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
[摘要]:指出了新形勢下城鎮化發展對居民區景觀綠化設計提出更高水準的要求,闡述了當今城鎮居民區景觀綠化的發展與不足,論述了新形勢下城鎮居民區景觀綠化的設計要點、創新思維與對于科研成果的應用,提出了新形勢下城鎮居民區景觀綠化的相關建議,為城鎮化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城鎮居民區;景觀;綠化;設計
1 概述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水平日益提高,城鎮居民區景觀綠化設計逐漸成為風景園林行業工作的重要構成因素。按照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要設計出既符合地域性文化特色又滿足居民精神文化需要的生態性優美景觀,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指引,采取“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和“因地制宜”的設計理念,從而為城鎮居民提供一個富于生態優點和地域文化特色的良好居住環境。
2 新形勢視角下城鎮居民區景觀綠化的發展與不足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城鎮居民區經歷了綠化概念的引進與分散綠化,90年代初期開始進行規模性綠化,伴隨著房地產行業的蓬勃發展而興起的綠化景觀營造三個主要階段。在此發展過程當中,一方面城鎮居民區的景觀綠化水平不斷提升,對于居住環境的提升起到了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景觀從業人員往往重視對于單純性景觀的營造,以突出景觀特色為中心而忽視了“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和“因地制宜”的根本原則,對于城鎮居民區生態建設、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居民身心健康的維護起到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新形勢下對于城鎮居民區進行科學完善的景觀綠化設計成為了當下景觀綠化行業的重要任務。
3 新形勢下城鎮居民區景觀綠化的設計要點
3.1 把“以人為本”的景觀綠化功能作為首要出發點與設計基礎
居民區景觀綠化的營造的目的是為當地居民服務,其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保障而設計的,因此應該以居民的身體健康維護、精神觀感需求與社會生活合理有序為首出發點,統籌規劃景觀綠化的功能特點與布局。
3.2 把可持續發展與居住環境生態健康作為根本要求
城鎮居民區生態環境的好壞根本上決定了景觀綠化設計的表現與發展,只有注重居民區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維護,景觀綠化的效果才能最大程度地長久表現。一味地追求景觀的奇特性的設計,忽視作為能夠支撐景觀表現的環境基礎,將對居民區生態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不利于長期發展。因此,景觀的塑造必須在系統地考察地域環境特點的基礎上做出不破壞乃至優化當地環境的設計選擇。
3.3 因地制宜細化研究地域環境特點,選取科學完善的設計方向與形式
不同的城鎮居民區由于地域差異,構成其原始環境的土壤、水系、氣候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為使景觀綠化有利于環境的優化,必須根據其原始細部特點的研究結論進行合理的設計方向選取與植物栽植選擇,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景觀的適應性設計。
3.4 吸收地區優秀文化特色,打造易于接受的景觀形式
不同地區的居民由于其地域文化的熏陶,更易于接收與當地文化密切相關的景觀形式,因此根據地域文化的特點,歸納借鑒其中的優秀特色,將其運用到景觀的營造當中,可以更好的滿足居民的精神需要,為城鎮化的特色發展提供一定幫助。同時,地域文化特色可以為景觀設計提供思路,有利于出彩景觀的設計營造。
3.5 采取“五感”設計手段,增加城鎮居民的生態自然接觸
城鎮居民區由于身處環境集中程度較高的城鎮區域,其接觸生態自然的機會明顯減少,為了保障城鎮居民的自然接觸機會,在進行景觀綠化的設計過程當中,要適當采取調動了聽覺、嗅覺、觸覺、味覺、視覺的“五感”設計,使居民真正參與到景觀綠化當中,獲得對于大自然的體驗感與滿足感。
3.6 建立完善的景觀綠化配套服務設施
城鎮居民區景觀綠化的社會活動性與人員流動性特點使其存在形式明顯區別于自然狀態下的生態環境,為更好促進景觀親和性與可達性,應適量配置服務于居民參與的設施,如燈具、路標等。
3.7 建立健全景觀綠化的維護措施
對于城鎮居民區景觀綠化而言,由于城鎮區域人員流動密集、物質能流轉換迅速等外界因素的影響,景觀綠化的損毀速度較快,為保持必要時間內景觀綠化的有效性,除在設計施工階段嚴把質量關外,需建立健全從相關政策規定,到維護人員培訓,再到養護設施齊全的三位一體保障措施。
4 新形勢下城鎮居民區景觀綠化設計的創新思維
4.1 改變單線思維,觸發多元思考模式
從思維上改變城鎮居民區景觀綠化單純作為房屋附庸地位的理念,深入挖掘生態環境要求、地域文化影響以及居民景觀需求,使居民區景觀綠化真正發揮出其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作用。
4.2 緊抓主要矛盾,合理布局次要矛盾
明確“美麗中國”建設大背景下的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保障可持續發展因素的重要地位,圍繞生態建設做文章,使居民區景觀綠化的功能性建設、景觀性建設成為建立在可靠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
4.3統籌協調發展,科學融入整體布局
建立統籌思考的全局化思維,采取科學的銜接手段,將城鎮居民區景觀綠化統一到更大區域內的整體生態文明建設當中,促進區域范圍內的物質能流轉化趨向科學化。
5 新形勢下城鎮居民區的景觀綠化設計對于科研的應用
5.1 加強已有景觀綠化領域科研成果對于實際設計的指導
現有的景觀綠化設計的過程往往體現出設計人員的主觀意愿,已有的科研成果難以落地開花,長此以往不利于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5.2 適當建立分析模型,指導進行科學化設計
對于特定地區的城鎮居民區采取不同的局地微氣候模型、水熱循環模型與物質能流模型等的配套使用,保證設計的科學性。
5.3 合理運用數據分析工具,加強地區環境特點的歸納提煉
綜合運用GIS、MATLAB等數學分析工具,得出地區環境要素特點,進行針對地區環境要素特點的對應設計。
6 總結
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環節,居民區景觀綠化設計需要從業者堅持科學導向的指引,建立完善的思維習慣,養成良好的服務大局的意識,綜合考慮包括居民主體、生態保障、文化特色等在內的各類因素,為設計建成符合“美麗中國”與新型城鎮化要求的景觀而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李 余. 淺析居住小區園林綠化設計的原則[J]. 《安徽林業科技》, 2010 (z1) :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