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蘭 羅威
摘要:本文以美麗鄉村建設的景觀設計原則為抓手,通過分析浙江省安吉縣余村村在黨中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偉大號召下的美麗鄉村景觀建設項目為例,簡要地論述了其在綠化及配套設施等方面的設計方案,以期為同行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美麗鄉村;景觀建設;設計
一、“兩山理論”的美麗鄉村景觀設計原則
(一)充分注重自然環境的保護
自然環境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保障,其所包含的空氣、水體、光照、土壤以及各類動植物成為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同時,“兩山理論”所提倡的美麗鄉村建設更是以保護和尊重自然環境為首要任務。
(二)充分注重鄉土文化的保護
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我國新世紀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象往往是與城市有一定距離的各個鄉村,由于其受外界影響較少其中的不少鄉村還保留了十分濃郁的地方特色文化和生活生產習俗。
(三)充分注重鄉村建設的可持續性
由于我國大部分鄉村的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在長期的磨合過程中,無論是物質能量的轉化,還是污染物質的消納,都已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一旦大規模高強度的開發建設勢必會造成森林植被、河流水體、耕地土壤等破壞,使得鄉村原本的生物及景觀多樣性也不可避免的被破壞。因此,實現鄉村自然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也是“美麗鄉村”景觀設計的重要任務。
二、案例分析
(一)項目概況
本案例所涉及的余村村位于安吉縣南端,東與余杭區交界,南與臨安市接壤,屬于西菩溪流域,行政村域總面積為4.86平方公里。天荒坪是安吉生態旅游重鎮,有著省級風景名勝區一天荒坪景區的獨特環境優勢,其中“電站驚世”、“中國大竹海”、“藏龍百瀑”、“荷花山”等景點最具特色。項目所在地四季分明的氣候,造就了天荒坪四色迥異的自然景觀,項目總體規劃面積為152500.4平方米,其中一期設計面積為137843.8平方米,二期設計面積為684445.6平方米。
(二)綠化設計專項
本案例通過對村域范圍內現狀樹種的調查,將當地適應性和長勢良好的銀杏作為綠化基干樹種,并將其以自然式群落布置方式在村域主要入口處形成了主體形象空間,從而做到了植物四季景觀上的季相變化。而在橫貫村域的“銀杏大道”上則采用了規則式的行道樹列陣,每隔8米種植一株銀杏,其灌木層及地被層則結合“大年初一”風情小鎮綠化設計,以自然式種植,并注重植物種群的四季搭配,在樹種選擇上也以鄉土樹種為主。
由于本案例設計范圍內存在大量的現狀水域,設計師在水系整理時以新建生態駁岸作為首要任務,并在沿岸種植親水植物、挺水植物,從而形成野趣橫生的綠化氛圍。針對眾多橫亙在河流小溪上的橋梁,設計師將云南黃馨、花葉蔓長春藤等垂掛式開花類植物作為裝扮橋面的綠化方式。
作為溝通村域內交通組織的各條村級道路,在部分交通節點綠化以自然式組景綠化為主,結合景石放置形成城鎮入口形象節點。由于現有的村級道路都以香樟作為行道樹種,為此設計時在部分新建道路的中央綠化分隔帶中采用了銀杏,從而與風情大道的銀杏形成呼應。同時,在道路背景竹林的處理上結合開放草坪,并在部分區域設置了景觀置石,以形成有效的景觀組團,為打造由城鎮到鄉村的形象入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另外,在部分居民聚居區的道路兩側,以竹林或香樟樹作為綠化基底,形成了10米寬的道路綠帶,有效地保護了村落中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免受交通流量的影響。安吉作為杭州近郊的休閑度假目的地之一,擁有充足的自然資源。因此在設計中充分利用村域內各類梯田、竹林等植被資源,結合大地藝術景觀將具備較高園林景觀觀賞價值的農業品種應用于此,大大提高了村域的景觀特色。最后,設計師還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荷花池、精品五谷景觀帶農業示范區以及梯田竹海等景觀資源,并對部分缺失的區域進行了補植和調整。
(三)項目配套設施專項
項目配套設施既能保護村域的生態環境,又能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務,為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助力,其主要包括了垃圾箱、休息座椅、指示標識等。設計師在座椅的設計上,以融合周邊景觀為前提,結合當地風土民情總體設計風格,運用木材、石材、竹材等自然材質類型,從而創造出具有古樸之風且富于趣味的休憩功能設施。各類標識和指示設施則結合部分景觀小品,以木材、石材等自然材料構筑質樸之感,與當地淳樸的民風、自然生態的環境充分融合。在室外照明燈具的選型上也主要選用當地盛產的石材、木材、竹材等材質,燈具更溶于周邊的自然景色,燈具形式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由此帶來豎向照明豐富層次。至于公共果殼箱設計以當地遍布的竹子作為造型的起源,以竹節為桶,竹根為基,設計造型十分貼近自然并彰顯當地藝術特色,使設計與現場環境更為融合。
為維持村域生態環境,設計師在村域內設置了數個公共自行車租賃點,所有村域道路內交通組織均以自行車與電瓶車為主,大大降低了村域污染物的排放量。在自行車租賃點的設計理念上,以融合周邊景觀為前提,契合整體設計風格,運用鋼材、石材等材質,創造具有古樸之風且富于趣味的設施。而在公共廁所的設計和布局上,堅持以人為本,使廁所的服務半徑符合標準,并充分考慮場所、交通、使用者的關系來安排廁所的分布,同時保持與其他建筑風格的統一,富有自然氣息。
三、結語
“美麗鄉村”建設作為一項體系化的項目,其不僅僅是對鄉村的外觀面貌進行簡單的美化,其本質是通過對村域環境、生態、產業的全面調整,從而提升鄉村的文化品質和精神面貌,最終達到改善村民生活品質的目的。景觀設計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為改善鄉村整體面貌、振興鄉村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邵劍杰,黃淑娟,李先富.“美麗鄉村”景觀規劃方法與新寨村的實踐[J].城鄉建設,2014(1):32-34.
[2]李英豪,鄭宇軍.基于綜合發展規劃理念的“美麗鄉村”規劃設計研究——以東陽市花園村為例[J].規劃師,2011,27(5):37-40.
[3]許燦,葛益統.休閑視角下美麗鄉村規劃設計研究——以紹興市漓渚鎮棠二村為例[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8(3):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