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
【摘要】近年來,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不利局面下,遼寧省本澳市高新區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有關政策措施,采取五大措施實現了全區非公經濟總量持續增加、規模持續壯大,經濟效益和貢獻率持續加大的良好局面。
【關鍵詞】高新區 非公經濟 發展
截止2016年,高新區現有工業企業536,其中民營企業512個,非公企業達到全區工業企業的95.52%。全區四上企業(規上工業、資質以上建筑業、批零住餐、限上服務業)167個,四上民營企業157個,占全區四上企業的94%。個體工商戶1935戶,從業人員共計4355人。近年來,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不利局面下,高新區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有關政策措施,實現了全區非公經濟總量持續增加、規模持續壯大,經濟效益和貢獻率持續加大的良好局面。全區稅收超千萬的前5戶企業全部為民營企業,恒康藥業更是成為高新區首家納稅超億元的民營企業。2016年1-3月份扣除不可比因素,主體稅種增長較快,3月份增值稅、房產稅分別以37%、21%的速度增長,體現了我區非公經濟的強大實力和后勁。這歸功于以下幾項得力措施的實施。
第一,加大了政策引導力度
高新區認真研究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精神,層層分解任務、落實責任,提前謀劃包裝項目,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專項資金,助推企業實現跨越發展。全面落實國家、省、市扶持中小企業和非公經濟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確保公平待遇,使非公企業享受與國有企業一樣的優惠政策。同時加快研究出臺專項資金投放、評議、審批等支持企業發展的措施辦法,改變過去那種單純依靠出讓土地、稅收返還支持企業發展的老辦法。截至目前,爭取政策支持工作取得了良好進展。3月上旬,軍生副市長帶隊赴國家發改委答辯,本溪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已正式列人東北地區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三年滾動計劃,進人國家發改委重點支持范圍,已完成6個重點項目申報,總投資6.7億元,預計支持額度5000萬元左右。
第二,加大了服務扶持力度
堅持以企業為核心,面向企業提供“保姆式、零距離、無死角”的全力.位服務,對重點項目實施一對一跟蹤服務,建立“目標+問題”的雙導向機制,層層分解任務,倒逼責任落實,逐一解決存在的問題和難題,不斷提高服務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積極幫助企業做好大品種培育的頂層設計,每年列支2億元專項資金,用于鼓勵企業引進市場潛力大、投資回報快的三類以上新藥、重磅仿制藥及獨家品種;以企業品種的科技含量、市場預期為標準,在申報國家、省各專項資金方面給予重點傾斜。2015年以來,高新區獲批企業專項基金扶持項目4個,獲批資金總額1.98億元,其中,上海綠谷獲批資金1億元,上海醫藥獲批資金4100萬元,仙草堂獲批資金1200萬元,遼寧邁迪獲批資金500萬元。同時,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市場,拓展銷售渠道,重點推進12家企業194個品規進入“兩網三目錄”、7家企業93個品規進入“低價藥品清單”。
第三,加大了融資支持力度
為解決非公企業發展資金瓶頸問題,高新區多措并舉推進融資工作。一是積極搭建銀企對接平臺。今年3月1日藥都建設推進領導小組召開高新區銀企對接會,上海綠谷、九洲龍躍等巧戶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和中國銀行本溪分行等11戶金融機構參加了對接活動。其中農信社已與九州龍躍等六家企業達成放貸意向,貸款意向額近3億元。二是全力推進企業在新三板上市。制定出臺了《本溪高新區管委會關于支持企業融資試行辦法》,引進聯訊證券股份公司作為推進企業上市的戰略合作伙伴。三是吸引風投基金與企業合作。博鰲生物、中海康等企業憑借品種優勢和發展前景,引起一些基金公司的關注,相關合作正在進一步推進。四是管委會出資組建行業控股公司。積極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支持區域內潛力大、發展前景好的企業不斷快速發展。此外,藥都二期債國家發改委確定額度為8億元,并正式批準發行,預計4月末資金到位。
第四,加大了科技創新服務力度
研究制定了《關于促進高新區科技金融結合的工作意見》,組建藥都控股公司十設立種子基金、科技融資擔保公司、科技小額貸款公司、科技銀行、創投基金和藥都金融服務中心,著力解決藥都企業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的資金需求。目前,高新區已引人海內外高層次科研機構49家,引進國家、省級人才40余名,承擔國家“863”、“973”以及國家新藥創制重大專項110項,擁有在研品種374個,完成成果轉化147項,初步構建了立足本溪、輻射遼寧乃至東三省的科技創新體系。按照“科技+金融”的模式,引進6家國內基金公司,2家正式啟動運營,總到位資金超過2億元。去年,本溪藥都健康醫療產業基金已向18個科研項目注資5200萬元;遼寧省大健康(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基金已向遼寧仙草堂藥業、廣發制藥等企業注資6000萬元。
第五,加大了優化發展環境的力度
高新區將優化服務發展環境,營造良好的氛圍作為推動非公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與平臺,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良性循環。千方百計地打造產業、政策、政務等各方面環境,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讓企業家、投資者看到全區上下齊心協力支持服務的氛圍,堅定投資者的信心。今年,進一步建立了服務企業的考核機制,每季度組織駐區企業對全區涉企部門、部分領導干部的服務態度、質量和效率進行評議。對不滿意率達到5%的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通報批評;對不滿意率超過15%或連續兩次達到5%的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降職使用;對不滿意率達到25%或連續兩次達到15%的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免職處理;對不滿意率達到15%的中省直垂管部門,向其上級主管部門正式提出人員調整意見。
參考文獻:
[1]肖承源,架起連心橋共筑為民路——上猶縣人大常委會加強對條管部門監督工作側記[J].時代主人,2006
[2]呂琪.廣西“四上”單位發展現狀分析與思考[J].廣西經濟,2014
[3]胡春華,馬鞍山市青年創業的現狀分析及對[J].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