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就近入學政策作為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基本教育政策,其目的是緩解社會的擇校熱,推進入學機會公平。劃片入學是提高公辦學校就近入學率的重要措施,從實施效果來看,呈現出了不容樂觀的運行態勢。文章就如何統籌規劃、合理劃定片區進行了探析,以期對制定具體劃片細則有所啟示,切實維護教育公平。
關鍵詞:義務教育;就近入學政策;劃片
中圖分類號:G629.20;G639.20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1-08
作者簡介:賀曉珍,女,湖南婁底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政策、教育管理。
對于每個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子女入學是件大事。怎么入學,是整個社會一直以來關注的熱點事情。中共中央、國務院于1980年頒布了《關于普及小學教育若干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到“力求使學校布局和辦學形式與群眾生產、生活相適應,便于學生就近入學。”這是“就近入學”這一稱呼的正式出現,也是我國建設文明的、現代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偉大目標。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這個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就近入學政策,2014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對于城市老城區暫時難以實行單校劃片的,可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數和小學畢業生基本相當的原則為多所初中劃定同一招生范圍(多校劃片)。優質初中要納入多校劃片范圍?!?016年教育部又發布了《關于做好2016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考慮可能影響公平的各關鍵要素情況下,“科學確定劃片方式、合理確定片區范圍,完善劃片工作機制”。這對推進義務教育就近入學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如何將優質學校、歷史名校全部劃入學區片內,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毋庸置疑,“劃片”問題是推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核心環節,對其進行理性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劃片入學不能簡單強制推行,要因地制宜
劃片入學是指在各省市、縣、區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根據本區域內教育規劃布局、歷史沿革、適齡學生人數、學校分布、所在行政區、學校規模和交通狀況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學原則依街道、路段、門牌號等,為每一所初中學校合理劃定對口小學,小學生根據自己就讀的小學升入對口初中學校就讀。 合理劃片既能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保障學生就近入學,又能推進教育資源重新配置,促進各片區之間大致均衡發展,緩解沖突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之前,針對劃片入學,老百姓以為所有地區都是“一刀切”。事實上,教育部有關劃片入學的政策,只是針對義務教育嚴重不均衡、擇校熱很嚴重的地區,而不是全面打亂入學格局。教育部原部長袁貴仁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開幕會上曾說,劃片入學不是一個長遠的舉措,教育部僅是建議推廣,最終要靠教育發展、教育改革,特別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筆者認為,實行劃片入學政策,不能全由地方政府教育部門單方面決策,就如何劃片、劃片之后片區內的學校如何招生,都要統籌考慮學校分布、地理位置和交通狀況,即因地制宜。在學校差距較大時,如果強制推行劃片入學工作,就會進一步加劇學生家長的不滿,甚至激化社會矛盾。同時,學區房價格也會隨之進一步上漲,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現象會加劇。因此,在不同片區校際差距較大的情況下,應積極對初中學校甚至小學進行強弱搭配,均衡片區生源;要力保每個片區都有優質學校,每個片區總體辦學水平大體相當,盡量滿足學生家長的需求。
二、劃片入學不能資源“偏心”,要一碗水端平
在現實基礎教育生態中,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教育資源配置不是很均衡。優質教育資源供不應求,不能滿足社會需要。近幾年來,雖然教育資源經過整合,情況有所改觀,但差距仍然存在。衡量一所學校的好壞,標準主要還是看師資力量、育人氛圍與教育底蘊。因投入名校的效果立竿見影,有的地方政府更愿意把有限的財力向名校傾斜。所以,教育資源這碗水到底怎么端是關鍵?!氨鶅鋈?,非一日之寒”,首先,中央與地方財政要履行投入責任、轉變投入模式,對教育投入要有保障。例如,可以成立專門負責教育撥款預算、監督政府撥款、保障經費落實的地方撥款機構。其次,地方政府與教育部門也要拿出誠意,付諸實際行動。如果政府一門心思只熱衷于名校品牌,教育管理部門不改變教育評價機制,有關領導不改變教育政績觀,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么就會違背劃片入學政策的本意,難以從源頭斬斷病根。只有教育投入跟上了發展的步伐,政府執行力也落實到位了,就近入學范圍與老百姓就學期望值差不多一致了,教育資源這碗水端得就比較平了。自然,民眾與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與學校之間的矛盾沖突也會得到有效遏制。
三、劃片入學不能快刀斬亂麻,要聽取民意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重大教育決策要充分聽取公眾意見。但在具體教育管理中,有的執行部門不愿改變傳統的決策模式,對民主管理表現得很淡然,甚至干脆不聽取民眾意見,把行政閉門決策的結果強加給老百姓。這樣,碰巧劃到心儀片區學校的老百姓就高興,即使路程遠,不在家門口入學,也支持劃片結果;而劃到不太理想片區學校的老百姓就不樂意了,即使就在家門口入學,也會反對劃片結果。這就是不推進民主管理的必然結果。民主管理不是說要做到所有居民都滿意片區劃分方案,這也是不現實的。但是,教育行政部門可以通過走訪、解說、疏導等方式了解民意,相互切磋、權衡,理性分析、綜合考慮之后,可能治理理念改變了,工作機制有所調整,劃片結果的透明度也提高了。筆者認為,這種既抓了上游也治理了下游的方式,至少能獲得大多數民眾的支持,即使有少數居民持有異議,也是暫時的。如此確定的片區劃分方案,認可度更大,公信力更強,爭議更少,與民眾意見更近,執行起來更順暢。
四、劃片入學不能墨守成規,要推進與戶籍分離
就近入學政策并非我國獨有,在基礎教育階段,美國遵循的也是劃片入學原則。但是美國的學區以及學區房并沒有對適齡學生戶籍實施限制,也就是說,即使父母是在該學區租的房子,其子女也可以在該學區的學校接受教育。而我國既要求購房者擁有學區房的產權,還要擁有相應的戶籍,其子女才能進入相應的學校接受教育。例如,長沙市中小學招生入學明確要依據房戶一致優先原則進行學區生源排序。適齡兒童本人、父母或其法定監護人提供的房屋產權證或房屋預告登記證,其產權證性質必須為住宅,非住宅性質的房產不能作為學生入學的依據。而二手房業主(含繼承、贈予的業主)子女入學,自前業主享受學區指標之日起滿六年后才能再次享受學區指標,持共有房屋產權證的業主,一個業主子女享受學區指標后,另一業主子女要滿六年后才能再次享受該套房的學區指標等。這樣,優質教育資源打上了人身財產依附的印記,房屋空置現象速增也就不足為奇了。隨著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深入,在不久的將來,劃片入學政策與戶籍制度相分離可能會實現。到時,臨時身份得到認可,不再受戶籍制的限制,也不受住所地和居住地的影響。這既是就近入學政策的創新,也勢必推動我國的教育大業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葉莎莎.教育局長訪談: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如何“落地”[J].遼寧教育,2014(10):5-8.
[2]李世奇,馬煥靈.天價學區房現象批判——兼談就近入學政策[J].當代教育科學,2014(2):45-48.
[3]2016年長沙中小學招生入學政策詳解[EB/OL].https://www.liuxue86.com/a/2722142.html.2016-02-29.
[4]任孟山.中美“學區房”為何差距這么大[N].華夏時報,2013-05-23.
[5]陸益龍.戶口還起作用嗎?——戶籍制度與社會分層和流動[J].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08(1):149-165.
[6]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義務教育實施處.義務教育法規文獻匯編(1900年—1998年)[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