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楠 潘薇薇 雷富琴 王洪成


【摘要】我國數量有限的農業文化遺產地分布比較集中,但是農業文化遺產相關知識的宣傳程度還不夠,大多數人對于農業文化遺產的定義尚不十分清晰。由此看來,要想摸索出提高農業文化遺產的正確道路,我們可以從地方依戀理論作為出發點,發揮其歷史文化價值和農業文化價值,以及充分調動人們對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
【關鍵詞】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地;地方依戀
本文將地方依戀(place attachment)定義為“人與地方之間長期作用產生的一種情感聯結關系,由人、地方和心理過程三部分組成,是行為地理學和環境心理學對于人與地方情感研究的一種常用方法”。
一、京西稻作系統中地方依戀現狀分析
京西稻稻作文化系統主要分布在海淀區上莊鎮。本文通過對數據的統計與計算,得出目前三個村莊的村民們的地方依戀現狀,共設計出12個子問題,每個問題設有五個回答,分值分別為“5”、“4”、“3”、“2”、“1”依次遞減。筆者先統計出五個回答所占百分比,再分別求出12個項目的均值得分。得分高于均分3,則表明維度水平較高;低于均分3,則維度水平較低。
(一)情感維度
在情感維度中,村民們的選擇主要集中在“同意”、“一般”以及“不太同意”,情感維度的得分為3.62。由此可見,京西稻周邊村民的情感維度較高。
(二)行為維度
通過詢問村民“是否愿意主動了解和主動參與”等問題。最終行為維度的得分為3.54。由此可見,京西稻周邊村民的行為維度較高。
(三)認知維度
通過調查村民們“對農業文化遺產和京西稻作系統是否有了解”等問題來進行認知維度的分析,最終認知維度的得分為3.08。由此可見,京西稻周邊村民的認知維度處于一般水平。
村民們的情感維度和行為維度處于一般偏上水平,認知維度得分最低,處于一般水平。村莊中的居住人群多為40歲以上的村民,他們大多曾經參與過京西稻的種植,對京西稻作文化系統擁有深厚的感情,愿意參與京西稻作文化系統的保護與傳承。
二、京西稻作系統中地方依戀的實證分析
筆者在研究框架的設計之初,共假設有8個變量對地方依戀的情感、行為和認知維度產生影響,為進一步確定哪些因素與三個維度顯著相關,筆者將運用SPSS中的相關性與回歸分析,計算出Pearson相關系數的大小進行說明。如表4所示,“鄰里關系”、“年齡”、“職業”、“居住時間”與情感維度、認知維度以及行為維度都存在相關性。
(一)情感維度相關性檢驗
根據表2顯示“年齡”、“職業”和“居住時間”與情感維度的相關性較為顯著;“性別”、“學歷”、“年收入”、“收入來源”以及“鄰里關系”與情感維度的相關性不太顯著。
(二)行為維度相關性檢驗
根據數據顯示職業、居住時間以及鄰里關系與“生活活動與京西稻有關”此項的相關性較強,居住時間與“是否愿意主動參與”的相關性較強。
(三)認知維度相關性檢驗
數據顯示“學歷”與“對農業文化遺產是否有所了解”顯著相關,“居住時間”與“我認為京西稻稻作系統被保護的很好”顯著相關。
三、保護京西稻作文化系統的建議
調動青年群體積極性,增強其遺產地保護責任感。政府可以設置流動圖書借閱點,所設置圖書多為宣傳農業文化遺產的相關知識。鼓勵中年群體投身遺產地保護,多角度提高其建設積極性。政府或集體應當讓村民們嘗試了解稻作的文化、淵源的種植歷史、民俗風情,使他們了解這些文化所蘊含的豐富內容和歷史演化過程。解決老年群體后顧之憂,挖掘其宣傳與保護遺產地潛力。政府及集體應當時刻關注老年群體的身體健康狀態,定期上門檢查或者村衛生部定期組織體檢活動。
參考文獻:
[1]閔慶文,張丹,何露,孫業紅.中國農業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實踐的主要進展[J].資源科學,2011(6):1018-1024.
[2]孫業紅,閔慶文,成升魁,鐘林生.農業文化遺產地旅游社區潛力研究——以浙江省青田縣為例[J].地理研究,2011(7):1341-1350.
[3]唐文躍.皖南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戀特征分析——以西遞、宏村、南屏為例[J].人文地理,2011,(3):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