.1農機安全生產形勢嚴峻。“三夏”生產期間,農事活動和農機生產作業活動增多,有些農民機手安全意識差,操作技能不高,帶來了安全生產隱患;另一方面“三夏”生產期間天氣炎熱,農機作業人員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易出現農機安全事故。縣農機局農機安全監管執法力量薄弱,農機安全執法人員少,參加作業的“三夏”農業機械多,安全監管困難大。
2.2糧食晾曬、烘干、儲藏困難.
2.3農村勞動力不足。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打工,部分留守人員勞動力比較薄弱,“三夏”大忙季節的田間勞作,光靠留守的老人、婦女來干,影響了“三夏”生產進度。
2.4、土地流轉難度大。連片流轉難,土地租金變化大,種糧大戶、農機合作社難簽訂長期合同。
3、三夏措施:
3.1、加強組織領導,及早安排部署。縣委、縣政府為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及時召開了全縣的動員會,馬縣長就今年三夏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并要求農業、農機、公安、消防、電力、糧食等部門發揮自身職責,密切配合,搞好服務,共促夏收。縣農業局及時組織領導,召開會議部署今年三夏工作,成立由各科站(所)組織的“三夏”工作小組,做好“三夏”安全生產工作宣傳,密切配合,各司其職,搞好服務。并及早發動群眾,科學安排,努力做到組織、物資、機具“三落實”,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打好今年“三夏”生產攻堅戰搞好服務,同時應安排專人負責三夏生產統計,及時匯總數據向領導及有關部門報送全縣生產進度。
3.2、搞好三夏技術服務。為確保夏糧顆粒歸倉,成立由技術、土肥、植保等業務科站人員組成的指導小組深入田間地頭,及時指導三夏生產。
3.2.1要繼續做好小麥后期生產管理工作。小麥收獲前主要是防早衰、防干熱風、防倒伏,可適時噴灑葉面肥或植物生長調節劑,增強小麥植株生長能力,延緩植株衰老,減輕干熱風和大風倒伏影響,保證籽粒正常成熟。
3.2.2要適時搶收。預計今年小麥收獲將提前2-3天,6月6日左右進入大流。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小麥臘熟期組織搶收,成熟一塊收獲一塊,確保顆粒歸倉。
3.2.3要搶墑播種。小麥收獲后鼓勵立即滅茬、搶墑播種,發揮保墑、減少病蟲害和播后苗齊作用,提高播種質量。玉米品種要選擇市場銷路好的優良專用玉米品種,開展訂單種植。對于墑情較差的地塊,播后澆蒙頭水提高出苗率。
3.2.4引導農民禁燒秸稈搞好綜合利用,積極引導農戶禁燒秸稈,大力推廣秸稈綜合利用,做到夏糧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同時結合科技人員下鄉活動、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組織專家、技術人員下鄉進村,深入田間地頭,大力推廣玉米“一增四改”、測土配方施肥等高產栽培技術,為玉米高質量播種奠定基礎,全方位為三夏生產提供服務。
3.3、積極應對干熱風、降雨等極端天氣。今年小麥生長后期高溫天氣頻現,夏收期間局部突發性天氣相對較多,防干熱風、防雨、防霉及防汛工作不可忽視,縣農業局加強與氣象部門聯系,及時通過農技寶、短信等方式,及時發布干熱風災害預警信息,動員農戶適時噴施葉面肥,有噴灌條件的適當噴水降溫,盡量減少小麥產量損失。
3.4“三夏”期間是各種秋作物生產的關鍵時期管理好壞對產量影響很大,因此對春播作物要做到早管、細管、巧管。夏收前力爭對早秋作物普管一遍。
3.5、做好三夏期間重點農資的準備工作。深入開展“三夏”農資市場集中打假整治活動,對全縣農資市場開展拉網式排查,杜絕假冒偽劣化肥、農藥、種子銷售,確保“三夏”生產農資安全。截至目前,累計出動執法車輛 車次,出動執法人員 余人次。
4、調整種植業結構,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
根據上級安排,農業局充分利用三夏調茬的有利時機,超前謀劃,及早落實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具體任務,要將今年調減50萬畝籽粒玉米種植面積任務落到實處,擴大飼用玉米、大豆、小雜糧、花生、飼草、蔬菜等效益高、市場需求旺盛的糧經飼作物種植面積,積極推廣玉米大豆、玉米花生等間作套種生產模式,優化“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要全面落實今明兩年新建、改建8000個高效集約蔬菜溫室建設任務,實行領導干部包村,脫產干部包片,村組干部包戶,著重解決建設過程中資金籌措、土地流轉、墳地搬遷、電源架設等急難問題。要引導發展高效栽培模式,加強技術服務指導,積極促進全市種植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