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婷,冉文春
(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南京 210037)
首先,中央商場簡介。成立于1936年的南京中央商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大型零售骨干企業,公司主營為百貨零售業、房地產、酒樓餐飲、生產資料、廣告等,兼營批發,并享有進出口業務經營權。從2014年開始,公司借助云中央平臺,探索電子商務與實體業態相融合的新業態。立足百貨業務,積極推進城市綜合體項目開發,同時大力發展云中央電子商務平臺。
其次,南京新百簡介。新中國成立以后南京市的第一家國營商業企業,公司主要業務為百貨零售,其他業務如醫療養老、物業管理、房地產開發等多個領域。從2014年開始,公司開始戰略轉型,至2017年,公司戰略轉型初見成效,為公司提供新的利潤增長點。未來,應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優質平臺,探索醫療、養老服務的盈利模式,使之成為企業新的增長點。
表1 中央商場、新百2014—2016年短期償債能力綜合分析表
1.短期償債能力分析。短期償債能力是企業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償還能力[1]。由表1可知,中央商場三年的流動比率均大于1,企業整體的短期償還能力一般,位于行業中游。相較于中央商場,南京新百在2014—2016年三年的流動比率過低,南京新百于2014年起,可能存在管理方面的問題,開始戰略轉型。縱觀近三年來兩家公司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這兩個指標,可以看出,南京新百公司的貨幣資金在總資產中占比較高,雖然企業流動負債償還能力提高,但是大大增加了新百的機會成本,未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企業的流動資金,而中央商場的現金比率則過低。
2.長期償債能力分析。由表2可知,兩家公司資產負債率都遠超出適宜水平0.4~0.6。數據反映公司處于資不抵債的狀態,兩家公司的償債能力極弱,長期償債的壓力較大。這是由于國內經濟增長正面臨著低速增長的態勢。因此,零售百貨行業的發展正處于弱增長階段,百貨商店數量的增加并沒有帶來其銷售份額在整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比例的上升,而是趨于下降。面對消費需求的變化、其他業態的沖擊、新的同業的分割、經營管理的落后等,百貨商業要想在新一輪的競爭中站穩腳跟,需要成功建立核心競爭能力和競爭優勢。
表2 中央商場、新百2014—2016年長期償債能力綜合分析表
盈利能力是公司獲得利潤的能力。由表3可知,2014—2016年間兩家公司銷售毛利率的范圍波動不大,基本處于相對穩定的水平。銷售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基本呈現下降趨勢。主要是因為兩家公司受困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商業地產的快速發展和電商分流以及持續沖擊線下實體零售等因素的影響,零售企業收入增長仍較為低迷,行業整體出現下滑態勢,公司處于戰略轉型期,許多項目前期投入還在進行,造成該時期內營業利潤的下降。
表3 中央商場、新百2014—2016年業務獲利能力綜合分析表
從表4可以看出,南京新百的存貨周天數和應收賬款天數在三年里逐漸下降,表明企業的存貨和應收賬款的周轉速度在逐漸增強,企業的流動資產變現能力提高。企業的總資產周轉率小幅度變換,總體而論,南京新百的整體資產營運能力較好,處于行業中上游水平;而中央商場的存貨周天數逐漸上升,企業的總資產周轉率小幅下降,企業的整體資產營運能力有待提高。
表4 中央商場、新百2014—2016年營運能力綜合分析表
中央商場在2014年凈利潤增長率為-42.52%,原因是地產項目投入增加,當年未見收益。2015年凈利潤增長率為-80.08%,未見提升且呈負值,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個別地產項目財務費用停止資本化增加當期財務費用1.09億元。2016年凈利潤增長率呈現跳躍式的增長,主要原因是:同期出售南京證券股權,獲得投資收益7 799.67萬元。而南京新百三年內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在小幅逐步上升,凈利潤增長率和凈資產增長率并不理想,是因為2015年時南京新百面對全百貨行業下滑的嚴峻態勢,加大推進重大資產重組工作的力度,說明持續調整,堅持品牌優化和業態轉型,企業的發展能力較為理想。
表5 中央商場、新百2014—2016年發展能力分析表
表6 中央商場、新百2014—2016年杜邦財務分析表
杜邦分析法評價了一個公司的盈利能力與其股東權益的回報水平,利用幾種財務指標之間的內在關系綜合分析企業財務水平。其中,企業凈資產收益率作為杜邦分析系統的核心是最具綜合性的財務指標[2]。其中,一個企業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近三年兩家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如表7所示)。
表7 中央商場、新百2014—2016年凈資產收益率
兩家公司近三年凈資產收益率相對都有所下降,尤其由于全國宏觀經濟轉型導致的銷售凈利率相對下降,企業加大戰略轉型的2015年,權益系數變化幅度相對較小。因此,公司的財務結構相對穩定,財務方面的政策一致。雖然杜邦分析對企業的財務指標很重要,但是作為企業提高企業長期競爭力的無形知識資產,卻無法解決其估值問題,有一定的缺陷。
結合當前時代大背景、兩家公司其他情況以及以上的分析方法,可以看出,2014—2016年三年間零售企業收入增長仍較為低迷,行業整體出現下滑態勢,許多項目前期投入還在進行,2015年加大戰略轉型力度,2016年企業凈利潤很低。兩家企業在2014—2015年的盈利能力高于行業的平均水平,而2016年時,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三年間南京新百的整體資產營運能力較好,處于行業中上游水平;而中央商場的存貨周天數逐漸上升,企業的總資產周轉率小幅下降,企業的整體資產營運能力有待提高。
同時,面對電子商務以及運營成本的強烈沖擊,為增加公司的營運能力,兩家公司都積極地謀求發展,南京新百的戰略轉型逐步成型,努力提高經營水平和管理能力,穩步增長的經營成果可以預見。未來,公司將更加專注于大健康領域的運營和發展,不斷提高醫療養老產業的業務規模及盈利能力。而中央商場借助云中央平臺,探索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新零售模式的同時,借助品牌優勢,物業位置優勢,招商營運管理優勢各版塊協同合作,立足百貨,推進綜合體項目的開發,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公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