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通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廣東 珠海 519041)
隨著互聯網+公益健身的提出,結合傳統不被重視的,使用率極低且受天氣等客觀因素影響嚴重的社區康樂中心進行整合、改造成為免費開放的云智能健身艙,解決因為健身門檻高和健身場地少及不專業的問題,促使全民融入健身行列。通過配套具有線上競技,積分排名獎勵制度的智能有氧健身設備培養大家健身習慣,進一步針對人們不能長久堅持健身的狀況提出解決辦法,從而讓大家得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又可以得到物質上的獎勵和線上競技排名所帶來的成就感,來培養全民健身習慣,實現運動與收獲一體化,推進全民健身事業。
智能健身艙致力打造覆蓋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采取互聯網連接的具有體制體能評判系統的全民健身場館。
社區場地利用原本戶外露天社區健身設備場地,經調研這些場地90%被運動了停車場,根本沒有發揮到作用。原因如下:
(1)當年輕人放學、下班之后到了運動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沒辦法更好的去進行鍛煉。
(2)原有體育健身設備硬梆梆的金屬感太強,無論男女老少都很容易發生因磕碰帶來的意外傷害。
(3)在露天戶外運動體育健身設備受天氣影響較為嚴重,氣溫下降,刮風下雨直接影響到居民的使用。
(4)珠三角地區比較潮濕,鐵質健身器材容易生銹腐蝕,得不到及時的維護和保養。與其這樣浪費掉資金和場地,不如建立一個室內配套完全的健身社區,社區四面以玻璃為主體,讓室內外多些“交流”。通過這種室內健身人群的身體力行來感染周圍其他人群。給真正想要運動的人群提供一個可以真正運動的場地,并且帶動那些徘徊在運動邊緣的人群。
智能健身艙是一個公益智能健身生態系統,主體為公益性的云智能健身社區。為響應國家建設“15分鐘健身圈”的方針,針對廣大群眾“健身貴”、“健身少”、“健身難”的問題,采取“便民化”和“平民化”的戰略,可以讓用戶隨時隨地打開手機app根據內置地圖導航,尋找到離你所在地最近的智能公益健身社區。

根據《國辦發{2016}71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全力跟進且落實國家政府支持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方針,“BTW”以傳統的室外康樂設施為基礎,加以翻新改造,并且引入配套智能健身器械,打造出一個以迷你健身艙為表現形式的智能公益健身社區。智能健身艙可以更好地解決了一直以來室外康樂設施的弊端,將原本露天的康樂設施場地改造成室內的智能健身艙,人們不用再因為惡劣天氣問題和一些不道德的公共設施占用行為而停下自己健身的腳步。智能健身艙,占地面積小、裝配簡單且可以靈活適用于各種社區及公共設施場地。實現全民健身的基礎。
為了推進全民健身事業就要秉承零門檻零入場費的理念,讓每一個人都能享用到健身設備,分享健身的樂趣,激發健身的熱情,共同培養健身的習慣。智能健身艙為大眾提供較為全面的健身設施,包括智能云數據跑步機、智能動感單車及各式智能肌肉訓練設備等,充分滿足大眾對健身設備的基本要求。還將利用大數據每位用戶的每次健身數據進行分析匯總,并在用戶每次健身后以身體機能反饋報表的形式立刻傳送到用戶個人專屬的“BTW”賬號內,讓每位用戶都能實時了解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健身情況。
智能健身艙配套智能有氧健身器具有線上競技的功能,設立“積分排位制”,用戶可以通過日常健身積累積分,從而提升好友排名,積分排名優異者可以獲得不同稱號甚至地方代言人的機會。積分還可以用來換取獎勵如便攜式智能健身器材及私人教練服務。還將在每一個智能健身艙中設立照片墻,用于展示用戶每一次的健身體驗,記錄下陪伴用戶的每一個健身瞬間。通過這樣的激勵方式,培養每一個用戶的健身習慣,讓用戶堅持健身,習慣健身,熱愛健身。
智能健身艙規避了室外康樂設備的受環境影響的因素,又增加了智能健身器,游戲型健身器的創新點在于它與當下休閑娛樂項目——線上游戲相結合。在運動健身的同時,也享受到了玩游戲的樂趣,避免的枯燥的運動模式,增加了趣味性。實時的游戲排名不僅可以督促健身人群進行健身運動,也可以通過排名贏得積分獎勵,甚至實物獎勵,更加增加運動的主動性。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民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全民健身事業的現狀還不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群眾的體育健身意識還不夠強,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還不夠廣泛,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還不夠多,現有體育場地設施在向社會開放、滿足群眾開展體育鍛煉的需要方面還有較大差距,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學技術和監測管理還比較落后,有關的法規制度還不夠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全民健身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還在探索之中。隨著近年來“互聯網+”理念的提出,促使全民健身飛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