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愛生活”是幼兒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確立“愛生活”課題內容和總目標、分級目標,通過環境的創設和資源的挖掘、干擾的防控,豐富多樣材料的提供,對幼兒“愛生活”實踐活動精心指導和創造動力激發,促進幼兒在“愛生活”實踐活動中體驗到了自我成長,學會了自我服務、為他人服務,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激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的生命情感。
關鍵詞:本土資源;幼兒;“愛生活”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1-17
課題項目:福建省莆田市教育科學2016年度課題“利用本土資源促進幼兒愛生活的實踐研究”(JYKT16188)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吳淑容(1983—),女,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第一實驗幼兒園教師,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教學。
“愛生活”包括三個層面:會生活、學做人、懂得愛。會生活是指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學做人是指愿意與人交往,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喜歡并適應群體生活,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具有初步的歸屬感;懂得愛是指愛家人、愛同伴、愛老師、愛家鄉、愛祖國。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第一實驗幼兒園(以下簡稱“我園”)利用本土資源促進幼兒“愛生活”實踐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嘗試。
一、“愛生活”課題內容的挖掘和總目標、分級目標的確立
(一)“愛生活”課題研究的內容
利用本土資源促進幼兒“愛生活”課題實踐研究是指幼兒園教師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本土資源,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具有本土特色的“愛生活”活動,讓幼兒了解家鄉的人文資源、本土特色,挖掘幼兒的創造力和表現力,獲取成功的體驗,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家鄉的本土文化走進他們幼小的心靈,并在活動中得到充分、和諧的發展,促進幼兒愛生活良好品質的形成。
(二)“愛生活”課題的總目標和分級目標
1.課題的總目標
(1)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創設生活化的活動場所和游戲化的環境,以幼兒活動為切入點,培養幼兒愛生活的情感和態度。
(2)善于利用、挖掘本土化的教育資源,讓幼兒一日活動回歸生活,在活動中感知體驗和自主探究,讓幼兒快樂、自主、富有個性的發展。
(3)在活動和游戲中,為幼兒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戲的機會,增進師幼、幼幼和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發展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共享生活教育資源。
2.確定各個年段課題的分級目標
小班:通過創設班級的自我服務區,將“愛生活”的情感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提高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
中班:開展制作具有農村特色的小吃活動,感受富有鄉土特色的特有的農產品,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班:創設富有鄉土氣息“農家小院”氛圍的環境,引導幼兒學會為他人服務,讓幼兒快樂、自主、富有個性的發展,培養幼兒愛生活的情感。
二、“愛生活”活動環境的創設和資源挖掘、干擾防控措施
1.創設環境,豐富體驗,營造課題研究的氛圍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指出:“幼兒園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資源,擴展幼兒學習和生活的空間。”我們將“愛生活”的課題氛圍創設融入到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我們通過樓道環境及各個班級環境的創設,讓家長從環境的層面上感受幼兒愛生活的氣息。一是樓道環境的創設:“綠色世界”利用綠色的樹葉,通過幾何圖形的木板拼搭而成的樓道設計,上面張貼了親子作品,讓幼兒仿佛置身在綠色的叢林世界之中;“大自然中的美”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枯枝,懸掛富有童真、童趣的兒童作品,讓幼兒感受表現自己所帶來的喜悅心情,體驗生活中自我創作的美。二是“農家小院”的創設,讓幼兒感受富有農村特色的鄉村小院。在小院里,我們提供了具有農家氣息的篩子、腌制農產品的缸以及磨豆漿的磨等,再現農家生活的面貌,營造了有利于課題研究的氛圍。
2.更新觀念,走出誤區,防控課題研究的干擾
《指南》中指出:“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則,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痹谇捌诘臏蕚潆A段,我們通過開家長會,利用圖片、調查問卷等方式讓家長了解開展“愛生活”課題帶給幼兒情感的升華和教育,讓家長從中感受到幼兒學會自理、學會為他人服務的能力,使他們意識到幼兒園教育活動不是小學化的提前教育,而是讓幼兒在這里展示無限可能的場所。我們通過宣傳,讓家長走出誤區,同時也爭取到家長對我園開展課題活動的理解和支持,有效地防控了家長因為不理解而導致的干擾課題研究的行為發生。
3.家園共育,廣拓資源,提升課題探究的深度
我園地處農村,家長是我們開展“愛生活”課題研究非常重要的資源。因此,我們利用家長的資源,開展了“家長課程”,讓家長來幼兒園與幼兒互動,制作“農家特色產品”,增強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趣味性,也調動了家長主動參與家園共育的積極性。如我們請家長過來幫忙腌制蘿卜干、黃瓜、海帶、軟螺等,腌制出來的產品也深受幼兒喜愛。另外,我們及時利用保育員的豐富資源,引導保育員阿姨共同參與課題活動,制作了紅團、地瓜團、印糕等農村特色小吃,迎合了幼兒的需要,也受到了家長的一致好評。
三、“愛生活”實踐材料的提供和幼兒操作探究正面效應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教師應善于發現和有效的選擇、利用當地特有的自然環境資源,調整自身的教育內容的策略,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空間?!辈牧蠈τ谟變旱膶W習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富有特色的農家產品、家鄉自種的蔬菜等是“愛生活”課題開展非常重要的材料資源,它們需要教師、家長和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共同收集,于是我們積極引導家長、幼兒從家中帶來食材,另外,我們也通過幼兒園購買食材來開展活動,讓幼兒在“農家小院”嘗試制作腌制蔬菜等系列農家菜。
四、“愛生活”實踐過程的指導和幼兒創造動力激發策略
《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我們教師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對教師的指導策略做了一個調整,讓教師對開展課題活動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1.營造寬松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敢于并樂于表達、表現
在開展課題時,我們教師通過談話等形式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營造寬松的心理氛圍,在幼兒自主表達、嘗試動手操作時,我們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做一個真誠的聽眾,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幼兒在教師創設的安全的心理環境中真正展示自我、表現自我。如在大四班開展腌制芥藍菜中,林X小朋友家里是開飯店的,因此對于一系列東西的擺放及腌制非常熟悉。于是,教師大膽放手,以“小老板”的身份鼓勵他帶領小組其他幼兒進行活動。
2.適時精練的點撥指導,讓幼兒及時解難且易于成功
在幼兒們活動的過程中,我們要做到用恰當的方式方法去引導、指導、鼓勵他們。如在中班幼兒“做紅團”的活動中,由于中班幼兒的精細動作發展得不是很完善,對于揉、壓紅團皮有一定的困難,幼兒無法估計紅團皮的大小,通過教師耐心的引導以及觀看同伴的作品,最后幼兒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將紅團皮包住餡,制作出比較滿意的紅團。
課題活動的開展要求我們不斷地前進和摸索,我們教師根據本園的實際情況及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適合幼兒發展的“愛生活”的實踐研究活動,在這個研究的過程中,老師和幼兒同成長、同進步,幼兒也在“愛生活”的活動中體驗到了自我成長、學會自我服務為他人服務,感受到生活中的美。通過開展具有農村特色的農產品以及特色小吃的服務中,激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的生命情感。
參考文獻:
[1]胡雅琴.開發鄉土資源讓農家孩子快樂成長[A].中國首屆園長大會論文集[C].上海: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2006.
[2]李卓倩.利用本土資源 開發園本課程[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版),2012(1):15-16.