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昆
[摘要]:獼猴桃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水果,其味道酸甜、營養價值豐富,近年來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大,獼猴桃栽培也不斷增多。但獼猴桃的栽培有一定難度,易發氣象病害,常致使產量、品質受影響。基于此,對獼猴桃常見的氣象病害進行分析,并總結相應的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獼猴桃;常見病蟲害;防治措施
1獼猴桃常見害蟲種類
1.1斑衣蠟蟬
斑衣蠟蟬會吸食獼猴桃樹枝的枝液和葉液,而其排泄物還會引發獼猴桃樹發生煤霉病癥,從而破壞其健康生長,甚至會引起獼猴桃樹皮枯裂,最終導致其干枯、死亡。斑衣蠟蟬一般是一年一代,八月份產卵,到第二年四月份轉化為幼蟲,開始危害獼猴桃樹枝和樹葉,在經過幾次蛻皮之后長大成為成年蟲,其危害更加厲害。
1.2潰瘍病
新梢枝蔓及葉片受害,造成枝蔓枯死。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紅色小點,后形成2~3mm不規則暗褐色病斑,并帶有明顯的黃色水漬狀暈圈,濕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大蔓延,并有菌膿溢出。細弱枝條發病時病部呈暗綠色水漬狀,病斑后期變為褐色,并產生縱向線狀龜裂,病斑不斷伸長向新梢和莖部擴展,很快使整個新梢呈暗褐色而萎蔫枯死。
1.3根腐病
先在根莖部樹皮外呈現黃褐色塊斑,繼而皮層逐漸變黑軟腐,韌皮部用手輕剝即從木質部上脫落。當土壤長期濕度大、不透氣時,病勢迅速發展,向下部蔓延,導致整個根系變黑腐爛,流出許多棕褐色腐液,葉片紛紛變黃脫落,植株萎蔫死亡[4]。
1.4根結線蟲
獼猴桃根結線蟲主要危害根部,從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害。受害幼苗植株矮小,新梢短而細弱,葉片黃瘦易落,挖根可見根部大量根瘤。成齡樹受害樹勢弱,枝條細弱,葉片小、色淡、易脫落,結果少、小、僵硬。受害根系較正常根短且分叉少,根上形成瘤狀物或紡錘形根結(即蟲癭),根結表面光滑,初為淡黃色,以后逐漸變褐并腐爛。
1.5獼猴桃蛀果蟲蟲害
獼猴桃蛀果蟲能夠蛀入獼猴桃的果腰內,屬于危害果實類的害蟲。當蛀入果腰之后,其蛀孔的四周會出現隆起,孔處凹陷,呈現出黑褐色,并從孔中流出膠狀物體,這種害蟲的害果率可達20%~30%,如果情況嚴重可能會達到50%以上。獼猴桃蛀果蟲一年發展三代或者四代,每年的六月份,該蟲開始在果園產卵,一般是產在果蒂附近。第一代主要危害新樹梢和果實,第二代主要咬食果實的果皮,并開始蛀入果肉內部,等到害蟲長到成熟,開始爬出孔外,在獼猴桃葉上制作白繭化蛹。到每年的七、八月份,第三代獼猴桃蛀果蟲開始危害果實。
2獼猴桃主要蟲害的防治
2.1斑衣蠟蟬蟲害防治措施
首先,在對獼猴桃進行冬季和夏季修剪的時候,可以剪除有蟲害的樹枝,并鏟除卵塊;其次,滅絕蟲源,在獼猴桃果園附近要禁止種植一些能夠吸引斑衣蠟蟬的植物,如苦楝和臭椿等樹木;另外,如果斑衣蠟蟬已經成為成年蟲或者若蟲,就要利用生物手段對其進行防治。如可以用20%磷胺乳油、20%獵神乳油或者50%久效磷水溶劑等進行殺蟲,但是要注意這些化學藥物的用量,此外,在果實成熟之前15天前要停止使用。
2.2潰瘍病防治措施
一是嚴格檢疫,禁止從病區引種苗木和接穗。二是清潔果園,采果后結合冬季修剪,去除病蟲枝蔓,連同地面落葉、落果、雜草徹底清理出園集中燒毀,減少越冬菌源。三是及早檢查、預防、消滅傳染源。在早春、晚秋易感病區主干上涂抹80%代森鋅200倍液,發病時及時刮除病斑。四是休眠期噴灑3~5°Bé石硫合劑,生長季節噴灑1000~1500萬U農用鏈霉素1000倍液,或20%噻菌銅600倍液,或77%可殺得600倍液。
2.3根結線蟲防治措施
首先,要進行嚴格的檢疫,禁止在發生線蟲病蟲害的地區調樹苗,并對外來樹苗進行嚴格檢疫,只有確定沒有線蟲存在時才可以引進果園;其次,加大對無蟲幼苗的培育力度。在播種前兩個星期左右進行4~5kg的15%鐵滅克顆粒劑噴灑,殺滅土壤中的線蟲。
2.4獼猴桃蛀果蟲蟲害防治措施
對獼猴桃蛀果蟲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應用化學技術。在獼猴桃蛀果蟲的成蟲期,可進行菊馬乳油、滅掃利、氯氰鋅乳油等化學藥物的噴灑,最好是每隔10~15天進行一次噴灑,另外還可以用糖醋液進行滅蟲,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化學藥物要注意其使用量。
2.5根腐病防治措施
一是土壤黏重的果園摻沙,以增加土壤透氣性。二是注意及時排澇,防止果園積水。三是扒土曬根,成齡樹用敵克松粉劑50~100g加入水10kg混勻后潑澆,或用根腐靈潑澆,每10d進行1次,連澆3~4次。
3獼猴桃的管理措施
3.1 園區內的道路規劃。在園地規劃之初,首先要進行園區內道路的規劃,建設主干道以及將園區內各個部分相連接的支路,要保證各處之間的通行方便。道路的規劃要在不影響獼猴桃種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對各個區域進行聯通,方便種植人員日后的工作。
3.2 種植區域規劃。在對獼猴桃種植區域進行規劃設計時,要依據獼猴桃的基本生長特點,選擇向陽、通風、降水充足、排水良好的淺丘、矮坡等地進行種植,大部分是采用梯田式的種植,根據園區的地形合理安排種植區域的面積及間隔。
3.3 灌溉排水系統規劃。園地內要建立灌溉排水系統對自然降水進行調節,其目的是為了保證在旱季灌溉系統能夠為園地內的提供充足的水源,同時在雨季排水系統能夠及時進行積水的排出,這就要求種植人員始終保持排水渠的通暢。
3.4果園管理。土壤是獼猴桃生長與結果的基礎,加強上壤中耕、深耕、鋤草,使上壤具備深厚、疏松、肥沃,可增強土壤的透氣性、透水性,增加土壤有機質,就可以滿足獼猴桃根系生長發育要求。雜草與果樹爭肥,影響田間通風通氣。樹盤管理需要松上除草,經常保持土壤疏松、無雜草,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避免樹盤內雜草叢生,堅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掌握好適宜的深度,不要損傷果樹根系。
結語
隨著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加劇,世界各國都在尋找新的發展項目,而獼猴桃以其獨特的風味、豐富的營養價值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而獼猴桃的藥用保健價值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其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競相發展的新興果品之一。因此應當加大對獼猴桃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的研究和探索,為其又好又快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陸葉.淺析獼猴桃的栽培及管理技術要點[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6):150.
[2]唐合均,付貴明,陳尚洪,等.獼猴桃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5(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