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月林
【摘要】:土壤中的營養元素與大豆產量之間具有緊密關系,通過對土壤中主要營養元素與大豆產量之間關系的研究,能夠最大程度通過土壤營養元素的調整促進大豆產量的提升。
【關鍵詞】:大豆種植區;土壤營養元素;大豆產量
1、資料與方法
1.1供試土壤
根據土質、氣候等自然條件,將大豆種植區分為三個產區,即:東部產區、中部產區與西部產區。在該項研究工作中,我們選取了五個最具典型性的大豆種植區,其分別為東部產區的樺甸、敦化、中部產區的榆樹、農安以及西部產區的白城,將這五個大豆種植區作為本項目的重點研究區,所有的供試土壤都來自以上五個種植區,供試土樣為35個。關于土壤的類型方面,主要包含:農安的黑鈣土,敦化的白漿土,白城的草甸土、淡黑鈣土,樺甸的黑土、淡黑鈣土、暗棕壤,榆樹的草甸土、白漿土、黑土。
1.2測試項目和方法
土壤有機質、土壤質地、堿解氮、全氮、全磷、有效鉀、有效磷以及pH都屬于測試項目的范疇。關于測試方法方面,測試項目不同,所運用的測試方法也就有所差別。其中,運用重鉻酸鉀-硫酸氧化法對能有機質進行測試;運用半微量開氏法對全氮進行測試;通過X-熒光分析法對全磷與全鉀開展相關測試活動;運用擴散吸收法對堿解氮進行測試;通過0.5mol/L碳酸氫鈉浸提-鉬銻抗比色法對有效磷開展測試活動;運用1mol/L醋酸銨浸提-火焰光度法對有效鉀進行測試;通過電位測定法來對pH進行測試。
在對測試項目開展相關分析工作的過程中,地礦測試中心負責完成全磷與全鉀項目的分析活動,土壤化學分析室負責完成其他項目的分析活動。
2、結果與分析
關于研究區大豆土壤主要養分與pH測試結果方面,詳見下面表格:
2.1氮素含量及其與大豆產量的關系
在大豆中包含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的主要組成元素就是氮素,所以,在大豆的生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養料就是氮。大豆氮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即生物固氮與根際土壤。在大豆的生產中,土壤的供氮水平這一因素發揮著重要的決定性作用。一般情況下,土壤供氮水平的評價指標指的是堿解氮含量。
根據有關技術規程,將土壤堿解氮含量分為六個級別。通過土壤堿解氮含量情況方面來說,敦化種植區土壤供氮水平為1~2級,樺甸為1級,榆樹為3級,農安為4級,白城為4~5級。在整個研究區中,高級、中級、低級土壤供氮水平分別占總面積的29%、62%與9%。
從所有種植區土壤堿解氮含量與大豆產量間的關系方面來說,一般情況下,在大豆產量比較高的產區中,其范圍為80~140mg/kg,在大豆產量比較低的產區中,其范圍不高于80mg/kg。在一些產區中,盡管土壤堿解氮含量處于合理范圍中,但是產量比較低,主要與土壤pH值存在關聯,這些種植區的土壤存在著比較大的堿性。由此可見,80~140mg/kg為研究區土壤堿解氮適宜含量,其含量過高或過低,都會對大豆產量造成影響。
2.2磷素含量及其與大豆產量的關系
母巖內的含磷礦物、土壤有機質與施肥,這些都是土壤中磷素的來源。成土母質與土壤磷素含量,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由于地理分布的影響作用,試驗區土壤耕層磷素含量表現出自東至西不斷降低。從絕對量方面來說,相比較于所有自然區各土類土壤耕層全磷及有效磷含量的平均值而言,研究區土壤耕層的磷素含量平均值比較高,代表試驗區大豆種植區具有較高的土壤磷素含量。關于土壤磷素供應水平的衡量指標方面,一般指的是有效磷含量。
關于大豆的產量方面,與土壤有效磷含量存在一定關聯。與此同時,在磷肥增產效果方面,氮素發揮的主要的影響作用,以氮肥為基礎增施鉀肥能夠實現磷肥增產效果的提升。
2.3鉀素含量及其與大豆產量的關系
在大豆的生長過程中,運用鉀肥,能夠實現大豆脂肪與含硫酸氨基含量的提升,提高大豆的產量,并對大豆品質起到一定的改進作用。在土壤中,礦物質部分是鉀素的主要來源,所以母質影響著鉀素含量的高低。相比較于自然區各土類土壤,研究區土壤耕層全鉀與有效鉀含量的平均值都比較高。一般情況下,通過土壤有效鉀含量,對土壤供鉀水平指標作出評價。從各種植區土壤有效鉀含量與大豆產量之間的關系方面來說,二者的正相關關系不突出。
2.4土壤養分平衡與大豆產量的關系
在大豆維持生長的過程中,氮、磷、鉀這三種主要營養元素缺一不可,三者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并且各個元素之間存在著交互功能。磷、鉀的數量決定者氮肥的最高肥效,氮肥決定者磷、鉀肥的最高肥效。要想實現大豆的高產穩產,其前提條件就是確保土壤中氮、磷、鉀三元素含量的充足,并以此為基礎,確保三者比例處于平衡狀態。
結語:
通過對大豆種植區土壤營養元素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到62%的大豆種植區土壤供氮水平處于中等級別,29%屬于高級,9%屬于低級。土壤堿解氮的含量為80~140mg/kg時,能夠最大程度促進大豆產量的提升。研究區中95%的種植土壤供磷水平和供鉀水平處于高級階段,5%屬于中級,其中東部土壤供磷水平最高,西部最低。土壤有效磷、有效鉀的含量與大豆產量沒有直接關系,都能夠滿足大豆的生長需要。堿解氮、有效磷、有效鉀之間的比例接近1:0.3~0.4:1.7~1.8時候,大豆產量最高。
【參考文獻】:
[1]高明. 土壤環境地球化學條件與大豆產量/質量的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7.
[2]李海欣,郄晨龍,雷少剛,陶文曠.半干旱礦區作物對土壤含水率和圓錐指數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08):124-127.
[3]許艷麗,姚欽,宋潔,潘鳳娟,劉春龍.珍珠粟對降低土壤中大豆胞囊線蟲密度的作用[J].土壤與作物,2014,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