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已經成為現在治理環境污染的首要任務。東阿縣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主要包括農藥化肥污染治理,農膜農作物秸稈治理,畜禽糞便生活垃圾污水治理。
【關鍵詞】:面源污染 綜合利用 物理防治
1、防治工作現狀
1.1、嚴格控制化肥的使用,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擴大生物有機肥應用范圍。(1)根據我縣農業生產實際,在瓜果蔬菜等經濟效益較高的作物上大力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使農產品品質和土地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提升,通過施用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促進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從而減少了化肥施用量。(2)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擴大配方肥施用范圍,實現小麥、玉米、蔬菜、林果等各種作物全覆蓋,充分發揮配方肥在化肥減量、農田減污方面的作用,提高化肥利用率,科學合理施肥,減少氮、磷流失。自2006年,累計實施示范方151個,示范總面積15.8萬畝,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522萬畝,累計推廣配方肥5.94萬噸。。(3)搞好水肥一體化示范。為培養樹立水肥一體化應用樣板,更好的實施推廣水肥一體化及節水灌溉技術,上報了3家示范組織。
1.2 農業生物資源的綜合利用。(1)大力提倡以秸稈還田為主要手段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開展農作物秸桿利用情況檢查,嚴禁秸稈野外焚燒,2016年全縣農作物秸桿利用率達到95.085%。(2)通過開發利用農作物秸稈及生活垃圾和養殖業的糞便做到了大型沼氣與生態循環農業的有機結合。新建戶用沼氣3223個,建成沼氣服務網點61個、沼氣區域站10個,沼氣技術覆蓋率達到了90%以上。建設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工程7處,每處供20余戶使用沼氣,年處理糞污3萬噸左右。建設大型秸稈沼氣一處、3500畝生態循環農業基地2處,年轉化利用農作物秸稈775噸,實現農業再生資源及廢棄污染物的資源多級利用、多次增值。2016年又新批復2000M3大型沼氣工程1處,目前正在施工建設。
1.3、實施農藥減量控害工程。(1)大力實施優質、高產、高效的農產品品種是減少化學投入品使用量的第一個有效措施。近年來,我縣積極開展良種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小麥、玉米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2)推廣使用高效低殘留環保型農藥新品種,全縣實施農藥減量控害面積 20萬畝,比上年增3.2萬畝,建立縣級示范區4個,示范面積 3萬畝,全縣大面積化學農藥防治比上年次數減少2次。(3)在病蟲害防治技術上,推廣“一噴三防”“統防統治”技術,及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病蟲草技術,推廣農藥增效劑和農藥替代品,(4)在防治器械上,改變傳統噴霧器使用新型高效的噴藥器械,減少了農藥的流失,提高了農藥的利用率,減輕了農藥對環境的污染。(5)在防治形式上,實行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成立了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專業化機防隊16支,在主要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上實行“四統一”即統一購買、統一供應、統一配制,2016年全縣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40萬畝次,統防統治的效果均達到 90%以上,效率提高了一倍;每季可減少防治1-2次,農藥的使用量減少了20.3%。4 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根據不同的生產規模和基礎設施條件分別采取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的綜合治理方法,對一些條件比較簡陋,設施差,規模小,效益差的養殖場進行關停,基本杜絕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水體。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 1 認識不到位。(1)在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 片面追求規模數量而忽視淡化農產品質量,盲目、不按科學要求噴藥施肥,不僅造成化肥農藥利用率低, 而且對農村土壤及水體環境造成嚴重污染。(2)對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認識不到位,措施不得力,配合不積極。
2.2 防治難度大。當前,東阿縣農村面源污染源已由生活污染為主轉變為畜禽養殖污染、生活污染、種植業污染并重的態勢。污染源分散面廣,不利于集中防治。缺乏農村專業防治隊伍,防治新技術、新工藝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推廣。
2.3 資金缺口大。東阿縣農村面源污染防治面寬量大,項目建設成本高,財政補助極其匱乏,無力配套相關建設資金。
3、防治措施
3.1. 進一步健全監管機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起步晚,農業面源污染點多面廣,必須設立鄉鎮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機構,強化基層監管能力建設。
3.2. 進一步完善農業面源防治“以獎代補”機制。加大對有機肥生產、秸桿綜合利用、垃圾分類回收、病蟲害統防統治、等行業的資金扶持力度,以廢棄物綜合利用量作為獎補標準,引導更多民間資本進入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領域。
3.3. 加大對地方開展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對地方垃圾處理設施、人員隊伍、運轉經費等給予補貼,形成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的良性機制。
3.4 提高農民的環境意識。進一步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切實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及相關部門自覺愛護環境意識和環保責任意識,確保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順利推進。
3.5 完善三大機制。(1)完善環保約談。嚴肅查處農村面源污染典型案件,對在防治工作中履職不到位、工作不積極的個人及相關部門進行督查談話,限期未整改,嚴格問責。(2)完善信息共享機制,通過環保執法聯席會議定期通報防治工作動態、資金使用等相關情況。(3)完善部門聯動工作機制,整合相關部門的項目和資金,綜合防治農村面源污染。
3.6重點建設四支隊伍。(1)建設農村環保志愿者隊伍,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2)建設農村環保聯合執法隊伍,加大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執法力度。(3)著力建設專業農技隊伍,推廣普及先進農業技術。(4)建設農村環境保護督查隊伍,切實鞏固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成果.
3.7實施資源循環利用。(1)推進農村沼氣建設。調整結構,優化服務,重點在規?;笄蒺B殖場、養殖小區、農村社區推進規?;託夤こ探ㄔO。加強服務和技術指導,提高沼渣沼液的商品化、肥料化利用水平和沼氣工程的產氣率、使用率。(2)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以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利用為重點,大力推廣應用秸稈精細還田、秸稈青貯微貯氨化、秸稈熱解氣化等技術,建設秸稈收貯體系。
【參考文獻】:
[1]:《農業面源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仲崇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