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淼 竇敬峰 潘登 董偉 王寶紅
摘要:地下水動態監測是一項基礎性、公益性工作,是掌握區域地下水動態變化規律,科學利用地下水資源,防止過量開采與水質污染,促進地下水環境保護的重要依據。監測區范圍主要包括我省黃淮海平原、南陽盆地、伊洛河盆地、靈三盆地等平原、崗丘地區,總面積約11 萬km2。地下水水位統調點350個。區域上以淺層地下水為主。
關鍵詞:地下水動態監測;過量開采;淺層地下水
一、淺層地下水水位埋深
0~4米區:分布于豫北沿黃河北岸的臺前—范縣南部一帶、周口南部、駐馬店汝南—正陽—息縣—淮濱—固始北部、三門峽市區—靈寶山前平原,此外零星分布于淅川東南部、濟源市區—焦作市區一帶,面積19111.25km2,較去年同期減少7249.15km2。
4~8米區:分布于新鄉西南部、臺前—范縣北部一帶、商丘大部、周口北部、平頂山寶豐—駐馬店市區一線、南陽盆地中心及方城大部,固始—確山一線呈條帶狀分布,在宜陽中部、汝陽西部、濟源南部零散分布。面積為41917.81km2,較去年同期增加2138.99km2。
8~12 米區:分布于黃河南岸黃河沖積平原區北部、平頂山西北部、南陽盆地南部及西北部、許昌北部,確山—潢川一帶呈條帶狀分布。面積19525.76 km2,較去年同期增加4599.71 km2。
12~16米區:分布于南陽市區—唐河北部一線、確山—潢川一帶、新鄉東部、安陽—鶴壁一線,在三門峽、洛陽、鄭州市均有少量分布。面積9191.10 km2,比去年同期減少457.65 km2。
16~20米區:分布于信陽—羅山—光山一線北部,在平頂山西北部、洛陽及鄭州中部呈狹長條帶狀分布。面積6089.99 km2,比去年同期減少2668.90 km2。
>20米區:主要分布于伊洛河平原北部、焦作市南部、南陽市區—泌陽一線、信陽—光山一線南部區域,此外零散分布于三門峽黃河沿岸、平頂山及鄭州中部個別地區。面積12764.21 km2,比去年同期增加3637.00 km2。
二、淺層地下水水位變化
與上年同期相比,2016年枯水期(5月)區域淺層地下水水位以下降趨勢為主(圖1)。
水位下降區:分布于內黃—濮陽、新鄉—通許、禹州—太康、確山—潢川一線,另在南陽盆地、駐馬店北部、平頂山南部、鄭州南部塊狀地區,區域水位急劇下降;在商丘西部、潢川—淮濱一線,另在南陽盆地和新鄉南部零星地區,區域水位緩慢下降。水位下降區總面積68185.27 km2。比上年同期增加60321.22 km2。占監測區總面積的62.8%。
水位上升區:分布于安陽—鶴壁一線、新鄉北部、信陽市區北部、固始東部、三門峽黃河沿岸,地下水位急劇上升;三門峽山前平原、新鄉—焦作—濟源山前平原,另外在南陽盆地南部和商丘東部零星地區,地下水位緩慢上升。上升區總面積7570.50 km2。比上年同期減少了55251.97 km2。占監測區總面積的7.0%。
水位穩定區:除上述地區以外的其他區域,面積32844.13 km2。比上年同期減少5069.25 km2。占監測區總面積的30.2%。
三、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
2016年枯水期(5月),區域淺層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有三處,分別是清豐—南樂漏斗、孟州—溫縣漏斗和新野—唐河漏斗(圖2)。
清豐—南樂漏斗:該漏斗位于安陽—濮陽之間,為跨越省界的復合型漏斗,省內漏斗面積為5487.48 km2,比2015年同期增加1922.11 km2。漏斗中心位于濮陽市南樂縣??班l楚耿落村,5月份水位埋深21.32m,與上年同期水位相比,下降了0.90m。
孟州—溫縣—武陟漏斗:該漏斗位于黃河以北,焦作南部,漏斗面積為580.56 km2,比2015年同期增加250.65 km2。漏斗中心位于武陟縣龍源鎮,5月份水位埋深20.15m,與上年同期水位相比下降0.8m。
新野—唐河漏斗:該漏斗地處南陽盆地,漏斗面積672.98 km2,比上年增加348.94 km2。漏斗中心位于新野縣沙堰鎮,5月份水位埋深為6.86 m,與上年同期水位相比,下降了2.32m。
參考文獻:
[1]《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 164-2004 2004-12-09實施.
[2]《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