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小娟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我國的生態建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我國林業經濟的迅速發展。作為影響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林業有害生物對于我國林業的發展影響極大,但隨著我國逐步研制出了新型的防治技術,對林業有害生物的發展有了良好的控制。為了做好相關研究工作,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新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為促進我國林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效的幫助。
[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新技術;技術應用
[引言]:
林業有害生物嚴重威脅并影響著林業生態資源的發展,為了能夠給我國的林業生態體系建立完善和良好的發展環境,有效的推動林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林業保護中不斷的引入新技術,為我國的林業發展產生了積極有效的作用。本文筆者則重點針對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過程中的幾點新技術應用進行有效闡述。
1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現狀
林業發展中的有害生物主要是指:為害樹木生存的有害生物;為害樹木生長的有害生物;為害樹木種子的有害生物。有害生物主要包括雜草、病蟲害。目前,我國林業發展存在著諸多問題,最棘手的問題是缺乏有效的生物防治技術,并且在進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推廣過程中缺乏強有力的資金和技術支持。由于缺乏這些關鍵的技術和資金,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的推廣難以進行。我國林業發展緩慢,森林覆蓋率較低,并且森林的抗病蟲害的能力弱,導致我國林業質量較低。不依靠外界技術的幫助并不能很好的生存和發展。主要問題表現為我國林業的樹種單一,品種不夠豐富,不能建立起龐大的生態系統,不能自成體系。而且樹木都是人工種植,自然生長的樹木較少,人工次生林的生存率低于天然林的存活率。且大多數都是小樹,樹齡大的樹木數量特別少,所以年輕的小樹存活率較低。
2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新技術分析
2.1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與雷達技術的結合
早在上個世紀,國外已經將雷達技術應用在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領域,其中所實用的雷達技術為早期的RS、GIS技術,將雷達所監測區域范圍內的林業生物動態監控數據上傳至中央計算機,由中央計算機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最終分析出該地區林業有害生物的實際指數,以及未來走勢。然而,雷達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領域的應用依然有待改進,基于技術的限制,雷達依然無法甄別有害生物的種類,即便如此,利用雷達技術進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確是研究人員的一次大膽創新。
我國將雷達技術應用至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領域的時間較晚,但是,在學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我國已經迎頭趕上,多種類型雷達、衛星的組合應用,使得我國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走在了世界前列。并且,隨著我國雷達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雷達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領域的重要作用在一段時間內將不可替代。
2.2飛機技術
飛機技術的應用主要是通過飛行噴灑藥物來實現對有害生物的防治,尤其是規模量較大的森林類,飛行噴灑根據事先的定位來進行有序噴灑,可以大幅度提升藥物覆蓋的效率,并節約投入的資金與人力成本。
在實現飛行噴灑之前必須要做好一定的準備工作。需要對森林中的有害生物有所了解,并確定大致的范圍以及周圍環境的特點,了解具體的基礎設施。然后根據所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繪圖,為后續噴灑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噴灑的順序也是需要事先考慮的重要內容。相關工作人員應當根據當地環境的實際情況做好靈活的切換作業,并最終確定噴灑的先后順序;在進行噴灑工作之前應當提前對采購的物資進行整合,利于后續工作的有序展開。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飛機起飛與下落的地點應盡量選擇在開闊的區域,保障飛機運行的安全。
為了更好地實現飛行噴灑工作,應盡可能選擇輕型的飛機。這種飛機對跑道的限制較少,只需要開闊的平地便可以實現起飛與降落。輕型的飛機機身極小且靈活度高,方便飛行人員掌控。尤其是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這種飛機類型的優勢將會更加明顯。飛機自帶的GPS系統可以幫助準確定位所需噴灑的范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噴灑誤差。
2.3轉基因技術的運用
轉基因技術可以促進轉基因樹木的生長,轉基因樹木中含有豐富的抗蟲基因,可以有效地控制蟲害。而隨著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信息素這種轉基因類型的無公害生物農藥,將這種農藥噴灑在樹木上后,可以有效吸引害蟲,進而將害蟲吸引到樹木的周邊,進而誘捕害蟲,有效地消滅害蟲,從而達到生物防治的目的,具有極強的生物活性和特異性,有利于我國林業的發展。在使用這種生物農藥防蟲害之前,工作人員都是使用傳統的殺蟲藥物進行殺蟲。在使用其他類型的殺蟲藥物之后,害蟲會對這種藥物產生抗藥性,再使用同樣的殺蟲藥物時,就失去了原有的殺蟲效果,不利于蟲害的防治,影響了林業的進一步發展。但使用信息素這種無公害生物農藥,就不會出現以上的問題。由于害蟲不會對信息素產生抗藥性,并且在使用過程中,這種藥物是綠色產品,因此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的影響,可以有效進行使用,在森林害蟲的綜合治理中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有利于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2.4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物聯網技術是當代新信息技術的具體反映和重要部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物聯網主要是將前端感知、傳輸和后端應用控制等相結合并關聯,其中的傳感器及定位、后端圖像與文本數據處理都是目前技術的重點內容,通過這些技術的具體應用,反映出林業區域內的土壤成份、水分以及林業區內的植物葉片生理等數據信息。當前我國采用物聯網技術中的傳感器技術和數據信息采集技術都尚存在問題,應當針對相關問題,加強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領域的研究。
2.5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領域中的遙感技術應用
遙感,顧名思義就是遙遠的感知,遙感技術的實現需要借助電磁波、光譜、生物電等多種形式的信息,通過數據分析將感知對象的性能、特點和形態進行信息化的展現。目前,我國在遙感技術應用方面與發達國家間的距離正在逐漸縮小,遙感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領域的應用也在不斷普及,通過衛星對某一區域的林業有害生物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較為科學的有害生物預防和治理措施。
結束語
新技術的投入及使用使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開展效果及效率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還需注意新技術仍有一定的進步空間,因此在使用中還需對其技術、操作進行控制,同時還需林業科研人員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新技術加快試驗步伐,盡早完善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促進我國林業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呂美臣.新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具體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6,(1):229.
[2]蘭永平.新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應用分析[J].農技服務,2015,32(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