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妹
[摘要]:臨夏牡丹也是甘肅各栽培牡丹的總稱,它(鄉土品種)獨具特點,形成了耐旱、耐寒、適應性強、病蟲害少的獨特而龐大的品種群。“牡丹隨處有,絕勝是河州”不僅是贊美臨夏牡丹的詩句,也是臨夏人對牡丹花喜愛的真實寫照,牡丹在臨夏的栽培歷史可以追溯到800年前甚至更早。
【關鍵詞】:臨夏縣;牡丹;發展
【引言】:臨夏縣位于甘肅省中部,臨夏縣回族自治州的西南部,黃河南岸。全縣林業用地面積57.6萬畝,其中:有林地9.66萬畝,疏林地0.17萬畝,灌木林地29.12萬畝,未成林造林地1.25萬畝,苗圃地0.04萬畝,無立木林地1.39萬畝,宜林地15.97萬畝。森林覆蓋率6.88%,林木綠化率28.92%。
1、臨夏縣油用牡丹發展現狀
臨夏縣油用牡丹分布在全縣各鄉鎮,幾乎家家戶戶均有栽植,現栽植面積210公頃,45.25萬株,主要品種牡丹有58個品種,芍藥78個品種。為了擴大紫斑牡丹種植面積,打造河州紫斑牡丹品牌,近年來,臨夏縣至臨夏市的河州大道一側大面積種植臨夏紫斑牡丹,風情線長達12公里,市縣快速通道,十里牡丹長廊,花香芬芳,引來游人駐足觀看。
牡丹繁育方法主要有種子播種的實生苗,其次為良種牡丹的嫁接苗,還有部分珍稀品種為分株繁殖。栽植面積較大,比較有規模的有一個公司兩個合作社,分別為臨夏州振華牡丹園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栽植300畝、臨夏縣金富貴牡丹芍藥繁育農民合作社栽植100畝、臨夏縣鳳凰山油用牡丹種植農民合作社種植200畝,共計430畝,種苗都是從外地調運的。
2、臨夏縣牡丹發展前景
牡丹產業是在國強民富、社會安定的條件下才能有繁榮的市場和廣闊的銷路。當今祖國發展和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以充分具備了“盛世文玩”的條件,因此國內牡丹產品的經銷非常活躍,經營模式多樣化。尤其是目前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各省牡丹花商品的廣告,相繼走向報刊、廣播、電視、進入了國際互聯網,開展了電子商務,在互聯網進行牡丹商品交易,從而帶來了現代商機。在國外中國牡丹已引起外國人濃厚的興趣和重視,形成了購銷兩旺的市場,尤其是菏澤、洛陽兩大牡丹生產基地,出口量逐年穩增。牡丹已在美、英、法等70幾個國家連片成活、鮮花努放,大放異彩。鮮切牡丹花已先后出口到德、英、法、美等國家,總出口量約34萬多只,銷售收入約1360多萬美元,而且出量在逐年增加。在歐洲等國家,誰家有一兩株中國牡丹,被視為至尊至榮的象征。
中國牡丹在國際花卉市場上的走俏,促使美國協爾公司與洛陽集團公司在1998年6月正式簽定協議,合作投資約100萬美元在美國建成集培育科研一體的“中國牡丹園”。“中國牡丹園”的建成,不僅為洛陽市花卉與國際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還將加快洛陽及中國牡丹產業化的進程。近年來,國外研究牡丹的人越來越多,培育出了不少新品種,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因此我們在輸出本國牡丹的同時也需要引進國外培育的牡丹新品種,如1998年洛陽市從日本引進56個新品種,正處在繁育節段。
目前牡丹產業在這種大的發展前景下,臨夏牡丹產業更具有發展優勢。“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臨夏被譽稱為牡丹之鄉,發展牡丹產業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具有非常適合牡丹生長的自然條件、具有充足的牡丹育苗基地和豐富的籽源,相對富余的人力資源和廉價的土地及勞動力,加之悠久的栽培歷史,為發展牡丹產業儲備了豐富的人才和實踐經驗;同時也有相對應的發展扶持政策。在諸多有利的因素下,臨夏大力發展牡丹產業,有著看好的市場前景、風險小、投入少、產出高,極易形成我州的優勢產業。
3、臨夏縣牡丹產業化發展的思路和制約因素。
緊抓西部大開發的契機,創建生態優良的新臨夏為目標,著力實施特色經濟發展戰略,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發揮地方特色優勢,科學規模,抓好牡丹培育基地建設,大力培育牡丹產業化發展和市場體系,著力推進產業化經營,穩步把牡丹產業培育成為新型主導產業,為農民脫貧致富和培植地方財源創出新增點。
4、對臨夏縣牡丹產業化發展的幾點建議
4.1 打響牡丹戰略化,創建河州牡丹城。牡丹作為商品,在臨夏不只是商家投資的問題,而是全州36萬農戶投入的問題,因農戶的投入及解決了商家遇到的土地和勞動力的問題,又對全州36萬農戶經濟收入創出了新增點。同時更需要政府和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借臨夏舉辦牡丹磚雕節的東風,鼓勵全州農戶種植牡丹,更要進行牡丹產業化建設,強化全州人民牡丹商品化的發展意識。還要在全州綠化工程中要規劃種植牡丹,并且栽種面積保持一定比例。鼓勵牡丹栽培園積極參加有影響的花卉展覽,叫響“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這塊金字招牌,積極創建西部牡丹城。
4.2 實施企業化經營,做大做強牡丹產業。臨夏牡丹產業要發展壯大,必須走企業化的市場道路,必須借鑒洛陽、荷澤等地探索出的寶貴經驗。就臨夏紫斑牡丹這一種群而言,更應當立足市場,走企業化運作的模式,把研發為主的企業做為龍頭,以農戶做為種植基礎,企業負責技術指導、開拓市場和產品的銷售,農戶負責牡丹種植,互惠互利,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同時企業加大對牡丹新品種的科研投入力度,積極培育新品種,加快對牡丹其他系列產品的開發,推進牡丹繁殖、催花、盆栽等技術的進一步提高,使之系列化、產業化,不斷培育和開拓新的市場,逐漸強化企業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是牡丹產業走向多元化、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4.3 倡導牡丹特有品值,做強旅游餐飲產業。牡丹蘊涵著人民美好的心愿“富貴吉祥”,同時解,朽具有很高的觀賞、藥用、食用價值。五月牡丹花盛開,花團錦簇、艷冠群芳、姹紫嫣紅、蔚為壯觀;此時是游賞牡丹的最佳時間,也是旅游餐飲產業興盛的開始。今后努力的方向就是擴大種殖規模,全力將臨夏建成西北牡丹園,促使牡丹成為臨夏旅游開發的新亮點、餐飲業收入的新增點。積極舉辦牡丹觀賞節,牡丹花兒會,屆時于青山綠水之間,游人觀賞牡丹花,歡唱牡丹歌(花兒),唱飲牡丹酒,品嘗牡丹宴,在欣賞牡丹的同時給人們來了高品質生活。
4.4 合理化資源整合,發揮品牌優勢。目前臨夏牡丹產業發展較慢,但是我們把它看為后發優勢,因為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其他地區以經成功了的好經驗和發展思路,使自己迅速發展。因此在州內制定牡丹產業發展規劃時,應充分立足高起點,注重資源的合理化整合利用,避免出現品牌雜亂、窩里斗、無序竟爭的局面。引導企業和農戶同心、同力,共同樹立和維護臨夏牡丹良好的形象,傳承和提升河州牡丹的金子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