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炳偉
摘 要:配網是電力系統的一個重要環節,功能是提供并分配電力資源,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建設智能配網成為電力企業的研究重點。本文首先介紹了智能配網的結構和特征,然后指出主要內容,最后闡述了具體設計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電力系統;智能配網;結構特征;設計方法
智能配網的出現,將傳統單向供電、供方主導、人工管理模式,轉變為雙向流動、用戶參與、自動化管理模式。隨著我國智能配網工程的實施,其一提高了配電網的運行效率,實現高效經濟運行;其二能為用戶提供優質電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其三推動新能源革命,具有良好的環保效益。以下結合工作實踐,探討了電力系統中智能配網的設計方法。
1.智能配網的結構和特征
1.1 結構
電力配網由變電站、配電線路、開關、用戶端等組成,其中智能配網采用高級自動化配電技術,分為兩個方面[1]:一是高級操作,即配電管控、數據采集,具有自動化、無功控制的特點;二是高級管理,即配電數據的輸入、編輯、統計一體化,利用地理圖像,獲得配電空間資料、設備網絡資料。智能配網的應用,一方面能及時獲得網絡屬性、運行信息、電路資料等,另一方面可以定位終端故障,實現隔離和修復的目標。
1.2 特征
和傳統的配電網相比,智能配網的特征如下:①具有自愈能力,因此系統安全性更高;②電能質量提高,能滿足不同用戶的使用需求;③開放性高,支持DER接入,可以和用戶進行互動;④對設備、配電網進行可視化管理,提高了管理的及時性和全面性;⑤資產利用率高,在配電、用電管理工作上的信息化程度高,提高了信息處理的準確性。
2.電力系統中智能配網的主要內容
智能配網用來收集電網數據,對突發故障進行控制和處理,因此該系統的運行,既需要電力網絡、通信網絡的支持,又需要多種應用軟件的支持,才能實現配網安全可靠運行。智能配網的內容包括如下:
2.1 數據采集監控
以載波技術、光纖技術為基礎,通過組建節點,可以實現配網全覆蓋,例如配電變電站、配網調度基地、用戶連接端口。這些節點的應用,不僅是配電終端和廣域IP之間通訊的橋梁,也能實現通訊方式的多樣化。以處理通訊功能為例,能及時有效地處理通訊疑問,將電子信息流、用戶業務流、輸電流等融為一體。
2.2 控制保護
控制保護在理論、技術上均具有先進性,常見如廣域網保護技術、快速模擬仿真技術、重構網絡技術等[2]。控制保護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同步處理重要信息,還能保護廣域網絡,實現緊急控制目標。
2.3 自動化配電
自動化配電系統的工作內容有兩點:一是配電管理自動化,包括設備維修、機械檢測、停電管理、自動抄表、設計規劃、客戶信息采集等;二是配電運行自動化,包括數據采集、信息監控等。以自動抄表為例,將通信、計算機、用電計量等技術融為一體,可以對表計數據進行讀取、采集、處理,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同步性好的特點,解決了人工抄表誤差、勞動強度大等問題。
2.4 高級量測系統
高級量測系統即AMA,屬于一種通訊介質,輔助利用智能電表,按照設定好的方法和流程開展測量工作;同時能收集數據信息,分析用戶的用電情況。在實際應用中,AMA系統是用戶自動化的重要標志,可以實現系統和用戶之間的互動。
2.5 DER并網
DER并網技術主要用于配電網絡的保護控制、調度管理上,確保配電系統能和設備接口精確連接[3]。其中,該技術主要包括兩種形式:一是微網,屬于配電子系統,可在主網外獨立運轉;二是優化調度,由工作人員對不密集安裝的DER進行調度管理,以保證電力系統正常有序運行。
2.6 傳感測量
利用在線監測技術,可以測量電纜溫度、電能質量、設備性能等。一方面,搜集節點數據信息,分析配網的數據資料,評估配網的健康性、完好度;另一方面,基于傳感測量技術下,能提高配網的防御能力。
2.7 故障電流限制
故障電流限制技術和電子高溫超導技術相結合,主要用來約束短路電流,充分發揮出智能配網的功能作用。具體來說,通過制定配網計劃,利用極速斷路器、約束器等設備,能提高智能配電體系的靈敏度;和故障隔斷技術、在線監測廣域保護技術相結合,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自動化修復[4]。
2.8 客戶信息系統
客戶信息系統即CIS,主要功能是管理用戶和用電信息,包括用戶名稱、地址、帳號、電話、用電量、用電負荷、供電優先級、停電記錄等。不僅能及時判斷出故障影響范圍,而且用電量、用電負荷等統計信息,是網絡分析的重要依據。
3.電力系統中智能配網的設計方法
3.1 確定目標
電力配網系統在運行期間,通過監測終端,設計出智能監測體系,在變壓器運轉期間,可以完成高精度的模擬量和狀況量。如此一來,可在短時間內將測量數據成果提交給主站,方便主站自行檢查,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向基站報告。通過監測設備的修復情況、電磁的兼容性,可以保證終端工作的安全性。
3.2 功能設計
智能配電系統的功能模塊如下[5]:①數據監測,記錄交流電的參數信息,例如電流、電壓、有功功率、無功功率等,以及25次以內的諧波電流、15次以內的諧波電壓。通過計算功率因數和頻率,能得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并將數據發送到主站。②數據存儲報表,以日核算、月核算數據信息為對象,核算后及時儲存起來,其中日核算數據的儲存時間約30天,月核算數據的儲存時間約12個月。③控制開關。監測終端用來采集線路開關情況,一旦開關情況改變,就會記錄改動發生的時間和情況,并讀取電能表在改動條件下的數據。④數據傳輸。基于GPRS無線技術下,獲取電表信息數據、核算信息數據,實現數據通訊的目標。⑤檢查疑問,可以對變壓器輸出的電流、電壓進行檢查,如果遇到異常情況,能匯總疑問信息,并上報給主站。⑥自動確診整改。針對系統運行出現的疑問,可自動診斷并修復。
3.3 技術支持
第一,提高配電系統的自動化。采用配電系統的模擬和優化技術,對配電網絡進行狀態估計、安全監控、評估優化、預測仿真等,可以降低系統運行風險,優化系統性能。第二,配電終端關鍵技術。以電子互感器、同步補償器、統一潮流控制器等為例,均屬于先進的傳感量測技術,具有瞬時、高頻、高安全性、低損耗等特點,應該加大研發力度。第三,分布式電源和微網接入。智能配網運行期間,要求支持可再生能源接入,拓展可選資源的范圍,實現電網和環境的和諧發展。例如:提高黑啟動能力,可增強電網的抗災性能,更好地滿足不同用戶的電能質量需求。
結語:
綜上所述,智能配網是電力系統的重要一環,主要包括數據采集監控、控制保護、自動化配電、高級量測系統、DER并網、傳感測量、故障電流限制、客戶信息系統等。文中介紹了電力系統中智能配網的設計方法,通過提高配電系統的自動化、采用配電終端關鍵技術、實現分布式電源和微網接入,能實現電力系統安全可靠運行。
參考文獻:
[1] 張鵬.智能配網自動化數據通信網絡組網設計研究[J].通信世界,2016,(12):159-160.
[2] 鄧慶華.電力系統中的智能配網設計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15):3146-3146.
[3] 翁利國,練德強,譚卓強, 等.基于多智能體的交流微網電流保護研究[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7,(15):146-151.
[4] 鄒舒曼.電力系統中的智能配網設計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7,(24):224-225.
[5] 安志國,陳洪雨,陳賀, 等.新型農網智能配變終端的設計[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6,(9):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