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仁,喬同嶺
骨齡即骨發育成熟度,是用以鑒別人體發育成熟程度、預測身高的可靠指標,是評價兒童少年發育程度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實踐中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在兒科學,對內分泌問題和生長紊亂治療有重要的作用,經常用于診斷生長發育延遲的矮身高兒童和甲狀腺機能衰退等內分泌疾病的治療監控。骨齡也是預防醫學研究生活環境對人類健康影響的重要內容。在人類生物學中,骨齡也經常應用于不同人群發育成熟度的比較。
在二十世紀80年代,原國家體委曾制訂了適用于我國兒童的手腕骨發育評價標準——《中國人手腕骨發育標準—CHN法》。經過多年的推廣,在我國各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我國兒童的生長出現了加速的長期趨勢。國家體育總局于2006年7月1日頒布實施了新的骨齡標準——《中國青少年兒童手腕骨成熟度及評價方法》,也稱為《中國人手腕骨發育標準—中華05》。
與以往的標準不同,新的骨齡標準采用了國際上流行的TW3方法修訂了骨齡標準;與以往標準CHN法采用的中等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城市兒童樣本不同,新標準以我國中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城市兒童為樣本,該標準與以往的標準相比更具前瞻性、科學性。
1.1 研究對象
在蘇州、無錫、常州范圍內,在其參加市級競賽的7~12歲學生中,隨機抽取了587位學生的左手腕部X光骨齡片,進行了分析研究,其中男生300名,女生287名。(樣本分布詳見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在進行課題研究時,課題組成員查閱了大量的書刊、期刊和網站等,對相關材料進行了收集整理。

表1 樣本年齡分布情況
1.2.2 測試法
使用X光機拍攝受試者左手手腕部后前位X光片,受試者左手手掌向下,手指自然伸直,緊貼暗盒,中指軸與前臂軸成直線,球管中心線正對第3掌骨頭,管片距離約85cm。為了保證骨齡判斷的質量,樣本的所有讀片工作均由經過培訓、經驗豐富的研究人員負責完成。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13.0數據統計軟件包對所得數據進行了統計。
通過對數據的整理分析,我們發現,在調查的樣本中,被調查的各年齡的兒童少年骨齡與生活年齡的差值在-.005歲~0.58歲這一區間,大部分集中在0.25~0.50歲之間,這也說明,從總體上來看,運用骨齡新標準評價蘇州地區7~12歲兒童少年骨發育程度是比較合適的(詳見表2)。
在調查的587例有效樣本中,發育正常(骨齡與年齡的差值在±1.0范圍內)的學生占總數的61.35%,早發育(骨齡與年齡的差值在≥1.1)的學生占總數的26.07%,晚發育(骨齡與年齡的差值在≤-1.1)的學生占總數的12.59%。蘇州地區早發育的學生比例明顯多于晚發育的學生,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蘇州地區7~12歲兒童少年的骨發育成熟度較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同年齡兒童少年的骨發育成熟度提前(詳見表3)。
在對調查樣本進行骨齡與年齡差異檢驗時,只有男生7~12歲和女生9歲組、10歲組的骨齡明顯大于其生活年齡,其余各組骨齡與生活年齡均無明顯差異,表明蘇州地區7~12歲男生和9歲、10歲女生的骨發育成熟度普遍快于其生活年齡發育成熟度,也快于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同年齡兒童少年的骨發育成熟度(詳見表4)。
因此,運用新的骨齡標準,即《中國人手腕骨發育標準—中華05》評價蘇州地區兒童少年的發育狀況時,應充分考慮蘇州地區的具體特點,在對早發育程度不突出的兒童少年進行評價時要有所區別,不適宜嚴格按照一般的骨發育程度進行簡單評價。

表2 蘇州地區7~12歲兒童少年骨齡與年齡差值

表3 蘇州地區7~12歲兒童少年發育程度分布百分數
注:早發育:骨齡-生活年齡>1,正常:-1≤骨齡-生活年齡≤1,晚發育:骨齡-生活年齡<-1。
理論上,兒童少年的骨齡與其生活年齡應該是一致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骨齡的外部影響因素有很多,這些因素都會不同程度地對兒童少年的骨發育程度產生影響。
3.1 飲食對骨齡的影響
在現實生活中,飲食對兒童少年的骨發育程度有重要的影響。如可樂、果汁、甜點等糖分過多的食品,會阻礙鈣質的吸收,影響骨骼的發育。火腿、香腸、漢堡、肉松、汽水、乳酸菌飲料、冰淇淋、調味汁等,這類含有較多高磷類食品添加劑的東西攝入過多,將直接導致孩子體內鈣、鎂等礦物質排出體外,影響鈣的利用、骨骼的發育。

表4 蘇州地區7~12歲兒童少年骨齡與年齡均值差異檢驗結果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蘇州地區作為我國經濟比較發達地區,兒童少年普遍比較喜歡進食高糖、刺激性食物,經常食用此類食物,影響鈣的吸收、利用,而且這類食物中,經常含有一些激素類物質,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兒童少年的骨發育程度,使其呈現早發育的特征。
3.2 藥物對骨齡的影響
某些藥物可以促進骨發育程度,也可以延緩骨發育程度。如長期服用強的松,此類藥物對骨細胞增殖分化有抑制作用,延遲骨發育成熟度。長期服用司坦唑醇可促進骨發育程度,司坦唑醇通過刺激骨骺軟骨生長板軟骨細胞增殖實現促生長作用,同時損耗軟骨細胞剩余增殖潛能,導致骨發育成熟度加快;司坦唑醇可以通過促進肝臟以及軟骨生長板的GH受體(GHR)和 /或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I)基因的表達,提高血中或生長板局部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I)水平,實現促生長效應。
在生活中,兒童少年由于生病等原因,不可避免地會使用一些藥物,其中某些藥物通過對人體的內分泌系統的作用,影響兒童少年的骨發育程度。
3.3 運動對骨齡的影響
某些運動可以促進兒童少年的骨發育程度,同時運動形式對骨的生長發育影響也很重要。運動中骨所承受應力的大小與骨的縱向生長關系密切,位于骨兩端的骨骺在運動時受壓,如果壓力適宜,就會促使骺軟骨板的軟骨細胞增殖、骨化,如果運動對骺軟骨板的刺激太大造成骺軟骨板損傷,還會導致骨骺與骨干提前骨化。
筆者通過多年的骨齡工作經驗發現,一些兒童少年在沒有進行體育運動之前,其骨發育程度正常,但是通過一段時期的體育運動特別使力量型的體育運動后,其骨發育程度明顯快于其生活年齡的增長速度。
3.4 人為因素的影響
在蘇州地區體育競賽中,還存在部分項目的體育老師為了一味追求取得較好的運動成績而謊報參賽學生的年齡,以達到以大打小,取得較好成績的目的。雖然,有關部門加大了對參賽學生的資格審查力度和處罰力度,但在實際比賽中還或多或少地存在此類問題。
近年來,蘇州地區經濟快速發展,2006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按戶籍人口計算)突破10000美元,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由于蘇州地區非常重視學生的體質,學校開展各種各樣的體育鍛煉活動,這些都對對蘇州地區兒童少年的骨發育程度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4.1 蘇州地區7~12歲兒童少年特別是男生的骨發育成熟度普遍快于其年齡發育成熟度,較全國其他地區同年齡兒童少年骨發育成熟度提前。
4.2 《中國人手腕骨發育標準—中華05》可以應用于評價蘇州地區兒童少年骨發育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