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洪雙
【摘要】:近年來,伴隨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資源和環境所面臨的威脅也越來越嚴重,構建一條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迫在眉睫。林下經濟作為林地經濟的關鍵模式,深入研究并促進其相關產業的進步具有重大價值。當前我國主要從生態結構、林下經濟的利用以及便捷性操作等方面對林下經濟中主要模式的優劣進行研究和分析。以下將介紹林下經濟的幾種主要模式,并分析其優缺點,旨在使人們重視林下經濟,為提高其經濟及生態效益提供參考。
【關鍵詞】:林下經濟;經濟模式;優劣分析
1、林下經濟的概念
現如今,我國已經將林下經濟作為林業經濟中的一項主要經濟類型來發展。很多專家和學者都闡釋了林下經濟的概念,并且他們所提出的理論大同小異,公認的最為全面的界定,指出林下經濟的發展要以不破壞林中其他物種的生存條件為基礎,對區域內林地和園地的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并依靠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最大程度上的開發和利用林下現存的生態資源及條件。同時,林下所種植或養殖的動植物以及微生物種類等,要經過科學、全面的觀測和篩選,從而確保所構造的復合型林業生態結構的穩定性及可持續性,進而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農業生態經濟結構。
2、林下經濟發展的原則
林下經濟的發展必須要以林地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為基礎,嚴格按照科學劃分、適時適量的原則,確保林地生態環境的穩定性及可持續發展性。發展林下經濟的目的在于使林地中的林木主體與所培育和養殖的經濟作物、動物等相互依存、和諧發展。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于不同階段對林木主體下所存在的水資源、光能等進行有效充分的利用。與此同時,也可以對林木的豐富功能進行開發和利用,發展非木材經濟產品。例如,黃柏、厚樸等植物的外皮具有藥用價值,可以用來制藥;紅棗、核桃等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可以用來制藥。除了部分植物具有藥用價值外,還有一部分植物在其他方面也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例如山楂、松樹等植物是制作飼料的原料。松樹花粉、松子、棗、蘋果等具有食用價值。又比如橡膠樹、松樹等植物的汁液是某些化工產品的原料。
3、林下經濟的主要結構和模式
3.1林藥模式
林藥模式是指在林木下繁育具有醫學和藥用價值的植物,并從中取得經濟效益。但是在選擇和栽種植物時,首先要對所選植物的特性進行充分研究和了解,在適宜的環境中發揮其最大價值。
優點:依據藥用植物的生長特性來選擇環境栽種,能夠實現上層林木植物,下層藥用植物的空間結構,整體之間互不影響,和諧共存。例如,在密閉度較低的喬木層下可以種植板藍根或者山藥等對陽光有需求一般的植物;而在密閉度較高的喬木層下則可以種植黃精等類似的喜陰涼植物。
缺點:林藥模式發展的限制條件較多,難以進行大規模推廣。不過如果當地有適宜的區域和環境,可以專門開墾出來根據林藥模式經營,爭取效益最大化。
3.2林蟲模式
林蟲模式,顧名思義是指在林下繁育對環境無危害的昆蟲。例如,在鹽膚木林養五倍子、柑橘林中養殖金蟬等。此種模式在基本不影響林木生長的情況下,提高了經濟效益,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優點:不同的昆蟲有不同的生活習性,根據他們的特性,為其選擇相適應的林木環境,同時為其提供必要的生存條件,做到科學養殖、精細培育,在充分確保區域內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同時,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
缺點:在引進外來昆蟲物種之前,一定要對所引進物種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科學全面的評估,避免新引進的昆蟲物種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影響其他物種的正常生存。
3.3林花模式
許多花卉喜好生活在土壤肥沃的潮濕陰涼環境下,因此林木下種花的林花模式也是一種可行的林下經濟模式,例如馬蹄蓮、劍蘭等花卉就能很好的在這種模式下生存。
優點:花卉植物所占用的生存資源比較小,因此在林花模式下,花卉對整體系統和環境的影響微乎其微,而且花卉不僅可以帶來經濟效益,同時能夠改善環境景觀,為人們帶來視覺美的享受。
缺點:花卉的市場行情一直波動較大,因此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不太穩定,在選擇這種模式之前要經過細致的考察和預測。
3.4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適合在林木密閉度高、潮濕陰暗的林中開展。確定發展區域后,將室內培育的菌種安放到林地中進行繁育,從中取得經濟效益。
優點:林下環境往往比較潮濕陰暗,特別適合菌類作物的繁殖,能夠給予菌類作物對溫度、陽光、濕度等條件的生長需求。另外,林木也是菌類極佳的生長基質,比如板栗樹枝就是比較好的原料。值得注意的是,菌類生長對環境的要求較高,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缺點:菌類生長對水資源的要求比較高,因此需要選擇地勢較平緩的區域才能發揮林菌模式的最大效益,受限制條件相對較多。
3.5林禽模式
林下養禽需要結合各個地區的實際條件進行,林木的種子、林下的草籽、昆蟲等可以作為禽類的飼料,甚至可以專門飼養蚯蚓等作為雞、鴨等家禽的飼料,減少投入,提升效益。不同的家禽有不同的適合其生長的環境,例如,雞適宜在坡地或者平原地勢下飼養。而喜水的家禽,例如鴨子等,需要林地中具有豐富的水源,比如河灘等區域。
優點:林禽模式能夠對林地中的空間進行充分利用,并且能夠有效運用到林中的雜草資源,在抑制雜草瘋長的同時,提高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另外,林禽模式能夠給予家禽充足的活動空間,提高家禽的抗病能力及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效益。
缺點:家禽的排便范圍難以有效控制,不利于處理,容易對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甚至可能傳播疾病,而且家禽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較高。
結束語
林下經濟是一項新型的、收益較高、可持續性強的經濟模式,該模式具有保護環境及生態平衡、合理利用生態資源的重要作用及價值。然而,由于我國遼闊寬廣,地勢及自然條件復雜多樣,因此各地區在選擇林下經濟模式時具有較大差異。在選擇經濟模式時,各地區應對當地的氣候及自然條件進行科學考察和研究,充分利用當地的生態條件優勢,同時,還要將當地的經濟發展現狀,例如技術支持、資金投入等因素考慮在內,將每種模式的優劣性納入權衡范圍,衡量所選擇林下經濟模式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崔明杰,王玉華,柏魯林,等.商河縣林下經濟種養模式及效益分析[J].中國林副特產,2012(4):97-100.
[2]張永北,冀春花,曹啟民,等.開割膠園節水灌溉膠-菌間作高產模式[J].熱帶農業科學,2012,32(6):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