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萍
【摘 要】:甘肅是我國人口大省,貧困人口較多,扶貧任務較重,為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應充分發揮甘肅地區優勢,建立生態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精準扶貧脫貧,建設美好甘肅。本文就可續發展林下經濟助力林農增收脫貧的策略進行簡要分析,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林下經濟;林農;增收脫貧;策略
【引言】:林下經濟是一種生態農業模式,在林地資源與森林生態的支持下,發展林下種植、養殖及森林旅游業等,以實現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林下經濟滿足可持續發展條件下綠色增長的實際需求,對于林地產出的提升以及林農增收脫貧的實現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在此種情況下,如何科學發展林下經濟來推進林農增收脫貧是當前社會發展中的一項重要課題。
1、基于地域優勢發展林下經濟
甘肅占據著重要的生態區位,地處黃河中上游,為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交匯地帶,地域遼闊,山脈縱橫,土地資源豐富,尚未利用土地達28681.4萬畝,各種林地資源面積達396.65萬公頃,原始森林中含有珍貴動植物,是我國主要牧業基地之一。甘肅省水資源主要分屬于3個流域,9個水系,其中,黃河流域包含黃河干流、莊浪河以及渭河等水系,長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內陸河流域有黑河、疏勒河等水系。甘肅地區年總地表徑流量可達174.5億立方米,這就為林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優良條件。無論是從西北方面還是全國方面來說,甘肅都是一道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全省林地面積達1.56億畝,其中,僅僅是集體林地約為6000萬畝。在林下經濟發展方面,甘肅具有先天優勢,主要體現在資源、氣候及市場三個方面。具體來講,甘肅是我國森林資源大省,林地面積3.6億畝,含有上萬種高等植物與數千種脊椎動物,中藥材資源豐富,可以說是珍貴的生物基因庫之一。豐富的林地資源與生物資源,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甘肅地區氣候條件適宜,其中亞熱帶氣候條件下,光照與降雨良好,溫暖而濕潤,為林下養殖提供了優良的環境條件。其高寒氣候條件下,生態環境優良,土地資源豐富,為林下珍稀產品生長提供了可靠環境條件,對于生態旅游來說,也具有一定適應性。在發展林下經濟方面,甘肅地區還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尤其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社會群體的生態意識明顯增強,普遍追求綠色健康的食品,生活方式也更加健康,更加關注并認可林下經濟產品,因而甘肅在林下經濟發展上具有先天優勢,在推進林農增收脫貧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這一優勢,以實現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
2、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實現復合經營,推動林下經濟發展
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林下經濟模式的實施,使得傳統經營主體發生變革,“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逐漸轉變為新型林業合作社、林業龍頭企業以及家庭林場等經營模式,甘肅省積極鼓勵并大力支持新型林下經濟發展項目,培育林下經濟示范典型,以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示范作用,從而推進林下經濟的持續發展。
林下經濟的發展,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以生態、民生與經濟為基本原則,以保護生態為基本前提,對森林、林地等資源加以科學化利用,對森林開展復合經營,從而推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以林下經濟助推林農增收脫貧的實現,需要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支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優化林下經濟經營形態,科學且規范的開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產品采集以及森林景觀利用,以下開展具體分析。
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發展林下種植,結合森林資源的實際情況科學選擇作物并開展規范種植,比如將矮桿經濟作物與中藥材套種于新造林地下,此種方式有助于增強土壤活力,提高林下生產經營水平,以短養長,通過不同種植品種的協調促進,維護林下經濟效益。比如將中藥材或菌類種植于郁閉林下,并采取仿野生的種植方式,此種種植方式下不僅能夠提高林下經濟效益,還能夠更好的滿足中藥材及食用菌的供給需求,可謂一舉兩得。
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發展林下養殖,比如林下跑山雞養殖、野生動物馴養以及特色養殖等,在這一過程中需控制好養殖密度,采取輪養的措施,以規范開展林下養殖,打造林下養殖品牌,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促進林農增收脫貧。
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開展林下產品采集,比如森林蔬菜、林下野菜、林下野生菌以及人工培植產品等。鹿耳韭、蕨菜是比較大眾的林下野菜,松茸、松露等是相對比較珍稀的林下野生菌,而人工培植的林下產品則主要由木耳、竹筍等。在林下產品采集的過程中,應堅持科學性、可持續的原則,尤其是林下野生菌的采集,應分區培育,林農不可采集未熟或過熟菌。
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利用森林景觀,在這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做好規劃與布局工作,推進森林生態旅游,促進綠色共享的實現,從而科學發展林下經濟,推進林農增收脫貧。
3、激發林農主觀能動性,構建規模化與規范化的林下經濟發展機制
為推進林下經濟的科學發展,推進林農增收脫貧的順利實現,政府方面應加大扶持力度,編制相關發展意見與規劃,組織開展林下經濟發展相關活動,以調動林農在林業經營方面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與此同時,要加大技術支持力度,以林業扶貧專家指導林下經濟科學發展。創新林下經濟發展機制,地區龍頭企業、專家團隊與林農相互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并加大市場培育力度,建設林下經濟品牌,真正促進林農增收脫貧。
結語
通過以上研究,科學發展林下經濟是助推林農增收脫貧的有效方式,這就需要全面把握地區資源優勢,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尊重生態環境的基本特征,大力開展復合經營,注重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科學發展林下經濟,調動林農在林業經營方面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推進林下經濟的規?;c規范化發展,真正意義上實現增收脫貧。
【參考文獻】:
[1] 高嵐,張自強. 產權管制、要素投入與林業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1)
[2] 樊綱,王小魯,馬光榮. 中國市場化進程對經濟增長的貢獻[J]. 經濟研究. 2011(09)
[3] 冷小黑,張小迎. 農戶有償林業技術需求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江西宜春243戶農戶調查數據[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