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虹霖
【摘要】:水稻稻瘟病是一種常見水稻病害,基本上每年都會發生,且危害性較大。本文結合水稻稻瘟病發生的原因,提出了綜合防治策略,希望能夠有效的降低該病害的感染幾慮。
【關鍵詞】:水稻稻瘟病;原因;危害;綜合防治技術
【前言】: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一旦出現稻瘟病,將大幅度降低水稻的產量,嚴重的甚至會出現顆粒無收的情況。針對現階段水稻稻瘟病逐漸增加的趨勢,必須積極分析其發生原因,有針對性的采取有效的綜合防治措施,如此才能保障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害。
1. 水稻稻瘟病的危害及發生原因
1.1水稻稻瘟病的危害特點
水稻稻瘟病主要是因水稻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空氣通透性不高,感染病原菌所致。其危害特點是水稻整株各部位都可以感染,且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受害病株由局部褐斑逐漸形成全株褐變死亡,降低水稻產量。該病害感染的部位不同,表現出的癥狀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感染部位在水稻葉部,表現為初見褐斑,后成片褐色死亡。感染部位在莖部或是莖節,表現為莖節點褐色,后整個莖部變成褐色,植株矮小無生命力。
1.2水稻稻瘟病發生的原因分析
其一,水稻品種的抗病能力較弱。不同水稻品種的抗病能力有所不同,現階段生產所用的水稻品種大多為垂直抗性品種,在大面積單一栽種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初始病源擴散。
其二,適宜的發病條件。通過研究可知,適宜的溫度、光照和水分條件都有可能引發稻瘟病。氣溫處于20-30℃之間,濕度處于90%以上,在此環境下6-10個小時,就可以誘發稻瘟病。
其三,偏施氮肥過量。偏施氮肥過量將會造成水稻植株幼嫩或是徒長,降低植株的抗病能力,為稻瘟病菌的入侵提供有利條件。
其四,越冬病菌基數過高。稻田中病株的數量過多,帶菌種子的基數也隨之提高,提升了來年感染的風險。
其五,其它不良誘因。種植密度過大、長期遮蔭、用藥噴施不當等都會加大稻瘟病發病的幾率。
2. 水稻稻瘟病綜合防治技術
2.1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水稻品種進行培育
強大的抗病能力能夠有效的預防水稻稻瘟病的發生,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抗病水稻品種可以大幅度降低的感染幾率,促進產量的提升。因此,在稻瘟病常發的地區,應該加強抗病水稻品種的推廣,實行多質源品種布局,避免品種過于單一。為了獲得具備良好抗病性能的水稻品種,應該對抗病品種進行選育,將稻瘟病的抗性選擇作為主要選育方向。通過高抗性品種的多次雜交、回交和自交,使稻瘟病的抗病基因得到穩定的遺傳。這項工作需要需要長期的探索研究,必須從現在開始加強重視和投入。
2.2從全局角度出發做好科學規劃
為了實現對水稻主產區稻瘟病的有效預防控制,應該從全局出發,對水稻品種搭配、種植結構搭配以及輪作搭配進行統一的規劃,同時執行標準化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技術體系,促進主產區水稻稻瘟病的統一防治,構建覆蓋整個產區的防治環境。這種區域性的品種搭配規劃能夠有效的避免交叉感染的出現??共∑贩N能夠形成主導,對稻瘟病的孢子進行有效的抵抗,基本上可以杜絕稻瘟病大面積侵染的現象。此外,在統一規劃中,還應做好藥品種類的選用和用量的控制,一方面對稻瘟病菌進行嚴密控制,同時避免其產生抗藥性變異。
2.3科學管理防抗結合
結合歷年水稻稻瘟病的發生情況來看,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因營養過剩導致水稻過度生長,加之稻田通風不暢,形成高溫高濕的低氧環境,為稻瘟病孢子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致使孢子快速的分生繁殖,對水稻植株進行侵染。因此,應該進一步加強田間管理,通過科學的管理和控制預防稻瘟病的發生。首先,合理施肥。根據水稻實際生長情況制定科學的施肥配方,對氮、磷、鉀等元素進行合理的搭配,為水稻均衡生長提供充足全面的營養元素。同時,可以適當的施用硅肥,提高水稻表皮的抗病菌能力。其次,在葉瘟、莖瘟、穗瘟出現之后,應有針對性的加強營養和水分的管控,結合天氣情況做好水分的排、灌,實現對發病面積的有效控制。
2.4化學藥劑防治
化學藥劑防治是見效最快的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當前階段針對水稻稻瘟病的防治藥劑種類繁多,如用于稻瘟病治療的春雷霉素,用于稻瘟病預防的三環唑,復合性的滅稻瘟一號以及同時具備預防和治療稻瘟病功能的富士一號。在采用藥劑防治稻瘟病的過程中,不能盲目選用,應該根據水稻的實際生長期特點進行施藥,尤其是在陰雨天之前,要及時進行施藥防治。在施藥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浸種、浸秧以及噴施等方法。例如,在使用三環唑進行稻瘟病預防時,可以使用三環唑含量為75%的用量1g兌水1.5kg進行浸種。浸秧時,采用20%三環唑750倍液。對于發病的水稻植株,可以使用75%三環唑40g融入60kg清水噴施在病害部位,每周噴施一次,連續噴施兩次。采用上述防治方法可以有效的應對所有種類的稻瘟病,具有較高的適用性。
結語:綜上所述,水稻稻瘟病是一種較為流行的水稻病害,具有傳染性強、危害大、種類多等特點,一旦發生,若是不加防控,將會對農業生產帶來嚴重的損失。因此,必須加強對水稻稻瘟病防治工作的重視,通過宣傳動員將防治工作落到實處。本文簡要分析了水稻稻瘟病的危害特點和發生原因,從水稻品種選育、種植規劃、田間管控以及化學藥劑防治等方面對稻瘟病綜合防治技術進行了全面的探討,希望能夠為稻瘟病的防控和治療提供一定的參考,促進水稻產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姜景緒. 水稻稻瘟病發生的原因及綜合防治技術[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01):163.
[2]任洋,張國民,馬軍韜,王永力,張麗艷,鄧凌韋. 淺析黑龍江地區水稻稻瘟病采用的綜合防治技術[J]. 農技服務,2017,34(09):62.
[3]聞富生,張沖云. 陸良縣水稻稻瘟病預測預報及綜合防治技術[J]. 農民致富之友,2017(2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