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凱
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1-3],近30年來我國學生體質與健康存在兩大問題,一是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二是肥胖檢出率持續上升。而歷年來的全國健康與營養調查發現,我國兒童青少年正在被看電視、用電腦、玩電子游戲等“屏幕前時間過長”這個“頑疾”所困擾。醫學專家認為,看電視和玩電腦時間過長,或沉迷其間,會導致視力下降和肥胖癥等病癥的發生[4]。為此專家建議:兒童青少年每天的視屏時間(括看電視、玩手機、玩電子游戲、逛淘寶、看電子書、看新聞等)不宜超過2個小時[5]。目前,國內大多數研究為兒童青少年肥胖、視力不良、屏幕前時間的現狀調查,而對視屏時間與肥胖和視力不良之間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則很少有研究涉及。基于此,本研究將以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第三高級中學學生為調查對象,了解當前高中生視屏時間、肥胖和近視眼的發病率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其目的是為控制視屏時間,降低肥胖和近視眼發病率提供理論依據。
1.1 研究對象
以高中生BMI值、視力狀況、視屏時間為研究對象,以武漢市黃陂區第三高級中學高一、高二、高三學生為調查對象,主要研究高中生視屏時間與BMI、視力之間的關系。
1.2 研究方法
從武漢市黃陂區第三高級中學的三個年級中,隨機抽取高一、高二、高三學生各100名作為調查對象。本研究主要采取自填式問卷調查法,于2016年11月-12月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填寫完成后進行回收,回收問卷294份,回收率98%,剔除無效問卷20份,獲得274份有效問卷,有效率91.3%。本研究的視屏時間是指學生,平時和周末看電視、玩手機、玩電子游戲、逛淘寶、看電子書、看新聞等所花的時間。通過自制問卷對黃陂區高中生,BMI值和視力的現狀進行調查,并通過統計學分析觀察其兩者與視屏時間的相關性。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應用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對黃陂區高中生的BMI值、視力、視屏時間進行統計描述,計算均值、百分率,并運用χ2檢驗比較不同組之間的差異;運用Pearson相關分析,探究BMI和視力與平時視屏時間、周末視屏時間的相關性,檢驗水準為α=0.05.
2.1 不同時段、不同時長視屏時間的BMI現狀
調查結果顯示,本組人口學特征,年齡15-20歲,平均年齡為(16.41±1.07)歲。身高150-199cm,平均身高為(169.64±8.00)cm。體重39-105kg,平均體重為(59.17±11.15)kg。BMI為(20.49±3.13) kg/m2,分布范圍在14.69-35.16 kg/m2,分布相對集中,呈現近似為正態分布。超重肥胖者(BMI≥24kg/m2)30名,占 10.95 %,其中男生29名,占10.58%,,女生1名,占0.37%,不同性別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0.533,P>0.05)。正常體重者(18.5kg/m2≤BMI<24kg/m2)169名,占61.69%,其中男生96名,占35.04%,,女生73名,占26.64%,不同性別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8.712,P<0.01),BMI值整體情況良好。平時視屏時間≥2h與視屏時間<2h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χ2=5.129,P>0.05);周末視屏時間≥2h與視屏時間<2h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χ2=5.693,P>0.05)。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黃陂區不同時段不同時長高中生BMI現狀的分布情況
2.2 不同時段、不同時長視屏時間的視力現狀
通過對不同近視程度的劃分,將300度以下近視的高中生中佩戴眼鏡和沒有佩戴眼鏡定為輕度近視,300度以上600度以下定為中度近視,600度以上定為高度近視。其中輕度近視的高中生占29.93%,中,高度近視的高中生占16.42%。平時視屏時間≥2h與視屏時間<2h之間具有明顯統計學差異(χ2=161.654,P<0.01);周末視屏時間≥2h與視屏時間<2h之間具有明顯統計學差異(χ2=109.592,P<0.01)。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黃陂區不同時段不同時長高中生視力現狀的分布情況
2.3 視力和BMI與視屏時間的相關性
為探究BMI和視力兩者與視屏時間的相關性,通過Pearson相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平時視屏時間與視力呈現明顯負相關;周末視屏時間與視力呈現明顯負相關(P值均小于0.01);平時視屏時間與BMI呈現微弱正相關;周末視屏時間與BMI呈現微弱正相關(P值均大于0.05)。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高中生BMI和視力與視屏時間的相關系數(n=274)
注:* * P<0.01。
根據美國2001-2006年國家營養的調查數據了解到,兒童每天的視屏時間超過2h的占到了47.3%[6]。本研究發現,黃陂區第三高級中學的學生,平時視屏時間超過2h的占到32.85%,明顯低于西方發達國家,但是周末視屏時間超過2h的卻占到了74.09%,遠遠超出了西方發達國家。Hui等[7]2010年通過對安徽省的5000名高中生進行視屏時間的調查發現,約有26.1%的高中生視屏時間超過2小時,低于本次研究結果。
根據相關的研究,兒童青少年視屏時間過長可能與肥胖,骨密度低等有關[8],本研究發現,高中生視屏時間超過2h,患超重、肥胖的風險增加5.11%-10.22%,因此視頻時間過長可能是導致超重肥胖的危險因素之一。視屏時間能否導致肥胖說法不一,根據現有的研究,視屏時間過長,導致相應的體力活動時間減少,代謝降低,攝入增加,進而導致肥胖[9]。Verloigne等[10]認為根據調查的視屏時間并不能反映總的靜坐時間,視屏時間只是靜坐時間組成的一個部分,并不能完全放映靜坐行為,并且在回憶的時候存在偏差。通過調查發現,黃陂區第三高級中學正常體重的占到了61.68%,超重肥胖人數占到10.95%,整體情況較好。
根據調查顯示,黃陂區第三高級中學的學生,視力不良的檢出率為82.12%,高于2010根年第六次全國體質有健康調研的高中生結果(79.20%)[1]。其中各年級不良視力的檢出率分別為,高一24.07%、高二25.03%,高三33.02%呈現明顯的遞增趨勢。據調查顯示,黃陂區高中生周末視屏時間明顯多于平時,且多數達到了3h以上,根據統計的結果發現這類高中生更容易出現,眼干、眼脹、視線模糊等癥狀。國內曾有研究表明,視覺疲勞的出現以及嚴重程度與視屏終端時間的長短有顯著性關系[11]。本研究進一步說明,視覺疲勞的出現和長時間視屏呈正相關。調查中還發現,有52.92%的高中生并不知道長時間的視屏對自身的危害,這也是導致他們視屏時間過長的重要因素。
4.1 高中生中正常體重的同學占61.68%,超重肥胖占到10.95%,BMI情況整體良好。
4.2 視屏時間過長更容易導致視力不良的發生。
4.3 視屏時間和視力呈顯著的負相關,與BMI呈微弱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