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林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質量的要求也隨之提升,農畜產品作為我國飲食結構中的重要一環其質量安全應得到切實保證。本文將針對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對農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進行全面的探究。
【關鍵字】: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1.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建設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促使國家建立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對農畜產品生產經營的狀況進行全方位的監管。然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某些不法商家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在農畜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化學添加劑與激素對飼料進行加工,直接影響了畜牧產品的質量與安全[1]。某些經濟基礎較差的地區發展畜牧業養殖,由于缺乏資金支持,只能選擇地租較低的城郊作為發展畜牧業的場所,臨近化工廠與施工場所,使大量的重金屬與有害物質通過空氣與飲食在畜禽體內沉積,影響了農畜產品的質量安全。針對畜牧產品市場的發展現狀,國家已基本建立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體系,對畜牧產品的安全引發了廣泛關注。通過引進國際先進檢測技術與食品安全質量標準,積極將國內畜牧產品質量與安全標準與國際先進畜牧業國家產品質量標準對接,使農畜產品標準化生產規模日益擴大。國家不斷加大投入畜牧業產品監管力度,初步建立了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措施。然而農畜牧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仍存在許多問題急需解決。
2. 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建設的問題
2.1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標準不統一
國家大力推進以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標準為市場準入原則,建立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以推進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標準得到切實的實施。然而受地域差異與經濟發展狀況的差別影響,部分地區尚未建立專職的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推進的程度存在相當大的地域差異。如內蒙古作為我國最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對我國農畜產品供給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地區發展水平不同,大部分旗縣建立了相關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而有小部分地區質量安全監管機構的建立尚處于起步狀態,蘇木鄉鎮和嘎查村級監管機構與機制還未健全,難以制定統一的標準進行農畜產品安全質量的統一管理,使得進入產品銷售市場的農畜產品質量不統一,難以進行質量監管[2]。
2.2農畜產品安全監管技術較低
由于受地區發展水平的限制,某些地區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技術尚處于起步階段,質量檢測設備配備不齊全,給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帶來很多不便。尤其是內蒙古等地區受地域環境條件限制,難以吸引具有高素質的農畜產品安全監管人才長期入駐,使得農畜產品安全日常監管工作長期處于停滯狀態。由于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技術存在地區差異,因而很難建立統一的安全標準體系對同一地區的不同區域農畜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監測。尤其是一些經濟基礎較差的地區農畜產品加工場所較為分散,因而農畜產品監管工作只能對農畜產品生產加工的結果進行檢,缺乏對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進行質量檢查,使得農畜產品質量檢查工作存在遺漏問題。
2.3經營者主體責任意識有待加強
市場自由競爭機制的建立決定了農畜產品的生產經營者以生產效益最大化作為農畜產品生產的最終目的,因盲目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了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對人民生活的影響。有些生產經營者甚至利用化學添加劑對農畜產品進行加工,以抗生素添加劑等強行催熟畜禽與農業作物,給農畜產品的質量與安全帶來巨大隱患[3]。由于國家尚且缺乏完善的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各監管部門的監管體系存在漏洞,存在權責不分明的問題,使農畜產品安全質量問題的責任相互推諉,有權無責。
3. 農畜產品安全監管機制建設的措施
3.1強化消費者與生產經營者的農畜產品安全意識
國家政府應加強農畜產品安全宣傳普及的力度,通過開展電視專題講座與相關媒體的宣傳作用普及農畜產品安全質量科普知識,提升消費者與生產經營者的農畜產品安全意識。通過播報農畜產品安全質量相關新聞,加大農畜產品監管的執法力度,通過堅決取締衛生條件不合格的非法農畜產品生產作坊宣揚農畜產品安全質量的重要性。建立農畜產品安全監管機制還應全面引入獎懲措施,通過對安全質量不合格的企業予以嚴厲懲處,對保證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的誠信生產經營方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與鼓勵,提升農畜產品生產經營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從源頭解決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3.2加快引入國際先進監測技術
通過引進國際農畜產品安全監測技術與先進設備,對經濟基礎較差的地域予以資金支持與政策鼓勵,從而加大農畜產品安全監測技術的投入以確保對農畜產品的安全質量進行有效監管。對內蒙古等地域環境較特殊的地區國家應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幫助其吸引相關技術人才。通過引入國際先進食品安全監測技術與標準,不僅有利于提升畜牧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力度,而且還能夠幫助國內室內產品打響品牌效應,突破國際市場貿易壁壘提升我國農畜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引入國際先進監測技術提升農畜產品安全質量,有助于內蒙古等農畜產品基地發展地域特色農畜產品,推動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畜產品占領國內市場份額,同時增進特色農畜產品的出口數額,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促進農畜牧業的蓬勃發展。
3.3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的監督權力
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機制的建立,不僅要依靠執法部門加大監管力度與提升,而且還應充分發揮社會公眾對畜牧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作用,提升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與監測的水平,為人民群眾依法行使監督權提供平臺,發揮社會公眾對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積極作用。
結束語
我國作為農畜產品生產與消費大國,保證農畜產品的安全質量對人民大眾的生活質量與身體健康狀況具有重要的影響。建立完善的農畜產品監管體系對提升我國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具有助推作用,能夠推動內蒙古等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發展,提升我國農業畜牧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韓長賦.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求是,2016(9):37—39.
[2]吳瓊.內蒙古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管理體系建設—基于政府視角的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3(6).
[3]馬愛國.當前我國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的新形勢和新任務[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7(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