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莪術作為藥用價值極高的一種植物,可以用來治療氣血凝淤以及宿食不消等多種癥狀,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現在人們對于生活的追求逐漸從物質層次轉向對于生活質量等的精神方面,因而莪術等藥材的種植價值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是莪術在種植栽培的過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重點,如果忽視這些點很容易出現嚴重的問題。文章從土壤以及種植方式等進行對于其栽培技術的闡述。
【關鍵字】:莪術;栽培;種植技術
【前言】:莪術,學名桂郁金,是廣西的一種特產藥材,具有適應能力強便于栽種以及低成本等有點,經濟效應很好。現在對于莪術的栽培技術正在逐漸的規范化,但是很多人對于莪術的栽培沒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導致一些田地里莪術栽培沒有足夠高的產率,文章介紹了規范化的莪術栽培技術,從莪術的品種選擇,環境選擇到具體施肥和除草以及采挖環節進行詳細闡述。
1、品種選擇以及定植
莪術的品種選擇考慮到其生長特性和經濟效應,一般選擇廣西莪術、溫郁金以及蓬莪術三種莪術。
1.1環境選擇
在種植的過程之前應當對莪術的生長環境進行定位,莪術一般在陽光充足、具有肥沃且上層疏松且排水效果良好的土壤的土地中生長狀況較好。在作物收割之后應當經過翻耕約二十厘米深,然后等待一冬天之后進行兩次犁耙之后進行莪術種植,這樣可以保證耕作的土地層比較平整。
1.2莪術選擇以及定植
在莪術種植之前,應當選擇中等肥壯且塊根多、沒有蟲害的莪術進行種植,若過度肥壯則可能導致植株內部進行無氧呼吸,分泌出抑制莪術生長的物質進而影響種植經濟效益,而若過度瘦弱則可能出現種植之后就有大批莪術死亡的情況。種植之前將大塊莪術縱向切成兩等塊,在切的過程中不能傷及芽,然后晾干并在切口處涂抹一層草木灰之后種植。種植應當選在四月上旬,此時溫度濕度都比較適宜。在種植過程中行距三分之一米,在種植穴中施草皮灰混合肥,然后在肥料上覆蓋一層土之后穴內放置一棵塊莖之后覆土,蓋上稻草之后澆灌適量水。
種植密度則應當選擇每畝種植莪頭七十到一百公斤,畝栽約五千株莪術,種植時芽眼朝上,埋入五厘米深。種植完成之后七天內應當采用50%濃度的乙草胺乳油兌水后向地面噴灑,噴前進行除草操作,噴后用草進行覆蓋,這樣的處理方式可以最大限度上優化除草的效果同時保證土壤的疏松程度。
2、田地管理以及采收過程
在種植之后,苗高達到十厘米之后需要進行第一次除草,隨后隔半個月左右需要進行一次除草進而除去莪術的競爭植物。在進行三次左右除草之后進行封行操作并停止除草。中耕的過程應當一次比一次淺,否則很容易傷及莪術根莖,給莪術生長帶來不利影響。中耕除草之后進行施肥,五月初左右進行追肥,采用人糞尿或者復合肥兌水進行淋施,之后每二十天進行一次追肥,確保莖葉生長有足夠的營養物質促進。到六月中旬之后再次施用農家肥以及過磷酸鈣和復合肥,撒勻后培土。七月底之后施草皮灰或者腐熟農家肥以及氯化鉀肥料。同時應當嚴格控制氮肥施用的數量和比例,否則莖葉會過度生長,吸收過多的營養導致塊莖生長不足。八月后不再追肥。莪術種植過程中要時刻保持土壤的濕潤行,如果出現連旱的情況則應當在早晨傍晚進行灌水協助植株抗旱,但是十月份之后土壤溫度一直保持較高濕度因而要保持田間相對干燥,在平衡水分的同時給收獲過程提供便利。
在莪術種植過程中最大的病害問題在于爛根病、葉斑病和爛苓綜合癥,所以在種植過程中一定要避免連作的現象,否則塊莖爛成一片會極大程度上影響經濟收益。同時對于嚴重病區應當撒上適量石灰粉確保病害不會繼續蔓延下去;對于葉斑病可使用五百倍稀釋的托布津進行噴淋,在噴淋之后一周進行再次檢查,如果沒有復發或者擴散則說明病害已去;對于爛苓綜合癥則首先采用農業預防的措施進行預防,比如采用健康的莪術種植,同時對于種植種子進行消毒。一旦病害發生則采應當盡快對病情進行控制,比如采用生石灰覆蓋病害區域等。與此同時應當注意排水,一旦積水,莪術很容易受浸減產。莪術的蟲害則主要包括地老虎等,對于蟲害采用常規防治方法即可。采收的時間應當選擇在地上莖葉枯萎的時候采挖,在采挖過程中首先要割去莖葉,之后進行深挖。挖出塊莖和塊根之后去除泥土再摘下塊根,之后減去須根。儲存的是要應當將塊莖和塊根分開擺放或者堆放。長期保存的莪術在采挖出來之后應當放在流水中去泥,然后在蒸籠當中蒸煮或者在鍋內水浸過表面煮一到兩個小時,確保九成熟之后曝曬干(在這一環節中不可用火烤,否則很容易起泡甚至引起變質)。曬干之后所得塊莖即商品莪術,若要進一步加工則可以采用烘干機或者切片機等進行機械加工。
結語
人們對于藥用植物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給莪術種植帶來新的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問題:莪術種植如何進行高效率大批量的種植?莪術種植戶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只有品質優良,品相較好的莪術才能獲得人們青睞,因而在種植過程中應當嚴格按照種植規范進行操作。
【參考文獻】:
[1]劉德軍. (2017). 溫莪術規范化種植中部分SOP的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成都中醫藥大學).
[2]李校坤, 姚崇瞬, 黃亞東, & 肖健. (2015). 現代技術在莪術研究中的應用. 藥物生物技術, 12(2), 134-137.
[3]張施君, 劉念, 盛愛武, & 吳國江. (2011). 南嶺莪術的組織培養技術研究. 北方園藝(8), 151-153.
[4]吳慶華, 林偉, 寧全強, 閻德愛, & 黃明廳. (2012). 莪術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 3-4.
[5]章丹娜. (2017). 2種姜黃屬植物根莖處理技術及在廣州園林中應用. (Doctoral dissertation,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6]趙志梅, 張立杰, 夏天, & 肖志. (2017). 莪術主要單體成分抗炎、抗腫瘤作用研究進展. 藥物評價研究, 40(1), 119-124.
作者簡介:閆京訓,男,1973年出生,漢族,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湛江鎮人,在讀西南大學本科,任貴港市港南區橋圩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農藝師,主要研究植物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