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昆
[摘要]:黃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用蔬菜之一。市場上對于黃瓜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對于黃瓜品質的要求非常高。文章通過對大棚黃瓜種植技術進行介紹,分析了如何在種植過程中加強病蟲害的防治,以更好地提高大棚黃瓜種植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大棚黃瓜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
[引言]:
在我國北方地區,黃瓜是主要的蔬菜品種,在人們的餐桌上十分常見。黃瓜富含多種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元素,既是蔬菜,又是水果,有著較高的營養價值。大棚種植技術是常見的蔬菜種植技術,該技術打破了季節對于蔬菜生長的限制,有效地提升了黃瓜的產量。在大棚種植黃瓜時,不僅需要注意黃瓜的種植技術,而且需要注意黃瓜的病蟲害防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黃瓜的產量和品質。
1大棚黃瓜的種植技術
1.1準備工作
黃瓜播種前準備工作主要有三方面,包括黃瓜品種選擇、營養床準備和曬種。品種選擇是黃瓜種植的關鍵因素,選擇原則是根據種植大棚的實際條件選擇抵抗病蟲害能力強和對土壤氣候適應性強的品種;營養床的準備主要是用有機肥和農家肥的混合為黃瓜的生長創造一個良好條件;曬種比較復雜,先將選好的種子放入57℃左右的水中,攪拌10分鐘,當水溫降到29℃左右時進行浸種5小時左右,之后將水倒掉,再用清洗液對種子進行反復清洗,清洗后的種子也要浸泡3小時左右。浸泡后將水倒掉,對種子用藥劑進行消毒處理,消毒后再一次用清水清洗,再把種子顆粒的水分甩干后用布包好,設計28℃溫度環境,以對種子進行催芽。催芽時要不斷對種子進行翻動,以保證種子個體受熱均勻。種子催芽24小時后出芽,出芽時溫度要保持在24℃左右,大概2天內可完成生芽。黃瓜種子生芽后如不馬上播種,要將種子包好放在陰涼地蹲芽,溫度以10℃左右最為適宜,這樣可以使種子暫緩生長。
1.2整地和適時播種
整地及播種的步驟相對簡單,主要根據地塊實際情況和經驗來進行。早春黃瓜播種一般在1月中旬,秋后的黃瓜播種一般在8月末~9月上旬。黃瓜生長對土壤營養要求比較高,需要種植戶在種植時施肥整地。北方最常用的施肥方法是1公頃地塊施用73000公斤的有機肥,1120公斤的過磷酸鈣、300公斤尿素和440公斤鉀肥。施肥后要對地塊進行整理,將地膜覆蓋好。
1.3定植和吊索
黃瓜定植是影響黃瓜幼苗生長和黃瓜產量的重要環節。在定植之前,提前做好土壤松土和施肥。當土壤的溫度、松軟度、肥力達到定植要求后,可以進行黃瓜定植工作。定植時,行距要保持在60cm左右,株距保持在33cm左右。定植后,注意大棚內溫度的變化。當黃瓜生長到12cm時,需要進行黃瓜吊索,通常是在黃瓜苗一側使用竹棍,在黃瓜苗上吊線,保證黃瓜苗向上生長。該階段黃瓜處于快速生長期,需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合理控制大棚的溫度。
1.4溫度與水肥
在黃瓜育苗的過程當中,溫度與水肥都要得到嚴格的控制。黃瓜幼苗的嫁接過程當中,育苗環境的溫度要嚴格控制在28~32℃,正午時分的溫度是一天當中最高的,太高的溫度對于幼苗的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在溫度超過35℃時,種植者就要對育苗環境的溫度進行控制,打破封閉的環境使其溫度有效降下來。定植完成后,要把幼苗的保溫膜拿掉,稍稍降低溫度來培養幼苗。施肥時也要十分小心,化肥及農家肥都要做到合理施用,保證幼苗的營養充足。
1.5田間管理
在定植之后,種植戶應嚴格控制大棚溫度,早晨溫度保持在30℃左右,下午棚內溫度保持在20-25℃左右,上半夜棚內溫度維持在16-17℃之間,下半夜棚內溫度在11-13℃即可。溫度調節可利用自然通風進行溫度調節,提高大棚內的氧氣含量。在黃瓜苗株長到2-4葉之后,進行第一次中耕管理,5-6次即可,耕深在20-25cm之間,促進黃瓜苗株深層根的形成,保障黃瓜高產、穩產。在大棚黃瓜苗株長到4-6葉時,進行第二次中耕管理,耕深在10-15cm即可,促進黃瓜苗株中層根的形成。在黃瓜苗株長到8-12葉時,停止中耕,以此保障黃瓜苗株深、中、表層根俱全,提高黃瓜苗株粗壯度,提高黃瓜產量。此時,可對黃瓜苗株進行吊蔓,在廂側間隔1.5-2.0m插入竹棍,每顆苗株間隔10cm,沿壟方向拉上一條直線,在每顆黃瓜秧上側吊一根線,吊蔓期間,動作要輕,摘除下部病葉、黃葉、雄花、畸形瓜、病瓜等,保障黃瓜質量。
2大棚黃瓜病蟲害防治
大棚黃瓜病蟲害主要有霜霉病、角斑病、灰霉病、枯萎病、炭疽病、根結線蟲病等,這些病蟲害嚴重影響黃瓜的產量和質量。其中霜霉病是由于大棚內溫度和濕度都較高所感染的一種病癥;角斑病的生命力特別強,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并通過土壤傳染;炭疽病是由種子攜帶的病毒造成感染。種植者可以通過培育抗病蟲害能力比較強的種子來進行黃瓜種植,很多時候也可以通過噴灑農藥來達到殺死害蟲的目的,但是農藥用量要適當,如果用量過大不僅會傷害黃瓜幼苗,而且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這樣的過量使用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往往得不償失。
在黃瓜種植之前,就需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對土壤進行消毒,除去土壤中的有害病菌。黃瓜的快速生長期,也是黃瓜病蟲害的高發期,在此期間必須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黃瓜在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有白粉病、灰霉病、細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等。通常選擇具有抗病害能力強的優質種子,可以有效控制黃瓜病害;采用噴灑農藥的方式防治病害,需要控制農藥的用量,用量過大會造成污染,同時損害幼苗。
在黃瓜生長時,做好蟲害的防治。白粉虱是最為常見的黃瓜蟲害,對于白粉虱的防治,可以使用黃板誘殺其成蟲;也可以使用生物控制,引入麗蚜小蜂,實現對白粉虱的控制,減少藥物對環境的污染,同時節約成本。對于蚜蟲的控制,可以在初期將損害嚴重的葉片摘除,同時保證黃瓜的通風。如果蚜蟲蟲害比較嚴重,則需要進行藥劑控制。
結語
完善黃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市場上對于黃瓜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所以,種植者一定要對黃瓜生產的科學技術加以重視,爭取在科學的黃瓜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支持下,使黃瓜的產量得到有效的增加,使黃瓜的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曲春禮.大棚黃瓜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研究[J].種子科技,2016(7):90.
[2]金春范.大棚黃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技服務,2015,(10):68.
馬云昆
[摘要]:黃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用蔬菜之一。市場上對于黃瓜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對于黃瓜品質的要求非常高。文章通過對大棚黃瓜種植技術進行介紹,分析了如何在種植過程中加強病蟲害的防治,以更好地提高大棚黃瓜種植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大棚黃瓜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
[引言]:
作為農業大國,不斷加強各類作物種植的技術水平,對于滿足人們的日常飲食需求,保障社會和諧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隨著近年來我國大棚種植技術不斷深入發展,相關工作者在種植技術方面都有著較大的突破。因此,本文將對大棚黃瓜種植的相關技術展開分析,針對種植過程中的細節進行介紹,并對如何有效加強大棚黃瓜病蟲害的防治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通過本文,能為相關從業工作者帶來一定參考意義。
1大棚黃瓜的種植技術
1.1準備工作
黃瓜播種前準備工作主要有三方面,包括黃瓜品種選擇、營養床準備和曬種。品種選擇是黃瓜種植的關鍵因素,選擇原則是根據種植大棚的實際條件選擇抵抗病蟲害能力強和對土壤氣候適應性強的品種;營養床的準備主要是用有機肥和農家肥的混合為黃瓜的生長創造一個良好條件;曬種比較復雜,先將選好的種子放入57℃左右的水中,攪拌10分鐘,當水溫降到29℃左右時進行浸種5小時左右,之后將水倒掉,再用清洗液對種子進行反復清洗,清洗后的種子也要浸泡3小時左右。浸泡后將水倒掉,對種子用藥劑進行消毒處理,消毒后再一次用清水清洗,再把種子顆粒的水分甩干后用布包好,設計28℃溫度環境,以對種子進行催芽。催芽時要不斷對種子進行翻動,以保證種子個體受熱均勻。種子催芽24小時后出芽,出芽時溫度要保持在24℃左右,大概2天內可完成生芽。黃瓜種子生芽后如不馬上播種,要將種子包好放在陰涼地蹲芽,這樣可以使種子暫緩生長。
1.2定植
定植直接決定著黃瓜幼苗的成活程度,是黃瓜種植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在地面溫度上升待到可以定植的時候,種植者就可以提前進行施肥松土等處理。定植場地的土壤在溫度、肥量、松軟度等達到既定要求后,就可以開始定植。定植時候苗與苗之間的行距要保持在60cm左右,每行的苗間距要控制在33cm。
1.3定植和吊索
黃瓜定植是影響黃瓜幼苗生長和黃瓜產量的重要環節。在定植之前,提前做好土壤松土和施肥。當土壤的溫度、松軟度、肥力達到定植要求后,可以進行黃瓜定植工作。定植時,行距要保持在60cm左右,株距保持在33cm左右。定植后,注意大棚內溫度的變化。當黃瓜生長到12cm時,需要進行黃瓜吊索,通常是在黃瓜苗一側使用竹棍,在黃瓜苗上吊線,保證黃瓜苗向上生長。該階段黃瓜處于快速生長期,需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合理控制大棚的溫度。
1.4溫度與水肥
在黃瓜育苗的過程當中,溫度與水肥都要得到嚴格的控制。黃瓜幼苗的嫁接過程當中,育苗環境的溫度要嚴格控制在28~32℃,正午時分的溫度是一天當中最高的,太高的溫度對于幼苗的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在溫度超過35℃時,種植者就要對育苗環境的溫度進行控制,打破封閉的環境使其溫度有效降下來。定植完成后,要把幼苗的保溫膜拿掉,稍稍降低溫度來培養幼苗。施肥時也要十分小心,化肥及農家肥都要做到合理施用,保證幼苗的營養充足。
1.5田間管理
在定植之后,種植戶應嚴格控制大棚溫度,早晨溫度保持在30℃左右,下午棚內溫度保持在20-25℃左右,上半夜棚內溫度維持在16-17℃之間,下半夜棚內溫度在11-13℃即可。溫度調節可利用自然通風進行溫度調節,提高大棚內的氧氣含量。在黃瓜苗株長到2-4葉之后,進行第一次中耕管理,5-6次即可,耕深在20-25cm之間,促進黃瓜苗株深層根的形成,保障黃瓜高產、穩產。在大棚黃瓜苗株長到4-6葉時,進行第二次中耕管理,耕深在10-15cm即可,促進黃瓜苗株中層根的形成。在黃瓜苗株長到8-12葉時,停止中耕,以此保障黃瓜苗株深、中、表層根俱全,提高黃瓜苗株粗壯度,提高黃瓜產量。此時,可對黃瓜苗株進行吊蔓,在廂側間隔1.5-2.0m插入竹棍,每顆苗株間隔10cm,沿壟方向拉上一條直線,在每顆黃瓜秧上側吊一根線,吊蔓期間,動作要輕,摘除下部病葉、黃葉、雄花、畸形瓜、病瓜等,保障黃瓜質量。
2大棚黃瓜病蟲害防治
大棚黃瓜病蟲害主要有霜霉病、角斑病、灰霉病、枯萎病、炭疽病、根結線蟲病等,這些病蟲害嚴重影響黃瓜的產量和質量。其中霜霉病是由于大棚內溫度和濕度都較高所感染的一種病癥;角斑病的生命力特別強,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并通過土壤傳染;炭疽病是由種子攜帶的病毒造成感染。種植者可以通過培育抗病蟲害能力比較強的種子來進行黃瓜種植,很多時候也可以通過噴灑農藥來達到殺死害蟲的目的,但是農藥用量要適當,如果用量過大不僅會傷害黃瓜幼苗,而且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這樣的過量使用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往往得不償失。
在黃瓜種植之前,就需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對土壤進行消毒,除去土壤中的有害病菌。黃瓜的快速生長期,也是黃瓜病蟲害的高發期,在此期間必須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黃瓜在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有白粉病、灰霉病、細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等。通常選擇具有抗病害能力強的優質種子,可以有效控制黃瓜病害;采用噴灑農藥的方式防治病害,需要控制農藥的用量,用量過大會造成污染,同時損害幼苗。
在黃瓜生長時,做好蟲害的防治。白粉虱是最為常見的黃瓜蟲害,對于白粉虱的防治,可以使用黃板誘殺其成蟲;也可以使用生物控制,引入麗蚜小蜂,實現對白粉虱的控制,減少藥物對環境的污染,同時節約成本。對于蚜蟲的控制,可以在初期將損害嚴重的葉片摘除,同時保證黃瓜的通風。如果蚜蟲蟲害比較嚴重,則需要進行藥劑控制。
結語
完善黃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市場上對于黃瓜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所以,種植者一定要對黃瓜生產的科學技術加以重視,爭取在科學的黃瓜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支持下,使黃瓜的產量得到有效的增加,使黃瓜的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曲春禮.大棚黃瓜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研究[J].種子科技,2016(7):90.
[2]金春范.大棚黃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技服務,2015,(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