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調查研究表明,民辦高校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與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大學生人際交往引導教育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圍繞民辦高校大學生人際關系存在的問題、人際關系對個人成長影響的問題,深入剖析當前影響民辦高校大學生人際關系引導教育的問題癥結所在,提出了構建民辦高校大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對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民辦高校;心理健康;人際關系
0引言
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已達到30%[1]。然而,民辦高校由于其生源的獨特性,學生心理問題也顯示出了不同于普通公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當代民辦高校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復雜性和廣泛性及一些不利于交往的障礙性因素, 也使得其人際交往問題日趨突出,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1.民辦高校大學生人際關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民辦高校大學生不同于普通高等學校,大一學生更是有待關注的特殊群體。民辦高校與公立高等院校相比,存在部分學生高考接近落榜或落榜,學習成績、綜合素質偏低,自我認知、人際交往能力偏弱的特點。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在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中,人際關系所引起的心理問題已經超過半數,其中尤其以戀愛問題為首。通過研究大學生人際關系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1以自我為中心
當今高校中的大學生,都是“90后”甚至是“00”后,相當一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受到整個家庭的溺愛與照顧,缺乏分享精神、與同齡人交往的經驗及生活的磨練。另一方面,部分徘徊在落榜邊緣的學生成績相對較好,自我優越意識較強,甚至喜歡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他人身上。同時他們有的還表現出一種不屑與人交往,孤傲的態度[2]。
1.2 缺乏人際交往的技巧
高校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是存在于社會關系的完整個體,同時作為高校人際關系形成和發生的主體當事人自身具有不穩定的思想心理特征,而且正處于人生塑造重要階段,逐漸從不成熟轉向成熟階段。比如大一新生剛進入大學以后,周圍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許多學生找不到適合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發展的領域,同時缺乏自我表達的機會,久而久之逐漸失去與人交往的信心和意識,甚至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誤解。誤解產生之后,又缺乏及時化解誤解的技巧,最終影響與他人交往。
1.3 與異性交往不當
受社會環境的影響,當代大學生與異性交往的頻率逐漸增加,同時顯現出的問題也較為突出。大學生渴望與異性交往,但是由于個體成長尚且不成熟,所帶來的沖突和誤解也較其他年齡階段相比更多。
樹立良好的戀愛觀,培養正確地與異性交往的意識,有助于大學生適應戀愛關系,避免不良的戀愛觀可能造成的依賴和在戀愛關系中導致的矛盾沖突。
2.人際關系對個人成長影響
2.1人際交往是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
正確的人際交往,是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處于心理健康成長期的大學生,在同伴中尋求的是認同感,是否得到認同和支持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大學生通過人際交往和同伴分享喜悅,分擔痛苦,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學生傾訴的愿望,也緩解了不良情緒[3]。
2.2人際交往是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途徑
大學教育是大學生人生新的起點,面對全新的大學生活,尤其是是民辦高校的大學生,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感,心理狀態自然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也會產生許多心理的矛盾與疑惑。假若遇見各種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引導,那么在對待大學生生活的適應程度,要明顯差于其他學生,再者心理問題不能及時得以糾正,發展成為嚴重的心理問題時,將會影響學生身心健康。
2.3人際交往是促進大學生自我認識的途徑
大學生通過人際交往過程中得到的反饋,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認識程度,并根據他人的態度來不斷改進自己的處世態度,能夠在群體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發現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以達到人格的完善。
3.人際關系教育正確引導的對策
3.1學校方面
3.1.1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引導機構
新時期,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思想認識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產生的心理問題明顯增多。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針對性地幫助大學生處理人際交往的實際問題。因此,全國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應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現針對我校商丘工學院(民辦高校)的實踐經驗為例,為其他各民辦高校在大學生人際關系教育引導方面作以理論與實踐參考。具體做法如下:
(一)堅持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的觀念。
(二)堅持普及教育與個別咨詢相結合的做法。
既要開展面向全體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根據學生不同情況,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被評為河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單位),開展個別心理輔導和咨詢工作。
(三)堅持走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之路。
(四)堅持解決心理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學校教育與親情教育相結合。
(五)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建設力度。
3.1.2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大學校園是大學生的最主要的活動場所,學校應該充分認識到自身在培養學生和諧人際關系中的重要引導作用,而以校園活動為載體就是有效且重要的渠道。學校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有益于增進同學們的了解和交流。
3.2學生方面
3.2.1 主動增強自身品德修養[4]
待人真誠,為人友善,不卑不亢。俗話說得好“有實力,才有魅力”。要想有持久的良好的人際關系,大學生則仍需要充分利用大學提供的資源,不斷地鍛煉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在不斷參與活動中得到提高。
3.2.2正確客觀認識自己
大學生作為一個社會人,一定要了解自己,全方位地把握自己。認清自己是我們人際交往的第一步,只有認識你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才能夠在交往中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具有針對性。
3.2.3主動提高自身人際交往技巧
大學生要充分利用校園里各種機會,譬如各類文娛活動、社團組織、學生干部工作以及各項學術探討等等,主動出擊,樂于交往,不應該畏懼交往。同時,要注重積累溝通技巧及正確使用。并將學習到的溝通技巧應用在一次一次的交往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達到逐步提高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韓小瑞.高校學生人際關系分析——社會心理學視角[J].科技論壇,2015(4):244.
[2]林鍵.論新時期高校學生和諧人際關系構建[J].現代商貿工業,2010,(17):283.
[3]沈瓊.民辦高校大學生人際認知的調查與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0):116.
[4]孫莉.高校學生人際關系窘境及突破研究[J].教育心理,2015,(334):124.
[5]杜世艦,方越.高校學生人際關系引導的必要性研究[J].時代教育,2015,(10):137-138.
作者簡介:姓名:劉曉麗(1983—),女,河南商丘人,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