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芝
內蒙古包鋼醫院麻醉手術室,內蒙古包頭 014000
手術室為救治患者的一個重要場所,但由于手術治療的特殊性,患者或多或少的都會感到不安或恐懼,而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手術,會對手術效果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1]。此時可以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人性化護理服務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將責任心、耐心等融入每個護理患者中,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1],滿足不同護理對象各種符合生活軌跡的服務[2]。該文選取該院收治的80例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選取時間為2015年11月—2017年11月,予以人性化護理模式,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160例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80例患者。對照組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在9~89歲,平均年齡49歲,其中普外科手術47例、骨科手術15例、泌尿外科手術18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齡在7~95歲,平均年齡51歲,其中普外科手術38例、泌尿外科5例、婦科手術16例、胸外科21例。性別、手術類型、年齡等方面,兩組患者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通過該院倫理委員會同意,且相關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同意。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手術護理,主要包括:檢測患者生命體征、配合醫師手術、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等[3]。
1.2.2 觀察組觀察組患者進行人性化手術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⑴手術前護理:①護理人員應及時掌握患者的相關資料,了解患者是否有藥物過敏史或合并癥等。②護理人員應耐心地為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手術的相關注意事項,并通過適當的解釋及安慰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消除對手術的顧慮以及恐懼,尤其是重病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度會更高。通過對患者的心理疏導,促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狀態迎接手術并主動配合手術順利進行。③護理人員在術前應提前檢查手術設備,防止手術中出現突發狀況,以減少手術風險[4]。
⑵術中護理:①護理人員應時刻注意患者的情況,觀察其生命特征,如若遇到緊急情況,護理人員應該在第一時間采取應急措施;②若遇到患者不適應的情況,護理人員應該從專業的角度對患者進行開導,同時從關懷的角度對患者進行安慰和鼓勵,以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5]。
⑶術后護理:若患者為全麻手術,則需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醫師清醒后將氣管導管拔除送至病房,護送患者返回病房時應動作輕柔,避免碰到切口及各類插管;護理人員應在手術后及時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患者的手術結果,以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促進患者康復,并將術后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術后1~3 d內護理人員需定期巡視患者觀察其生命體征及心理狀態[6]。
①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該研究選取的患者進行患者滿意度調查,分為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3個部分。患者滿意度為滿意與一般滿意的人數之和除以總人數再乘以100.00%。
②采用焦慮與抑郁自評量表(SAS&SDS)評價手術前后患者的心理狀態。總分為100分,<60分為無焦慮或抑郁;60~69分為輕度焦慮或抑郁;70~79分為中度焦慮或抑郁;≥80分為重度焦慮或抑郁。
數據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件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則采用 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中滿意的有15例,占18.75%,一般滿意的有 45例,占56.25%,不滿意的有20例,占25.00%,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75.00%(60/80);觀察組患者中滿意的有36例,占 45.00%,一般滿意的有40例,占50.00%,不滿意的有4例,占5.00%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5.00%(76/80),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549 0,P=0.000 4<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n(%)]
術前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 SAS 評分為(40.6±3.1)分,顯著低于對照組(65.8±3.6)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 SDS 評分為(42.7±2.9)分,顯著低于對照組(62.5±3.4)分,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 SAS、SD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 SAS、SDS評分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SAS術前 術后SDS術前 術后t值 P值75.2±4.3 76.3±3.0 1.87>0.05 65.8±3.6 40.6±3.1 47.44<0.05 73.0±4.0 73.4±3.8 0.65>0.05 62.5±3.4 42.7±2.9 39.63<0.05
人性化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以患者為中心,細致周到全面地為患者進行服務,充分滿足患者的需求,為患者創造良好的就醫環境與護患關系,讓患者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治療[8]。
人性化護理工作的范圍比較廣,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時,需要不斷總結護理經驗,拓寬自身的知識面。也應始終站在患者的角度來看問題,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同時不斷更新護理理念,提升護理效率及護理質量。于手術室護理中實施人性化護理,主要的目的為手術正常且順利實施創設一個良好條件,在最大程度上確保手術患者的安全[1,7]。
人性化護理的好處,從患者方面來說,提高患者的信心及配合度,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人們在患病后,都會產生焦慮、恐懼、孤獨等心理問題。人性化護理從細微之處入手,以方便患者為中心,努力營造一種溫馨和舒適的環境;護理人員通過溝通使患者增強對手術的信心,也使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任度增加,使其能積極配合手術,保證手術的成功率。
從護士方面來說要做到以下幾點。①規范了護士的職業禮儀。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在人性化護理中至關重要。護理人員可通過溝通減輕患者在術前產生的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使其增加對醫護人員的信心,主動配合手術并告知自己的感受。護理人員應及時術后對患者進行探視和問候,并詳細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如飲食、排氣、大小便及刀口情況等,同時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術后的注意事項、穩定患者及家屬的情緒,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以便更快的恢復。②提高患者滿意度。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關懷行為與患者的滿意度成正比。人性化的護理要求護理人員認真對待患者,不能存在敷衍塞責的態度,而護理人員衷心的付出換來患者的信任與感激,拉近醫患之間的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9-10]。
該文選取于2015年11月—2017年11月該院收治的160例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對照組行常規手術護理模式,對觀察組行人性化手術護理模式。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75.00%(60/80),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5.00%(76/80),兩組比較,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549 0,P=0.000 4<0.05)。 崔凌燕[11]的研究得出對照組滿意度80.00%明顯低于觀察組96.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成金華[1]在其研究中也指出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5.0%明顯高于對照組滿意度78.3%,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均與該文所得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充分展現了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多重角色,讓護理人員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有助于手術順利進行。人性化護理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