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林業司法鑒定中,林業工程師常依據林地中林木伐蔸,測算采伐林分伐去木蓄積,確定是否超過采伐證規定的采伐蓄積數量、確定盜伐林木蓄積數量和財產損失等。本文就解決林木蓄積測算問題常用方法,作嘗試性研探,意在拋磚引玉。
【關鍵詞】:林木采伐;林分采伐;伐蔸估測
1、地徑材積表法
1.1相關定義
本辦法適合采伐林分周邊或附近有“相似林分”時采用,也是最廣泛最普遍使用辦法之一。是在“相似林分”中,通過測量一定數量“標準參照木”地徑、胸徑、樹高等林木干形因子,利用當地“二元立木材積表”得出蓄積,找出地徑與蓄積直接對應關系,由此編制而成地徑材積表。
1.2 地徑材積表法相關依據
同一樹種在立地條件、林分年齡、經營措施相同或相似情況下,地徑、胸徑和樹高及梢度、形數和形率等干形指標之間都密切相關。研究表明各徑階林木胸徑與地徑比值(即d1.3/d地注:式中d1.3為胸徑;d地為地徑即近似的伐蔸直徑,該比值Q= d1.3/d地也是形率一種)和梢度都呈正相關。所以可以在“相似林分”實測:“標準參照木”胸徑和地徑比值關系,在采伐地以實測伐蔸地徑d地求算伐去木胸徑d1.3,并參照“相似林分”相同地徑徑階平均高,利用當地“二元立木材積表”求出“伐去林木”單株蓄積。
本文中“相似林分”是指伐蔸地附近或周邊具有的立地條件、林分因子、經營措施和林木干形特征都相同或相似林木地段。文中“標準參照木”是指在相似林分中不畸形、生長正常可供參照,用于測量干形因子的林木;“伐去木”是指已經伐倒并運離伐蔸所在地的林木。
1.3地徑材積表法具體工作步驟
1.3.1伐蔸數量、大小調查
采用全林實測法或抽樣調查辦法。在林地上查找、鑒別并逐蔸測量采伐林木時留下的每一伐蔸地徑大小,帶皮地徑精確到0.1cm,對所測伐蔸現場編號并記錄在《抽樣樣地伐蔸現場調查記錄表》中(表1)。
1.3.2在“相似林分”中測量,編制“地徑材積表”
在伐蔸附近或周邊“相似林分中”,以2厘米為徑階,每地徑級測取多數株“標準參照木”,準確量取其地徑、胸徑和樹高;計算各地徑級中測量取得的標準木平均胸徑、平均樹高,查當地“二元材積表”即可得該地徑級別相應單株蓄積。在測量時,帶皮地徑、胸徑精確至0.1cm;樹高精確至1m,樹高平均數不足1m時四舍五入。現場量取300—500株“標準參照木”并記錄,或按每個樹種每一地徑級10-30株標準參照木參照數據測量編制“地徑材積表”。
1.3.3內業及計算
現場量取的伐蔸地徑,通過查編制的“地徑材積表”,得出伐去木單株立木材積;采用全林實測時,勘驗范圍內所有伐蔸單株立木材積累加即為伐去木材積總數。如果采用抽樣調查技術,依以下公式計算:
各樣地單位面積蓄積=樣地伐去木蓄積累加/樣地面積
單位面積平均蓄積=各樣地單位面積伐去木蓄積累加/樣地個數
伐去木總蓄積=單位面積伐去木平均蓄積*伐去木小班面積
1.4地徑材積表法注意事項
①“相似林分”必須具相似林分的林學特性并有可參照性。
②在勘驗闊葉林分時必須按樹種或樹種組,分別編制不同樹種“地徑材積表”。在伐蔸測量時,先要對伐蔸樹種鑒別辯識,就每一樹種或樹種組分別記載。闊葉林分樹種組成非常復雜,不同闊葉樹種干形變化非常巨大,所以,對闊葉林分依伐蔸對伐去木蓄積推測鑒定必須認真慎重。
③必須要測量足夠數量標準參照木。參照木數量越多,干形數據越準確;編著“地徑材積表”就越客觀真實。
2、干形系數回歸方程求算法
2.1 建立方程
假設地徑D地與胸徑D1.3的相關關系為一元線性回歸,按一般經驗式建立回歸模型D1.3=a+bD地,依據調查的樣木數值,經回歸計算得出a、b數值后,代入模型公式經取整并進徑,得出每一伐蔸地徑對應胸徑和樹高(樹高為現場測得樣木徑級平均高),通過查當地《二元立木材積表》計算出蓄積。
2.1回歸方程求解
設D1.3為Y,D地為X,則
2.2注意事項
樣木抽取要有代表性,要求采伐地周邊上部、中部和下部,且從最小徑級到最大徑級各徑級都要抽取一定數量(總數100株左右);樣木檢量地徑、胸徑和樹高,帶皮地徑、胸徑精確至0.1cm;樹高精確至1m(樹高平均數不足1m時四舍五入),并記錄數值整理列表,供回歸方程計算使用。
3、 森林資源數據庫法
本辦法需在采伐現場,對采伐范圍面積調繪和測量。如果是擇伐,還要對采伐現場留存木蓄積調查確定。小面積留存木蓄積調查,可用每木實測辦法,大面積留存木蓄積測量只能運用抽樣調查技術。
3.1計算公式
內業計算公式:V=S*a-Q,式中V為伐去木蓄積;S為伐去木小班面積;a為數據庫查得已更新的該小班單位面積蓄積;Q為留存木蓄積。
3.2伐去木蓄積測算時須注意要點
①伐區面積必須測算準確,并將采伐伐蔸范圍調繪上地形圖;以便與電子地圖對號入座,易于在數據庫中查找;
②數據庫單位面積數據資料必須與被伐木采伐時間相一致或相近年度;如果相差一年以上,必須依該小班、該樹種連年生長量增、減調整。
③對于現場留存木蓄積的測定數值,還要與實際采伐時間對照,相差一年以上,同樣須依該樹種連年生長量核減調整,得出真實準確結果。
4、問題探討
除以上辦法外,還可利用當地主要樹種收獲表,結合被測林分立地類型和林分年齡測算,因涉及當地主要樹種不同立地條件收獲表編制,此辦法有待大家共同探討。
【參考文獻】:
[1]《森林測計學》.中南林學院,1990.
[2]《數理統計》.北京林業大學,1980.
作者簡介:胡海鷗(1965-),男,漢族,湖南省資興市人,大專學歷,林業工程師,從事森林培育,森林資源調查、保護及生態文明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