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芳,張夢楠,張瑞雪
(玉溪師范學院,云南 玉溪 653100)
目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全球各個國家的普遍問題,中國作為全球性的人口大國,老年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速度快、“未富先老”現象對養老體系建設提出嚴峻挑戰。而玉溪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比全國早了四年,比全省早了五年,尤其是在社會生產水平、經濟尚不發達、養老保障體系還不完善,大部分地區還處在以公辦養老福利機構提供保底服務和依靠家庭養老為主的情況下,老齡化問題開始顯現,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玉溪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等諸多領域長遠性的發展,加重社會養老以及醫療領域的壓力。
老年人力開發的意義在于促進老年資源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所以,如果繼續遵循以往的理念,只是把老年人當作被贍養對象,以消極養老的模式應對養老產業,那么未來就會發展成一種經濟和社會層面的負擔。要認識到,老年人實際上也是寶貴的社會資源、寶貴的社會財富。對這一資源的積極開發,能夠很好地帶動并形成有特色的老人經濟,發展銀發經濟符合社會和老年人自身的共同利益并最大化地實現老年群體的自身價值,從而幫助解決玉溪所面臨的老齡化問題帶來的社會壓力,帶動玉溪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具備非常強的現實價值。
目前,國際社會普遍把60歲以上的群體作為老齡人口,當老齡人所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超過65歲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作為國家或地區是否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目前,中國已進入到了老齡化社會,數據顯示,玉溪市2013年全市超過60歲的人口已經突破32萬的規模,占全市總人口的比例超出13.7%。也就是說,當前的玉溪市已經演變成為了老齡化社會的一員。玉溪老齡化一直以來都是增速驚人,從20世紀90年代都是以“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1995年玉溪市60歲以上人口總數為19.4萬,占全市總人口的10.17%,這標志著玉溪市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而截至2013年底,玉溪市60歲以上老人占全市人口13.8%的比例,低于全國(14.9%)1.1個百分點,高于全省(11.6%)2.2個百分點,呈現老齡化程度深的特點;至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36.2萬,60歲以上老人35.2萬人約占總人口14.9%,高于全省的11.7%;65歲以上老人有22.5萬,約占全市總人口的9.55%;80歲以上的老人4.3萬余,約占全市總人口的1.8%。預計到2020年,全市老齡人口將接近40萬。玉溪市人口平均壽命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待開發的老年人力資源非常充裕。
玉溪作為云南省“未富先老”的典型地級市,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人才資源不足,結構失調,老齡人壽命普遍延長。從這個角度講,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空間是存在的,而且非常巨大。
第一,老年人力資源自身具有較大的優勢。老年人具有知識積累優勢、經驗優勢、時間優勢、人脈優勢。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先后頒布了一系列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的政策法規,把發揮老年人作用、鼓勵老年人繼續參與社會發展作為加強老齡工作、發展老齡事業的重要內容。2006年國務院發布《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進一步強調了老年人社會參與的重要性,把老年人參與國家社會發展作為未來老齡事業發展的六大領域之一,一直強調老年人力資源是社會一筆寶貴的財富。在生產活動中,我國企業一直都使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傳授優秀的生產經驗。因此,發展老年人力資源充分利用老年人長期積累的知識、經驗、技術、人際關系等,提高企業人員培訓的效率,繼續為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做貢獻。
第二,實現“老有所為,老而自養”的途徑。從相關調查來看,玉溪目前每個家庭人口數量大約為3.4人,傳統的“三代同堂”模式越來越少,更多典型的“421”的家庭模式(一對夫婦同時贍養雙方老人和撫養一個小孩)開始出現,大量的空巢老人由此出現,隨之而來的便是更高的老年撫養系數,社會人口負擔加重,發展成本越來越高。伴隨著更多離休、退休、退職人員加入老年大軍的行列,社會福利事業成本越來越高,由此而帶來的社會發展難度隨之增大。此外,當前農村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養老保障體系,而越來越大的壓力導致家庭贍養問題出現,不少農村老人晚年生活非常凄慘,增加社會不和諧因素。隨著人均壽命的不斷增長,現在的養老、醫療等等問題也逐步顯化,社會公共救濟問題凸顯。數據顯示,老年人的各類衛生資源占比遠超全部人口平均消耗,人均醫療費用支出超出社會平均費用的3—5倍,社會老齡無疑加大了財政支出方面的壓力。由于家庭收入、精力、時間之故,老人的養老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因此,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勢在必行。
當然,老年人力資源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要解決這一問題不單單需要形成完整的認知和獲得足夠的政策法律支持,還需要去引導社會認同度,帶動社會養老理念。當前整個社會的就業壓力非常巨大,不少老年人因為自身就業能力的退化導致老年人力資源開發面臨不小的難題。對此,需要從多個角度著眼,就如何搭建完整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系統尋找解決的答案,具體可以從國家、社會、市場、老年個體四個層著手,創建多方和諧發展的局面。
老年人就業問題會受到三個方向的阻力:一是來自用人單位的阻力。用人單位通常對于老年用工存在歧視觀念,在企業看來,老年人群體與青年人相比缺乏勞動效率,認為老年人是一種負擔,會給企業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打破這種觀念是發展老年人力資源的重要思想基礎。二是來自老年勞動者自身的阻力,主要是相當大一部分老年勞動者再就業的自我信心不足。因此,加強老年人主動參與社會活動的意愿也是促進老年人力發展的重要思想因素,增強老年人再就業的信心是重要的理念。三是來自社會就業人群的阻力。在很多人看來中國人是人口大國,勞動力非常充足,尤其是年輕人就業壓力也非常大。在此背景下,再雇傭老年人實際上是在加重就業人群的壓力,是對青年就業的阻力,這種狹隘的思想也是阻礙老年人就業的問題之一。政府乃至全社會應該引導人們進行正確的認識,突破這些狹隘的思想,讓人們認識到老年人進入社會也會帶動社會經濟的整體提升發展,幫助建立完整的社會經濟結構和體系,繼而在此基礎上給青年就業者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另一方面,禁止就業歧視,鼓勵老年人就業,用法律禁止任何對老年人就業的歧視。在自由市場經濟制度下,企業有用人的自由,因而許多企業都把規定雇用工人年齡作為自己一項理所當然的權利。但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是在招工企業內部設置了老年勞動者進入的障礙,嚴重的是挫傷在其他領域想再就業的老年勞動者的自尊心,使老年勞動者在這些招聘廣告面前感到自卑,從而放棄尋找工作。因此,國家應該出臺法律政策改變這一現象。應規定,除了那些明顯不適合老年人就業的崗位之外,其他崗位的人員招聘條件中一律不得出現任何形式的年齡歧視的措辭或規定。當企業在招聘中對年輕人與老年人同等對待,不但能夠充分開發老年人力資源,而且老年人有豐富的經驗與閱歷,能為公司帶來更大的效益。
1.出臺相關的激勵政策。用人單位和老年人自身都對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和利用形成阻力,這就要求政府在促進老年人就業方面要采取有效的物質激勵措施。借鑒歐盟與日本的經驗,激勵措施主要包括:一是依靠稅收政策鼓勵雇主雇用和挽留更多的老年人,為確保老年人受雇和再就業,政府可以對雇傭延遲至70歲的企業給予補貼;二是對工作的老年人增加養老金或者對老年就業者提供稅收信用;三是出臺老年人創辦企業的優惠政策。
2.完善勞動保障體系。勞動保障問題應當在針對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時額外加以關注。通常而言,多數選擇再就業的老年人一般都具備養老與醫療方面的基本保障。因此,對勞動保障,特別是工傷保障就需要格外的加以關注。國家應當首先從政府的角度出臺一些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加以支持,確保老年雇員能夠受到工傷保險的保護以及幫助,任何用工單位,都應該格外關注并注意保護老年人群體在這一領域的權益。同時在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的領域,應采取法律制度與工傷保險相結合的策略。首先,在法律方面應給予保障,如應在同工同酬、解聘應聘、福利待遇,特別是工傷理賠等方面,需要完善的規章制度來保障老年人再就業的合法權益。其次,商業保險機構也可以為老年人再就業專門設計一些保險產品,解除老年人再就業的后顧之憂。此類保險的保障范圍與社會工傷保險基本相似,其主要特點就在于費率比其他保險要更低一些,所以投保負擔不會特別大,也不會給企業帶來過多的成本負擔,而且也使老年人得到一定保障,調動其積極性。另外,制定更加適合的企業勞動關系,簽訂勞動合同,對于老年員工聘用時,其合同規定應當保持靈活的空間。社會事業中,勞動者的權利都可以受到勞動合同的保護。不過,因為老年群體自身的獨特性,如果僅僅是使用傳統的勞動,則有可能不能很好地應對老年員工的特殊情況。一般來說,老年人的勞動能力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企業有可能在招聘之后就發現員工實際上難以有效應對企業工作需要。此外,部分企業由于存在著季節性用工的特點,所以在招聘時可能不能長期聘用老年員工。對此,為了能夠更好地帶動老年群體就業,企業在制定勞動合同的時候應當格外地注意保持靈活性。而國家對此應當進行一些照顧性的規定,具體來說可以在企業正常的運營過程中,允許縮短對老年人的聘用時間。目前法國在這一方面的做法比較有代表性,法國政府曾經為老年人專門推出適應性的勞動合同,將其期限僅僅約定在一年以內,以此區別于其他的一年半勞動期限。這些做法,可以為我國企業在勞動合同的制定上提供一些科學的指導。
3.對老年人開展就業培訓。對老年人群體來說,其應聘工作時往往和其他的普通就業人員一樣面臨適應性的難題,尤其是目前更重視知識經濟的新時期,這種表現就更加明顯。所以,政府應提供一些針對性的培訓。例如瑞典等北歐國家,很多部門受到政府的鼓勵和扶持舉辦很多形式的老年培訓,很多老年人因此得到就業上崗方面的專業培訓機會。借鑒上例,中國在開展老年人再就業培訓的同時,對培訓項目的選擇應結合該特殊人群的自身素質,進行科學系統的整合。對于老年人力資源的培訓和開發,應當格外地關注勞動力轉移的科學化,強調相關就業技能領域的提升,制定完善的技能培訓以及就業之間銜接制度,回應市場需求,展開更加科學的培訓工作。
目前,我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還處于初級階段,人口老齡化是既有利又有弊。因此,對于我國來說,未來應當事先預見到人口老齡化有可能帶來的種種問題,充分認知和了解老齡化可能帶來的種種發展機會,開發好老年人力資源,尋找合適的應對措施,從而帶動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