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盛斌
【摘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抓手,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可積極提升農民素質、就業、經濟收入,以及改善農村環境,對促進城鄉發展有著積極促進作用。發展鄉村旅游業,必須具備豐富的旅游資源、科學統籌規劃、農村文化內涵等要素,介于影響村民正常生活秩序等問題嚴重,對此強化政府引導,發展因地制宜、引進先進技術、促進全民參與的旅游業尤為關鍵,實現規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鄉村旅游業;對策
我國是農業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改善農村經濟發展落后的重要舉措。隨著城鄉發展差異的不斷加大,解決農村一系列問題必須從發展經濟入手。鄉村旅游業作為新興產業,對農村產業、就業結構的調整,是其他產業所不能比擬的,同時實現了農村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拓展了農村開放度,是綜合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最佳產業。
1、發展鄉村旅游業在建設新農村中的意義
1.1.促進了農村區域經濟增長
作為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鄉村旅游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業人員的大量需求,改善了非農就業結構,解決了勞動就業問題。鄉村旅游業也是高附加值的產業,對外部經濟有聚集作用,對農村產業、產品結構的調整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帶動了交通、餐飲、手工藝品等行業的發展,積極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1.2.農村資源與環境開發實現了可持續
鄉村旅游業展開必須有獨特的自然環境,為開發、保護農村資源環境,對環境可持續發展有著現實意義。實踐證明,只有低強度開發的農村環境,才能更好的發展生態旅游,同時也降低了鄉村旅游發展成本。此時農民環保意識、環保消費理念不斷提升,間接推動了環境節約型、友好型社會發展[1]。
1.3.推動了農村城鎮化發展
鄉村旅游業也是服務業,農民經濟意識、服務意識提升尤為關鍵,作為文化產業積極改善了農村文明生活形式,在開展旅游業中,外來文明思想不斷涌入,潛移默化的影響了農民生活風俗習慣,同時也改善了村容村貌。發展旅游業,必須有完善的基礎設施,農村非農產業、環境、生活方式、基礎設施的改善,都是加劇城鎮化進程的重要舉措。
2、新農村建設中發展鄉村旅游業的重要因素
2.1.豐富的旅游資源
農業、旅游業的有效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業,可吸引更多的游客參觀、品嘗、購物、體驗等,旅游產品綜合了農村畜牧業、農副產品、林業、漁類養殖業等資源。與此同時,農民擁有的庭院、農作物等都增加了鄉村旅游業的資源特色。通過服務游客形式實現家庭經營,帶動游客體驗農家樂、采摘園、古風建筑等樂趣,可促進鄉村旅游的大力發展。
2.2.政府大力支持
政府應當大力落實資源整合、統籌規劃,以及重點推進鄉村旅游業發展等舉措,積極推動鄉村旅游業系統化、產業化發展。增加財政預算,提出并落實培增計劃,加大鄉村旅游宣傳、支持力度,提高農民參與鄉村旅游業的熱情。
2.3.大規模景區建設
積極增設景區景點,提高景區等級,積極構建鄉村旅游業發展環境。如各地區A級景區的設立,不僅增加了對游客的吸引力,同時也推動了文化產業發展。
2.4.發展遠景規劃
結合鄉村旅游與新農村建設制定的遠景規劃,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可持續發展的必須,重點建設鄉村文明,根據旅游業項目,積極優化農產業結構。其次發展綠色農業項目,實現生產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推動鄉村旅游業持續展開。最后必須具備生態旅游、農業生產方面的配套教育,具備上述幾點要素,才能確保鄉村旅游業持續發展。
3、發展鄉村旅游業存在的問題
3.1.旅游項目缺乏特色
各地區的旅游產品、項目趨同化,農村生態旅游缺乏特色,導致游客體驗疲勞,參與積極性下降。古風或是現代建筑的大量植入,與農村村容村貌有著較大出入,引起了游客的反感[2]。
3.2.缺乏完善的硬件設施
介于資金等因素影響,導致鄉村旅游硬件設施不完善,加之旅游項目單一,民宿、交通、文化游不合符標準,衛生條件不到位,導致經營主體參與不積極。
3.3.鄉村生態環境嚴重破壞
旅游業中各種消費活動的展開,以及旅游人數的增加,產生的廢棄物數量也隨之增加,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為增加旅游活動,在道路交通、背景環境盲目開發,加劇了生態環境破壞。旅游資源超載利用問題普及,必須加強重視。
3.4、村民生活秩序嚴重干擾
為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大部分的經營主體會超載接待游客,各項服務活動的展開,會間接影響村民正常生活。尤其是旅游旺季,加之物價上漲,正常的旅游業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安靜的生活環境也直接受到影響。
4、推動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對策
4.1.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旅游業
圍繞經濟理念,本著建設社會注意新農村政策,綜合發展農業、水利、道路規劃、扶貧規劃、生態效益規劃與旅游規劃。充分挖掘、利用自身優勢資源,注重人文、自然等要素的結合,創新旅游業項目。如廣東汕尾陸河縣利用當地梅園(種植果園)開發世外梅園、萬畝梅園觀賞梅花項目、蓮藕種植園開展荷花節項目、油菜花種植園春節期間的油菜花觀賞項目,城郊鄉村觀光休閑型的特色旅游模式,并成立了美食節、梅花節、荷花節等特色旅游品牌。
4.2.強化基礎設施布置
交通、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環境整治全方位開展。成立景區管理秩序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對景區亂象、經營管理、環境衛生、經營行為重點整治,積極打造良好旅游氛圍。
4.3.借助先進技術實現規范管理
對于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必須本著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積極引進生活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技術、廢物回收利用技術、水電節能技術等,切實提升鄉村旅游科技含量。新農村建設必須實現各方面的科學管理。構建信息咨詢服務、互聯網交流平臺,提高品牌知名度,確保游客體驗成果。
4.4.科學培訓實現全民參與
鄉村旅游業發展,必須本著低碳環保原則,積極展開村民培訓工作,提升農民素質、服務意識。借助現代媒體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綠色生產、健康消費理念,潛意識影響經營主體、游客行為規范,實現循環性鄉村旅游業建設[3]。
總結
鄉村旅游業作為農村經濟增長新突破口,對推動新農村建設有著現實意義。構建循環型旅游業,必須與農村發展實際結合,協調各利益主體關系,實現鄉村旅游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暢. 淺談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J]. 知音勵志, 2016(23).
[2]陳鵬, 宋徽, 陳基寒. 淺析宿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策略[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 13(5):39-41.
[3]許沁喬. 新農村建設視角下的鄉村旅游發展因素及其評價[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7, 38(7):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