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正麟
【摘要】:林業產業的基礎性產業資源主要是森林資源,而森林資源屬于比較脆弱的自然資源,在不合理的開采工作的影響下,森林資源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因此相關產業的創建者積極地轉變了林業活動的經營方法,借助科學經營方法來適度地開發森林資源,分類經營是一種比較適合森林資源應用工作的利用方法啊,在利用森林資源的同時,資源利用者還對其進行了培育,使森林可以保持健康的生長狀態,本文對森林分類經營方法以及科學的培育方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國有林場;森林分類經營;措施
1分類經營森林的工作原則
1.1社會性原則
社會性原則是指,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加強平時的宣傳工作,使人員認識到發展林業的重要意義,還要對農戶、私營業主以及投資者進行鼓勵,出臺響應的獎勵政策,對林業的發展進行扶持。林業的經營方式有很多種,只有鼓勵大眾積極參與到森林分類經營中,并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提高森林經營的效益。
1.2和經濟相適應原則
森林經營要以當前經濟發展趨勢為依據,從源頭上保障森林經營效益。在經濟繁榮的當前時期,大幅度提高了人們生活水平,人們在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后,逐漸開始追求滿足精神需求。木材以其獨特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比如較為典型的例子就是通過使用木質家具模仿古典生活。在對森林經營進行分類時,需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任何一個產業想要發展,都要將市場動向作為主要方向,在對森林經營進行分類時,要深入分析人們生產和生活變化,加強研究木材市場發展趨勢,以此開展森林經營分類工作,以免森林經營和經濟形勢脫節。
1.3分級負責原則
森林經營還要處理好政府與經營單位之間的關系,經營單位一定要堅持政府的領導與指導,對管理的制度進行優化,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的水平。政府部門可以組織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林業保護中。采用分級負責的制度,可以促進森林分類經營工作順利的進行,保證各項活動有效的展開。
1.4可持續性原則
此項原則可以說是森林經營分類中的最基本原則,其也是進行森林培育的最基本理念。由于森林經營屬于長期、持續的工程,其前期各項資源的投入量較大,而在此情況下如果能做到森林的可持續發展,無形中也節省了大量的資源。地方政府和林業、農業等相關部門在進行森林經營分類時,要嚴格依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具備可行性的營林規劃。要確保森林經營分類與當地經濟相適應、與生態環境相協調。
2國有林場森林分類經營的方式
2.1按照林場類型進行分類經營
在國有林場管理的過程中實施分類經營的方式,能夠對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目前,林場主要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商品林,另一種為生態公益林。在對商品林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主要根據商品經營的模式進行管理,在經營過程中相應的經營人員需要交納一定的費用,并將國家費用折合成股份進行計算。如果需要對最終的利益進行劃分,則需要向國家交納一定的稅費,這種經營方式就是通過經營部門將獲得的利潤進行交納給國家的相關部門,再由相關部門將資金投入到林業管理中去,進而實現對林場的管理。我國相關規定表示,林場一切的商品交易行為都要在不影響森林生態的前提下進行,這種方式能夠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2.2按照森林資源進行分類經營
在此過程中可以利用國家相關資金幫助林場的經營運行,在對商品林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則需要根據資源種類對其進行分類經營。如果林場是自主經營的模式,為了保證經營質量,國家應盡量減少對其的管理干預。在對生態林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國家應對生態林進行適當的補償,保證生態林在經營過程中投入費用以及收益費用能夠得到一定的平衡,進而保證生態林經營者的權益。在分類經營中,如果要進行費用征收,則需要根據生態林的生產情況以及生產規模進行費用繳納,通常情況下是按照先征收后反費的方式進行,另外,還可以通過降低稅收的方式進行,以上兩種方式都能夠對生態林進行經濟補償。
3實施森林分類經營的建議
3.1盡快制訂和完善政策法規
建立管理辦法森林分類經營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建議國家林業局在詳細調研的基礎上,盡快出臺森林分類經營政策法規。各級地方政府根據國家有關森林分類經營的法規法律制訂適合本地區的相關政策,使森林分類經營的管理和公益林的補償、補助資金的使用與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
3.2調整考核指標
考核指標是工作的方向標,應區分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生態公益林追求生態效能,商品林追求經濟效益、滿足社會需求,兩者追求目標不同,沿用同樣的考核標準不利于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有效發展,更會掣肘速生豐產林的發展,嚴重挫傷林農、林業企業投身林業的積極性。
3.3應用正確的集材方案
在森林的撫育伐作業生產中,采取什么樣的集材方式,是保護生態和環境致關重要的生產作業方式,它不僅對伐后跡地的天然更新有很大影響。而且對保留木及林冠下幼苗、幼樹及林冠下的人工更新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它對森林植被的保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林地生產力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選取皆伐作業方式的小班應盡可量采用畜力集材,通過木材在跡地上的拖拽,可以增加天然下種與地表的接觸面積,從而加大天然更新頻度,提高天然更新的可靠性。
3.4及時進行幼、中齡林撫育
在更新跟上采伐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對森林后備資源的培育和管理,對于已經成林的人工和天然幼齡林及過去的大齡、被壓的幼中齡林應及時進行透光撫育和生長撫育。伐除林內的被壓木、病腐木、枯立木、三級木及生長不良木,保留目的樹種,增加其營養空間,促進其提早成林,使其更與、更快、更好、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效益。
結束語
隨著人們對國有林場森林分類經營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如何提高分類經營的質量,成為有關人員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通過對國有林場分類經營的方法進行研究發現,對其進行研究,能夠有效提高國有林場分類經營的質量,同時促進我國林業行業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對國有林場森林分類經營管理的方法進行研究,能夠為今后國有林場森林分類經營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敬文.林業分類經營改革的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9):171.
[2]張陽.淺談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對策[J].中國林業產業,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