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 要:慕課不限制參加學習的人數,是對所有在線用戶開放,它除了提供課程視頻、閱讀材料及相關測試外,還提供用戶交流的論壇,支持學生和老師社區交流,因此,受眾群體規模龐大。慕課讓人足不出戶就能學習各校專業知識,提高職業技能,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學習和交流平臺,并將深刻影響未來高等教育。本文在分析當前《計算機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探索慕課背景下新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基礎;問題;教學模式
“慕課”便是一種新型、便利的教學、學習手段?!澳秸n”一詞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的簡稱,2008年由加拿大學者首次提出來。這一課程學習方式從2012年在美國迅速興起并快速波及全球,在全球的教育行業逐漸掀起一場大風暴。同年,美國的一些一流高校如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大學等陸續創建了自己的“慕課”在線學習平臺,其中Udacity ,coursera和Edx三個平學習平臺最為出名,已有100多所世界一流大學加盟,上千萬人次注冊學習。
一、慕課的內涵及特點
慕課以網絡為平臺,依據課程目標、學習需要和知識體系,基于數字化資源,運用信息化手段和靈活有效的多種學習模式,支持多種學習對象、多種學習終端而開展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與學的活動。慕課不同于傳統的網絡開放課程,首先慕課要做到全開放、全在線,整個教學過程完整在線,所有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完成整個學習過程。慕課除了提供課程視頻、PPT、教學大綱等課程學習材料外,還提供課程討論的交互性社區,用于學生之間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問答和交流。其次,慕課強調規模化,不是所有的課程都可以做慕課,要精選適用面較廣的課程,如公共基礎課等。慕課一定要有通用性,才能保證大規模的受眾群體。同時,提供多樣化的數字資源,讓多層次的學生各有所得,各取所需。最后,慕課學習具有自治性,即多任務、半自主,但并非完全自學。慕課上線后,每個階段都會有多樣的作業,如課堂問答、課后復習題、課前預習等,每一小節學習結束后,都可以在論壇交流心得,向老師及同學提問,相互答疑解惑。所有教學活動必須參與且成績合格才能取得學分。
二、《計算機技術基礎》課程現狀分析
1、無法滿足學生差異性及個性化需求
不同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計算機技術能力有著一定的差異。 因此現在的課堂授課很難滿足學生個性化的能力需求,也會影響到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
2、教學內容覆蓋面廣但學時有限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既要完成現有課程體系內容的傳授,又要緊跟最新科技發展,講授新的計算機技術應用技能,因此知識內容更新快,教學內容覆蓋面較廣,每周 2 節課的教學時數無法滿足實際教學需求。 很多知識只能省略或點到為止, 因此造成了學生掌握不全、理解不深、實踐強度不夠、動手能力不強等問題。
3、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的問題
現有以“教”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學生的學習“被動、依賴”,缺少自主參與意識,從而影響了知識傳授效果,限制了學生自主、探究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慕課背景下《計算機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模式
1、新教學模式構建
基于慕課背景,嘗試探索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圍繞一個中心,兩項活動,三個階段,四類實踐展開。一個中心是“以學生學為中心”、兩項活動為在線學習活動和課堂學習活動,三個階段包括課前準備階段、課堂學習階段和課后拓展階段,四類實踐包括在線練習實踐、課堂研討實踐、上機實驗實踐、創新項目實踐,充分將實體課堂教學系統與在線學習系統的優勢結合起來。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習者在課外通過視頻資源進行學習、通過交互式在線練習對知識進行測試和鞏固,通過教師在課堂或答疑時間對重點難點進行講解和輔導,從而有效解決教學內容覆蓋面廣但學時有限的矛盾。其中學生在線學習的方式包括自主學習和小組形式在線學習,教師對課程的教學通過課前導學、課堂助學、課后督學等環節實現。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慕課、微信等社交網絡平臺等在線環境,在云平臺、知識管理工具等支持下展開混合式學習過程。學生充分參與教學各個階段,從而促進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并通過課內外多項實踐環節的安排,保證學生充分的實踐活動。通過混合式教學,達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能力,發揮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的目標。
2、教學資源建設
計算機基礎課混合式教學對學習內容與資源的組織和呈現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內容修訂與結構調整,精心設計課程資源。融合學前測評、在線課件、視頻課程、操作練習、線上討論等多種混合式學習元素,確保知識有效傳遞和技能的科學利用。分析整合國內外計算機基礎課慕課課程,結合現有本地化資源,以模塊化、階梯式、分層次為核心,兼顧教學內容的廣度與深度、兼顧知識點內容與實踐內容,構建了一套適應混合式教學的課程內容與資源體系。其中視頻、課件、測試為每個單元的基本資源,同時結合不同單元的特點,提供軟件實踐和實驗操作等資源。在該體系下學生可以靈活選擇學習起點,根據自身基礎,自定步調,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視頻或者相關輔助資源進行學習,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學習的要求。在教學資源的組織上,對教學過程的分析,將教學資源按照不同階段和學習活動分解為各個單元。圍繞教學目標,每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山導言、先測、參與式學習(、評估/后測及總結各個資源模塊組成,將教學內容切割為一個個單元.靈活應用于混合式教學中。
3、學習支持系統
混合式學習環境下應為學習者提供完善的課內外學習支持服務,通過移動應用和云計算等技術支持學習者在任意位置、任何時間、使用各種終端獲取學習服務。在混合式教學的研究和實踐中,可以設計實現了多種支持工具,從而保證有效呈現學習內容并且提供及時的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雙向交流。微信平臺支持。 微信作為一款具有通訊溝通、社交屬性、平臺架構的移動應用軟件,為移動學習構建了良好的平臺和應用方式u。我們設計實現了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支持平臺,為學習者提供交互互動、資源分享、資源發布、資源檢索等學習支持。第二,課程云實驗平臺。雖然當前學習者大都具有個人電腦等設備,但學習過程中需要涉及Windows等多種環境和操作軟件,個人電腦難以配置完整。我們提供了課程云實驗平臺。云平臺提供了課程各類實驗環境和操作平臺,學習者可以隨時自行預約,在云主機上進行各種系統和環境的配置和軟件應用,完成實踐練習。第三,智能學習助手。智能學習助手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應用,具有自然的人機交互與便捷的知識獲取等特征,有助于個性化學習和學習分析。課程設計了基于微信和QQ課程群的智能學習助手。智能學習助手應用所設計的課程問題知識庫、知識點知識庫,能夠實現智能化對話交互。
四、結語
教育信息化是未來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慕課作為新興的在線學習模式必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尤其在大學教育領域。未來5—10年,中國各大高校的公需課、精品課,特色課程等都將紛紛亮相,有專家預言,慕課及各類在線課程必將深刻影響傳統課堂教育,對中國大學教育改革及學分互認等教育舉措的實施有重要影響和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孟利民,淺析慕課發展對中國高等教育影響,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4)
[2]傅鋼善、佟海靜,網絡環境下有效學習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16(8)
[3]李威、熊慶年、蔡櫻花,試論慕課條件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教育王權問題,高等教育研究,2015(2)
[4]劉和海、張舒予、朱麗蘭,論慕課本質、內涵與價值,現代教育技術,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