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艷
(廣東省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所(廣東省計劃生育專科醫院),廣州 510600)
我國公費醫療的改革始于1998年的國發[1998]44號文件《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1]。二十年來的改革取得可喜的成績,但也是步履艱難。醫改相對滯后的廣東省,去年取得了重要進展,2017年5月30日省政府宣布,部分省直屬事業單位在編在職職工公費醫療待遇,并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從2017年6月13日起正式實行。之前,曾經有過幾次傳出要正式實行醫改并軌了,但每次都是“狼來了”的假傳聞。這次正式宣布實行,使享受公費醫療的人們多少有點“震驚”和“措手不及”,因為下發文件到正式執行政策只有2周的緩沖期??上攵酉聛砭褪侨藗儭巴粨簟笨床?、開藥的“戲”上演了。這樣的醫改方式到底對醫院的業務有多大沖擊,沒有看到有相關的報道。本文通過對廣東省計劃生育??漆t院的業務量統計分析,就可“窺一斑而知全豹”,推斷大醫院及全省的情況,旨在為今后出臺類似的政策提供參考,做足相關準備和預案,預防重大事件發生,維護好社會的安定團結大局。
1.資料來源。廣東省計劃生育??漆t院公費醫療門診病人數量、藥費和檢查治療費共3項數據。統計時間為2017年5月30日廣東省政府宣布公費醫療改革前6周,到2017年6月13日正式實行后6周,即2017年4月18日至2017年8月24日共14周時間。
2.方法。(1)調查方法。單獨調查統計廣東省計劃生育??漆t院全院每天享受公費醫療門診病人數量及其藥費和檢查治療費。(2)計算方法。以7天(1周)為1時間段來統計享受公費醫療門診病人數量及其藥費和檢查治療費。日均門診量=時段門診總量/時段總天數,日均藥費=時段藥費總和/時段門診總量,日均檢查治療費=時段檢查治療費總和/時段門診總量。根據統計數據及計算結果制作相應的圖表。
1.宣布正式實施公費醫療改革之前醫院門診業務量。從下頁表可以看出,在政府宣布正式實施醫改前醫院之前6周,公費醫療每周門診量在74—141人次,日均10.6—20.1人次,平均日門診量為15.2人次。而藥費每周則在6 946.83~13 466.66元之間,人均為95.28元。由于公費醫療受記賬單100元限額影響,而且每人每次都最大限度地接近限額,因此總藥費是與門診人次數是成正比的。周檢查治療費在2 688.52~9 344.55元,人均為52.33元,因為不需要做檢查治療的病人一般都不會做,所以人均檢查治療費與門診人次數是不成比例的,是真實情況的反映(見下頁表)。
2.宣布正式實施公費醫療改革之后,執行公費醫療改革政策之前醫院業務量。在政府宣布正式實施醫改到執行政策有2周的過渡緩沖期,第一周門診量迅速上升,總量達207人次,比宣布之前的6周的周平均值106人次幾乎高出1倍。緩沖期第二周達到頂峰,出現了嚴重就診擁堵,1周共有618人次就診,是近平時的6倍。2周平均日門診量為58.9人次,是平時的3.9倍。藥費總量也因就診人數的大幅上升相應增加,而人均藥費為97.06元,比平時高,更接近限額。周檢查治療費第一周尚屬正常,而第二周快速增加,達17 557.18元(如下頁表所示),可能本來不必要檢查的項目病人也想起搭個“末班車”了,但門診量實在太高,平均到個人,人均也只有26.25元??梢?,大多數病人就診實為突擊開藥的病人,同時順便做個檢查治療(該項不受記賬單限額影響)。
3.正式執行公費醫療改革政策之后醫院業務量。正式執行公費醫療改革政策之后,公費醫療病人的門診量立馬下降,每周在64—91人之間,日均只有11.7人次,比宣布正式實施醫改前醫院門診業務量日均15.2人次少了3.5人次。這屬于正?,F象,因為少了一批享受公費醫療的人群,但還有部分省直屬事業單位職工及公務員和年齡較大者(實施次日起距國家法定退休年齡五年之內的在編在崗人員以及已退休人員)仍然享受公費醫療。藥費每周在6 461.71~9 243.66元,變化符合預期,人均藥費也屬正常。檢查治療費比宣布正式實施醫改之后實行之前的26.25元稍高,但比宣布正式醫改前的52.33元低,為29.36元(如上表所示),屬正常范圍。說明經過醫改短暫的劇烈變動后,仍然能享受公費醫療的人群心態正常、平靜。

2017年宣布公費醫療改革前、后數周門診量、藥費及檢查治療費統計
公費醫療制度在保障國家工作人員身體健康、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3]。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其局限性和弊端日益顯現,比如,財政不堪重負,浪費現象突出,造成社會不公,影響社會和諧等[2~3]。因此,現行的公費醫療制度的改革勢在必行。從1998年到現在,公費醫療制度的改革已經走過二十年的歷程,可謂步履艱難,改革的難度可想而知。因為醫改政策制定者必須考慮,如何使有限的公費醫療資源,既能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又不造成浪費,同時又能確保社會的公平、和諧、穩定。
就廣東省而言,其實政府早就表示要把公費醫療與職工醫保醫療并軌,已經多次放出了改革的風聲。既然這樣,大家就應該心里有所準備,只不過都不愿相信此政策會真的來了。2017年5月30日廣東省省政府正式宣布,取消了一批事業單位在編在職職工公費醫療待遇,并入職工醫保。雖然本次改革并不徹底,但總算往前推進了,公費醫療改革又向前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既然是改革,不言而喻,就會觸碰到某些人的利益,或多或少會引起既得利益者的“不適”或“緊張”。這次改革從政策出臺到正式執行,有2周的緩沖期,既然有緩沖期,大家都想坐好公費醫療的最后一班車,有這種想法實屬正常。筆者所在的醫院是一家診治不孕不育、生殖健康疾病的??漆t院,專業設置并不多,藥房的藥品也沒有其他綜合性醫院齊全,所以平時到廣東省計劃生育??漆t院來使用公費醫院證來開藥品的病人并不多。但從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醫改緩沖期的第一周,醫院門診量及藥費迅速增長,第二周門診量、藥費及檢查治療費簡直可以用“飆升”來形容,門診量就將近平時的6倍。對醫院的正常業務會造成很大的沖擊??上攵?,醫改緩沖期對其他綜合性醫院的影響是巨大的。造成這種“恐慌性”看病現象,主要是大家擔心沒有了公費醫療后,看病自己要掏更多的錢,從而“突擊”開藥所造成的(如上表所示)。但藥品是有有效期的,短時間內大量囤積藥品,而藥品又不能隨便亂吃,有的還來不及使用可能就過了有效期限,從而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由此可見,醫改留下緩沖期,讓公費醫療人群有一個過渡期,體現了政府對享受公費醫療人群的“最后關懷”,可以適當減少他們的怨言,降低政策推行的阻力。但不可否認,其帶來的副作用是巨大的,值得反思。其實,世界上許多政策的推行是沒有緩沖期的,例如,銀行利息的調整、燃油價格的升降等,就是為了避免“恐慌性”擁堵等一系列副作用的產生,值得借鑒。通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醫改還是不留緩沖期為好。既然要改革,不如就是文件一出臺,就馬上執行。但政策出臺前,要做好一些配套的措施和預案,盡可能地避免在執行過程中過于倉促和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