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婧
摘 要:當前,我國正處于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此背景下,工匠精神再次引發社會高度關注,而高職院校作為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搖籃,如何能夠培養更多能工巧匠成為踐行"工匠精神"、培育多種實用性人才成為了職業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課題。高職院校要將工匠精神的培養作為切入點,以工匠精神為目標實施職業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院校;技能人才;培養;分析
引言:為滿足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對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研究如何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技能人才培養之中。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技能人才培養的當代價值,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技能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提出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技能人才培養的現實路徑:重塑社會價值導向、企業主導現代師徒制、重拾工匠精神的學校培養、打造專兼結合的名師名匠團隊、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打造匠心品質。
1.工匠精神的內涵和認識
1.1工匠精神的提出及定義
201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并提出:“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自此,“工匠精神”引起各界關注和熱議,并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次,全國上下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作為培養現代工匠搖籃的高職院校更被賦予了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使命。何謂工匠精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工匠的解釋是“手藝工人”。傳統意義上的工匠可理解為“手藝人”,即具有專門技藝特長的手工業勞動者。《韓非子?定法》說:“夫匠者,手巧也……”可見手藝精巧是工匠的基本特征之一。現在對工匠的理解除了手藝人之外,還包括技術工人或普通熟練工人。一般認為,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藝和精湛的技能,嚴謹細致、專注負責的工作態度,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對職業的認同感、責任感。
1.2高職院校教育中的工匠精神
如何認識高職院校職業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筆者認為,高職院校教育中的工匠精神應該從職業技能、職業思維和職業道德三個層次加以理解,即在職業技能層面,要求精確把握、嫻熟運用;在職業態度層面,要求開拓創新、持續專注;在職業精神層面,強調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從職業技能層面來看,工匠精神應該是一種職業習慣,是由一整套高品質高標準的技術制度鍛造而成的對某項技能的精確把握、嫻熟運用。簡單的說,就是對產品精雕細琢,對工作精益求精,把事情做到極致。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高職院校教育中的工匠精神應該是以專業技術的高標準作為人才培養的追求,并開設相應的理論課程進行系統的闡述引導,通過具體的實踐實訓教學培育工匠精神所需的技術技能。從職業思維層面來看,工匠精神應該是一種思維方式。美國學者亞力克?福奇就認為“工匠精神”實質是一種思維方式—“真正的工匠是一種思維狀態,而不是指向未來的一些興趣或技能集合。”也就是說,工匠精神應該是這樣一種把工作視作實現人生價值與理想的方式、自愿要把事情做好的思維。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高職院校教育中的工匠精神應該是培養學生和具備對專業的執著、對所做的事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的一種思維模式。從職業道德層面來看,工匠精神主要包含著愛崗敬業、履行職責、無私奉獻、踏實工作等道德規范。這些規范既是傳統的積淀、也是現代工業發展的要求、更是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對于職業人來講,只有履行了這些道德規范,才能鍛造出真正的工匠精神來。
1.3培養“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要想在競爭環境中占據有利位置,迫切需要一大批“技術型、創新型和復合型”的技能人才。而“工匠精神”則正是發展所需要的內驅動力。因為只有“工匠精神”,才能“保證產品和服務的高質量”,才能推動經濟快速進入“質量時代”。只有在“精益求精”中追求卓越發展,才能奠定扎實的基礎。而培養“工匠精神”來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升級,是時代賦予高職院校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高職院校應順應時代發展,積極營造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氛圍,優化實踐教學各個環節,努力培養出更多的人才。誠然,“工匠精神”的培養是和實踐教學分不開的。那么,高職教育又將如何在實踐教學中來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呢?
2.如何實施以工匠精神為目標的職業教育
2.1樹立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理念是關鍵
以“工匠精神”為目標來組織實施職業教育,關鍵在于構建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人才培養體系。《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與要求。即“職業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作為高職院校職業素質教育目標的“工匠精神”是職業技術、思維、道德的有機統一,從人才培養目標的角度來講就是知識、能力與情感的有機統一。事實上,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正在轉變這種理念,逐步從數量擴張式轉向質量內涵式的發展,轉向以培養“工匠精神”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職業教育的目標應該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確立其職業技術、職業思維、職業道德教育的培養目標,制定相應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途徑。
2.2把工匠精神融入專業教學過程中是有效途徑
培養高職學生的工匠精神,應當讓學生在實訓、實習中磨練工匠意志,掌握職業技術技能,培育創新創業能力,養成工匠的行為方式。首先,要在專業課程教學滲透工匠精神。專業課程的教學要兼顧專業和職業特點,在專業課程教學的目標、過程和評價等環節滲透工匠精神。在知識體系上,特別強調基礎、成熟和適用的知識,把工匠精神的培養和專業理論課程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其次,要在實踐技能訓練中體驗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培育要和實踐教育、技能訓練相聯系,學生才能深切感受到它的價值。高職院校應根據專業特色,建設高水平的專業技能實訓基地,讓學生接受嚴格的專業技能訓練,培養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匠作風,養成吃苦耐勞、持之以恒的工作毅力。要深化校企合作,讓學生在企業實習中培育工匠精神;在實習中,可以推行師徒制,讓學生在拜師學藝中養成工匠行為方式。再次,要充分利用好頂崗實習,結合企業和崗位的特點,在職業精神教育中突出對工匠精神的培養。
總結:我國正在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工匠精神作為一種職業精神和敬業態度,其現實價值越來越凸顯。期望通過深入分析工匠精神融入技能人才培養的當代價值,構建起“社會—企業—高職院校—教師—學生”五維分析框架,加強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技能人才培養中對工匠精神的培育。
參考文獻:
[1]郭慧.“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2):167+169.
[2]孫志方,李楊,王俊峰.工匠精神視域下增強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實效性的思考[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4):62-65.
[3]池漪.將“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教育的推進途徑與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34):244-247.
[4]施思.“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36(0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