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婭
【摘要】: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比較關鍵的工作,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也逐漸嚴重,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存在一定的不利影響。怎么樣將國民經濟和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相聯系是現在社會需要進行分析的熱點。
【關鍵詞】: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
【引言】:生態文明一詞最早在20世紀80年代由前蘇聯的學者提出,并將其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與結果被納入共產主義教育理論當中。所謂生態文明,是指工業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態,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以自然資源為主要對象,以特定的作用影響著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這是人對自然所持有的態度,它標志著人類文明發展到新的階段。由此,基于生態文明理念下的林業生態建設,本質就是還原當前所處的自然環境,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所以,研究生態文明理念下的林業生態建設的新路徑是創建生態文明社會的必行之路。
1林業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
1.1林業生態建設速度遲緩,科技水平不高
我國森林覆蓋率、全國人均占有森林面積等數值,遠不及世界先進水平,差距較大。而從科技進步水平來看,我國的林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與科技成果推廣率也較低。在林業建設的技術裝備配置、人工林的生產方面,也遠遠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因此,想要改善上述落后狀況,提升林業科技水平尤為重要。
1.2林業生態建設監理機制不完善,建設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近些年來,國家非常重視林業生態建設,并在林業生態建設上投入了大量資金。而資金投入的加大,需要有完善的工程監理機制進行監管,以保障資金的正常流轉。但在林業生態建設過程中,一些林業建設部門缺少工程監理,無疑會降低工程建設質量,同樣難以發揮出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國家資金與資源也會造成較大浪費。
1.3認識不足
林業生態建設,是推動我國林業事業發展的關鍵環節。但是,當前許多林業從業人員或相關管理部門對此項工作缺乏重視,部分地區由于林業生態建設工作松懈,造成出現林業建設倒退的問題。
1.4資金投入不足
一般林業資源大都處在比較偏遠的山區地段,而且當地的經濟水平相對較低,而財政支出重點相對傾斜于創造經濟效益的經濟項目建設上,生態環境項目的建設沒有納入地方經濟發展的整體戰略規劃中,這樣無疑造成生態林業建設缺少足夠的經濟投入作支撐。近幾年來,我國盡管資金政策的投入力度有所加強,但生態林業工程建設是長期性與綜合性事業,資金方面仍顯不足,無疑對生態林業建設產生了較大影響。
2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發展策略
2.1提高現代林業資源的管理及保護力度
由于管理者對生態文明建設越來越重視,森林的面積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質量也在逐漸地提高,相關部門的資源管理制度也在不斷的完善和規范化,很大程度上的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但是,由于我國國民的經濟水平不斷地提高,少數地方出現了很多林地非法占用的情況,而給出的理由是對土地進行整改從而改變了對林地的用途,在對一些低產的林地進行改造的過程當中,很多人都不按照國家的規定進行規范的操作,從而對資源造成一定的浪費,降低了林地的利用率,改變了生態的結構,從而對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針對這一問題,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加強對林地使用形式的審查,控制好項目建設所用的土地,對于惡意的毀壞林地、非法開荒的人員,進行嚴肅的批評教育并且做出相應的處罰。除此之外,管理部門要對森林管理工作進行考核,考核的內容包括森林的變化、森林的用地等等,從而促進森林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2.2努力提高生態環境建設的質量
根據“走出去,請進來,去偽存真,綜合考量”的原則,引進新技術和新科技進行林業的生態環境管理,對舊模式進行優化和創新,結合地區的發展實況進行環境保護制度的制定,通過新技術的引用進行林業質量的保證和提升,加強對生態物種的保護,進行生態林業的建設,擴大林業的發展規模,充分利用林業資源,對其進行科學配置。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進行一票否決制的制定,將績效考核落實到每個人,加強每個人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視度,以便提升和保護林業資源的質量。
2.3歸還林業原有的生態功能
當前人們對于林業的生態功能的認識過于局限,認為其只具有服務性,這種看法基于自我中心論,是不正確的。應該具有更為宏觀的視野,多角度定義林業的生態功能。多種物種在林業系統中相互依存,資源利用互為補充,各種自然條件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林業物種多樣化。傳統的林業建設開發方式違背了可持續發展觀念,無法融入進生態森林的建設之中。因此,還原林業的原有生態功能是必要的,但這并非種一片林子就能解決的,而是要基于生態文明理念下盡自己所能地創造并維護更加穩定更富有生物多樣性的森林系統。
2.4加大對林業科學技術的研究力度
基于目前我國的林業科研技術水平,為保障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大對林業發展建設的科研投入,重點關注對某些稀缺物種的繁育技術和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因此,相關部門需要組織建立林業研發中心。此外,要加大對林業科研人才的引進和培訓力度,努力將科研技術成果與市場經濟和生態建設相關聯,注重生態型林業生產基地的設施建設,提高林業技術的科技含量,包括高生長效率、高木苗成活率及新品種研發率,促進林業生態文明建設。
結束語
林業是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生態建設的主體,其肩負著林產品供給和改善生態的雙重使命。因此,加強林業生態建設意義重大,同時我國生態林業建設對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經濟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希望林業生態建設的相關從業人員,努力做好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為人們的生產生活營造出健康、清新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劉燕.論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5):136-137.
[2]牛美玲.論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28).
[3]孫遜.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探析[J].黑龍江科學,2016(6):148-149.
[4]孫晶.現代林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6(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