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明
【摘要】:植物造景是園林設計的重要環節,它關乎著城市的形象,也關乎著人類的生存環境是否舒適。因此,本文對我國目前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植物造景方法及發展趨勢進行研究,擬為我國園林設計可以提升到更高的空間。
【關鍵詞】: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造景
1、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造景方法
1.1 構建動感化的林冠線
林冠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園林植物造景的形態。豐富生動的林冠線能增強景觀的動感,進一步提升景觀的觀賞價值,讓景觀更具美學特征。因此,在園林植物造景中,必須重視林冠線的構建。讓林冠線生動而具有動感則是園林植物造景最基本的要求。構建動感化的林冠線,必須要重視植物的綜合搭配。在具體運用中,則需要考慮擬選植物的植物學、生態學等特征,并合理搭配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比如在居民小區綠化帶,可以選擇彼此能夠共生的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道路邊坡設計方面,則可以考慮草本與藤本植物相互搭配;在很多公園,則綜合運用了喬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豐富林冠線。
1.2 色彩搭配體現節奏韻律
園林植物造景是一個立體工程。在造景中,必須重視節奏與韻律搭配。從園林造景的實踐來看,立體的視覺效果在整體設計中更具有重要性。色彩則是立體視覺效果的重要構成。園林造景植物存在豐富的季相演變性,這種演變不僅包括形態,而且也涵蓋了色彩。通過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讓造景植物在不同季節表現優美的景觀特色,豐富時空序列感。為了表現景觀的和諧,可以盡可能地選擇臨近色彩,如黃色、橙黃、紫色、紅色等;為了增強空間之間的尺度感,可以考慮配置部分冷色調植物;相反,為了打破空間的距離感,可以選擇暖色系植物。園林植物造景色彩搭配最基本的原則是“突出主色、多色協調”。色彩搭配必須突出主色。如主色不突出,會造成主次不分,帶來色彩與視覺的混亂。同時,在突出主色的基礎上,還需要多色協調,避免色彩的單一。比如在很多小區采用的桂花+金合歡搭配,就是以綠色為主色,同時利用了金合歡在四季的色彩變化,實現了“四季多色”的色彩搭配效果。
1.3 “天人合一”凸顯意境
“天人合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古代園林設計中,設計者無不強調意境。我國傳統園林設計認為“園林是有靈氣的”或者“有靈性的”,將造景視為人與居所、人與自然溝通的載體。在園林設計中,則普遍期望通過意境凸顯為實現“天人合一”提供條件。“天人合一”要求在植物造景中盡可能地運用現有的自然景觀,減少人為痕跡。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可以考慮綜合運用我國古代園林設計的“借景”、“分隔”等手法,讓景觀更具有自然性。比如蘇州園林作為世界園林設計的典范,很多造景技巧與思維就值得現代園林植物造景所借鑒。同時,在設計過程中,可以預先設定一個意境主題。意境主題可以采取頭腦風暴、社會征求等方式,然后將意境融入整個設計,增強造景的人文感。
2、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造景發展趨勢
2.1 “低碳”與環保造景引領新風尚
工業化的發展加大了碳排放量。碳排放量的過快增長又造成了諸多的環境問題,并嚴重威脅了人類乃至整個地球的生存。“低碳發展”、“綠色發展”已經成為當前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就園林植物造景而言,“低碳”造景也是一種新風尚。具體而言,“低碳”造景要求在保證景觀特色和美學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固碳能力強的植物。烏桕、垂柳、女貞、火棘等則是固碳能力強的常用園林造景植物,可以有效吸收CO2,釋放更多的O 2。在工業園區、礦區等特殊區域園林造景中,可以考慮適當多選擇這些“低碳”植物。強調“低碳”的同時,還需要針對“城市病”越來越突出的情況,在園林造景植物選擇中,還要盡可能選擇抗性強的植物。如公路兩邊的行道樹,應該選擇對鉛、鎘等重金屬具有一定抗性的植物;工廠附近的園林設計,則應該選擇SO 2等有害氣體吸附能力較強的植物。
2.2 讓園林造景“回歸”自然
現代園林植物造景的基本理念與實踐主要來源于西方。在肯定現代園林植物造景相關理論和實踐積極價值的同時,也必須看到一些問題客觀存在。不尊重自然、人工痕跡過重、缺乏意境是現代園林植物造景最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現代園林設計的發展。“天人合一”是我國古代園林設計最核心的指導思想,倡導人與自然、與環境的和諧共處。這種理念實際就是一種可持續發展思維。讓園林造景“回歸”自然,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的尊重。從現代實踐來看,雖然我國園林植物造景的人工痕跡依然嚴重,但是盡量減少人工痕跡、 “回歸”自然正成為一種基本共識。尤其是隨著傳統園林設計的價值重新為業界所認識,“回歸”自然將會走得更快。讓園林造景“回歸”自然,需要加強我國傳統園林設計瑰寶的挖掘和再利用。同時,也需要適當的融入現代設計理念,廣泛推廣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
2.3 園林造景與地方文化特色相結合
園林植物造景不僅僅是“造”一種觀賞景觀,而是通過觀賞景觀展現景觀所在地的文化與精神風貌。從現實來看,當前我國園林植物造景對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單純為了“造景”而“造景”的情況突出。這也造成了各地園林景觀同質化嚴重,“千地一景”十分突出。事實上,園林造景與文化發展也息息相關。一些地方將園林造景融入了當地的文化。比如四川省雅安市是世界首只大熊貓的發現地。該市將大熊貓作為發展“名片”。在城市園林設計中,通過合理的植物搭配以及裁剪,建設了很多“熊貓”園林景觀。如雅安市雨城區姚橋新區沿江主干道的熊貓大道,相關方面就通過盆景、剪裁等措施,在主干道兩旁的人行道,設計了形態迥異、憨態可掬的大熊貓造型。這就是一種很好的園林設計思路,充分體現了雅安的“熊貓”價值,與其他城市在園林景觀上形成了差異化,并具有很強的地域文化特色。這種做法值得各大城市借鑒。
結語
總之,園林植物造景在現代城市生態系統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設計人員要結合現代園林植物造景的發展需要和未來發展趨勢,不斷進行總結和創新,從而為園林植物造景的更好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羅景良.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造景的探究[J].綠色科技,2016,(23)
[2]胡榮.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與植物造景探究[J].南方農機,2017,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